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雙減”和“五項管理”的有關要求,西安市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5+2”模式。
這一重要舉措滿足廣大家長對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的迫切需求,切實解決了家長因上班沒空接孩子而出現監管“空檔期”這一長期困擾家長的社會難題,同時,也緩解了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象,進而給“五育並舉”提供了有機融合的時間、空間和契機。
學校作為課後服務實施的主渠道,其實施理念決定著課後服務的成效。因此,首先我們要厘清課後服務的價值目標是什麼,才能夠有效推動“課後服務”高品質發展。
一、“雙減”“五項管理”背景下課後服務價值目標
課後服務價值目標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家長和社會三個維度。課後服務價值目標是課後服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培養完整人格的預期規格。
1.學生價值目標:獲得多元成長
(1)促進完整人格的形成。在“高新全人教育”地引領下,學校將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具有全人格、高德學、新智慧的高新少年”。圍繞培養目標,學校變革課程結構,開發序列化課程內容,以課程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能力、開掘學生創造力,使“完整人格的培養”路向走向科學化、系統化、全面化。
(2)滿足個性需求,獲得特長髮展。課後服務針對孩子所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將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培養成愛好,將他們擅長的部分發展成特長,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促進他們特長的發展。這是學校著眼于未來社會對人才需要應有之為。
(3)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培養自主創新精神。課後服務內容要涉及動手實踐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並對這兩類課程提出更高的要求。
(4)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校內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教師的專業指導,不斷驅使學生學習的習慣成為一種自發的行為,有利於學生各方面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5)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課後服務通過開設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項目,創設交際情境,營造團結友愛的氛圍,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激勵他們互幫互助,讓他們體驗到交際的樂趣。
2.家長價值目標:解決家長困難
推行“三項減負”優化服務。堅持公益與公開並重,減輕家長經濟負擔;堅持輔導與答疑並重,減輕家長心理負擔;堅持學業水準與綜合素質並重,減輕家長精神負擔。由此有效降低了家庭的教育成本,滿足家長“課後班”的理性需要,解決家長輔導作業焦慮等問題。“三減”帶來了“三感”效應,即學生成長獲得滿滿的幸福感、觸發家庭獲得暖暖的幸福感、傳播到社會獲得安穩的幸福感。
3.學校價值目標:助力“五育並舉”
將課後服務與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結合起來,統籌校內外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為教師再發展提供了可能。課後延時課程是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實施的“開發創新課程”,極大的激發教師探索與研究的熱情,拓展教師學科視野和融合意識,提升教師專業認知水準和綜合開發課程的能力。
(2)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沃土。“為每個孩子的完整發展提供更適合的教育”是我校的辦學使命,我們以此頂層設計課後服務課程,採取“因材施教”策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滿足差異性學習的功能,實現“五育並舉”。
課後服務在政策設計上包含雙重目標,即育人目標和社會服務目標。因此,學校提供課後服務,不只為了孩子,也是為了家長,但最終還是為了孩子,為了我們的未來。
二、建構“三維進階式”課後服務育人模式
