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技術加持 “後教育時代”有哪些新機會?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0-25 | 責編: 徐虹

後教育時代,新技術的加持將給教育行業帶來哪些新變化,激發哪些新機會?10月23日,由聲網Agora主辦的“RTE 2021 實時網際網路大會教育分論壇”在北京舉辦,聲網Agora教育産品專家錢奮、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超星集團CTO吳輝、海豚音樂vipSing創始人兼CEO沈彥樹、學點雲創始人蔣利兵等嘉賓發表了主題演講。

新技術加持,素質教育活力全開

聲網Agora教育産品專家錢奮認為,教育機構的轉型方向主要有職業教育、教育硬體、教育資訊化、素質教育等。接下來,素質教育賽道的競爭會更激烈,成功轉型需要更好的技術加持。

他舉例説,當前,藝術教育領域已經誕生了不少頭部企業和爆款産品,企業借助線上模式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快速發展,但藝術教育線上場景仍存在諸多難點和挑戰。原因在於,一是業務場景交互複雜,需要將道具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二是技術方案難度較大,如美術線上教學場景中的畫質和互動效果問題,音樂線上教育中的合奏、合唱場景,都是典型的技術難點;此外,開發週期長,缺少試錯和驗證機會也是行業的痛點。

他透露,近一段時間,聲網在素質教育場景投入了較多的資源進行探索和研發。例如,在美術教學場景方面,聲網的素質教育解決方案會提供多種授課模式的設計,包括桌面模式、畫板模式、外接模式等,並且可以提供明暗光線的校正和高保真採集,最大程度地還原畫面色彩,幫助老師能清學生作品暗處的細節;而針對音樂教學中的合唱場景,則通過技術的加持,還原音質效果,避免失真。

同時,在聲網的 aPaaS 低代碼方案——靈動課堂中也加入了素質教育場景的整體解決方案。靈動課堂覆蓋1V1、互動小班課、大班課等班型,以及k12、美術、音樂、編程等不同場景,為客戶提供貫穿課堂全流程的豐富功能,從而幫助轉型中的教育機構快速試錯、快速搭建,驗證他們適合的市場方向。

新技術加持,建構教育新格局

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認為,技術加持必須緊密圍繞教育的三大核心元素——師資、內容和交付場景,才能推動教育進步。師資方面,RTE時代依託音視頻傳輸技術,人人都可以成為老師。內容方面,在新技術支撐下,教學內容將呈現出豐富的生態。同樣,在技術推動下,傳統課堂的定義和邊界也將被突破,處處皆為課堂。他預測,5G和IoT新技術週期內,一定會誕生更“驚艷”的教學場景,而新一輪的教育創新機會,一定在B端。

新技術加持,驅動智慧教學

行業進入“後教育時代”,受益於政策紅利,智慧教育發展勢頭良好。實時音視頻技術如何推動智慧教育的一體化、個性化、智慧化發展?

在超星集團CTO吳輝看來,體制內教育具有多學科、多專業、多場景特點,教育場景非常複雜,因此必須提供“貼身服務”。為此,超星主要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圖書館資訊化,從電子書産品走向智慧圖書館;二是教學資訊化,從學術視頻數字化發展到智慧教學系統;三是教育管理資訊化,實現從微服務平臺到智慧校園數字基座建設的升級。

新技術加持,科技賦能音樂素養教學創新

談及音樂素養教學,海豚音樂vipSing創始人兼CEO沈彥樹認為,隨著音樂教育