“雙減”政策的出臺,註定賦予了這個新學期截然不同的意義。在這一背景下,課後服務應該怎樣“提質升級”?西安高新國際學校堅持自願選擇、規範服務、公益普惠、安全至上的原則,邊實踐邊探索,因地制宜、標本兼治,打造出“兩段三級式”課後服務西安高新國際學校模式,為新時代下西安高水準建設“美好教育”盡一份綿薄之力。
今年9月,學校將課後服務的課程全部納入“高新全人課程體系”之中,這樣的統整,實現了從面向全體、夯實基礎,到面向分層、開闊視野,再到面向個體、豐富個性的課程聯結,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精準的選擇”,將家長的“操心事”變成了“暖心事”。
(一)第一階段:自主學習
採用“1+X”協同融合策略
9月1日,我校正式實施課後服務“5+2”模式,目前,有98%以上的學生參與了課後服務。學校課後服務時間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階段是自主學習階段,是以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和教師答疑解惑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在這一階段,學校以“基礎課程的課業輔導”為主,以“1+X”協同融合策略的方式(“1”即每班一位班主任老師;“X”,即學科老師協同班主任進班答疑解惑)三科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與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這一方式,為學生在校紮實地完成各學科作業提供了時間,兼顧到了學生的全學科發展。
為了落實在“自主學習階段”---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問題校內消化、讓能力實現進階的目標,完善了學校現有的《作業統籌管理辦法》,強化過程管理,優化提升課後服務輔導答疑的品質。
開展作業備案,控製作業時間
1.作業佈置備案。教研組長對作業品質進行把關,審查難易程度和配置梯度,形成每日備案。
2.作業文本備案。教師提供作業佈置備案表的同時,提供對應的作業文本。教研組長提前一天整理並提交作業文本發至教科研中心審定,再以周為單位整理作業文本,為研製校本作業、開展作業分析、組織教研活動提供鮮活的素材。
3.完成情況備案。自主學習階段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如實記錄時間,填寫作業完成情況備案表,並説明特殊情況。
強化教研活動,提升作業品質
學校優化教研活動設置,將作業作為日常教研與專題研修的重要內容。在全景式教研時研討作業設計,從時間維度思考作業設計,即以周整體設計作業或以單元整體設計作業,將一個完整單元的教學內容或一週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作業佈置進行系統設計,制定整體方案,並從中提取一日作業設計進行具體解析。解析要符合課程標準要求,適應本校學生特徵,密切聯繫課堂教學。在完成作業應用後,可就批改方式、情況分析、講評輔導等進行專門研討,交流提高作業應用效果的有效途徑,研討後續教學改進的主要方向,並基於證據優化完善作業。
精心設計作業,做到科學統籌
學校建立了《作業統籌管理制度》,充分關注不同學生的差異,採用“基礎作業+彈性作業”的模式,通過設計分層性作業、提供選擇性作業、提供個性化作業指導等途徑,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作業需要,使得所有學生在完成作業後均能充分獲益。
在課後服務時間,教師將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及時進行歸因分析並反饋給學生,同時調整第二天的教學設計。另外,還將幫助學生定期搜尋、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給學生留足糾錯時間和空間。對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認真分析原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教育管理和個別化輔導。
(二)第二階段:變革課程結構
序列化開發三維課程內容
不但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還要提供“更精準的選擇”。結合學校育人目標,將課後服務作為落實德育、美育、體育、勞育等方面的新契機。因此,把課後服務第二階段納入學校“高新全人課程體系”整體去考慮,將“高新全人課程體系”下的“拓展課程、選擇課程、綜合課程”這三維課程作為課後服務實施的重要支撐。
這是學校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大前提下,進一步增強課程的適切性、選擇度,為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跑道”,它涵蓋品德與人文、科技與數學、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勞動與實踐五大學習領域九大門類共計137門課程,豐富的課程有效抵達每一個學生。
隨著課後服務的實施,課後服務提供的這些課程內容以什麼樣的形式關聯、指向學生的哪些素養、是否序列化遞進,深刻影響著課後服務“課程化”的水準,也體現著學校課程建設的現代化能力和水準。
高新全人拓展課程:縱向分層,重構內容層次
拓展課程強調全體參與,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與提升。它以語數英三大學科為主導,內容設計上體現年段的差異性,強調過程的趣味性和交際性。開設了諸如“百家爭鳴詩詞會””“ “想像奇趣館””“ “巔峰大腦””“ “勤思堂””“ “財商天地””“ “趣配音””等60門課程,以最美的方式想像最動人的學習。
高新全人選擇課程:橫向分類,重組課程門類
選擇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擅長來進行自主選擇,以滿足自己的個性需求,促進其特長的發展。這就給學校課程的設置和開發帶來一定的難度,因為每個學生的課程需求都不盡相同。為此,我們利用資訊化手段進行大數據的前期調研,做好課後服務選擇課程的科學研判,將需求進行分類,使課後服務的選擇課程形成一種豐富而不單一,立體而不雜亂的課程體系。目前,高新全人選擇課程以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心理健康類、品德修養類為主,形成了五大類課程群落,涵蓋77門課程,除了足球、田徑、武術、啦啦操、國畫、書法、機器人、無人機等傳統優勢項目熱度不減,新增項目比如攀岩、冰壺、棒壘球、橄欖球、馬賽克貼、皮影製作與表演、男聲合唱、男生舞蹈、水下機器人、python編程等更是極具吸引力。同時,學校還開設了“全人大講堂”、“家長課堂”,聘請專業人士,涉及科普、人文、藝術、工程、考古等多方面的內容。
早在2018年,學校還成立了由校長—分管領導—藝體中心—藝體教研組、青青草藝術團組成的藝術特色教育組織網路,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系統。為保證整個藝術團可持續、專業化發展,在師資配備方面也形成了獨有的模式,即內調外引與一人多職相結合。內調指學校內部培養調整藝術教育師資,多以兼職的方式,一人兼多職,課堂上是老師,藝術團中是指揮、樂務;外引則是引進校外優秀藝術學者、專家來校定期指導、交流。
高新全人綜合課程:多元評價,重現生命樣態
高新全人綜合課程是課程發展的最高階段,是對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選擇課程學生學習效果的展示與評價,也是“課程化”達成的“最後一公里”。課後服務是否“課程化”,是否能滿足教育高品質發展需求,就必鬚根據課程目標、類別和內容,豐富測評手段,規範化監管評價。所以,我們以博雅融通人文藝術和格物致知科學研創課程為統領,以“博融人文節”“博智數學節”“博趣英語節”“博雅藝術節”“博健體育節”“博愛陽光節”“博創科技節”“博樂勞動節”八大節日為評價平臺,在節日活動中採用豐富的測評手段。
一是作品展示評價,對於手工、繪畫、科技創造等藝術類、科技類節日課程,可以採用學生作品展示的形式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官媒平臺展示課程理念和學生作品設計理念,既對課程進行宣傳,也對效果進行評價。
二是活動展演評價,對於管樂、國樂、合唱、體操等項目,採用彙報展演進行評價其效果。
三是活動競賽評價,對於體育運動類、人文思維類節日活動可以通過年級競賽的形式進行評測,以賽促提升。
四是項目驅動評價,發佈項目,以項目驅動合作學習,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情境化、合作中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評價。
本學期週五課後服務的綜合課程將以“博樂勞動課程”為主,以“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培養和勞動實踐鍛鍊”三個層面為勞動教育的立足點,以“家園美”“田園行”“職園啟”“創園能”四個維度的勞動教育實踐為育人路徑,分批分階段落實課程內容。孩子們將以小創客、小主人、小農夫、小工匠的身份參與學校勞動和校外實踐。豐富多元的課程活動,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和沃土,也見證著高新國際學校一以貫之教育使命與責任擔當。
學校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管理,實行課程、師資、選課、考核、評價一體化治理,實現了課後服務的優化升級。學校課後服務表面是服務,但其實質也是一種教育,這種教育既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更解放了家長的精神壓力。
一直以來,西安高新國際學校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立足“人的完整發展”,積極探索教育改革,從解決部分家長接學生的困難轉變為吸引所有學生參加;從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務轉變為開設豐富的興趣課拓展學生素質;從校內減負轉變為學校教育提質增效整體減負,培育孩子核心素養,在落實課後服務過程中不僅重視社會服務目標,更強化了課程育人目標,增強了學生和家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讓教育回歸本義,讓教育更有溫度。(文/西安高新國際學校 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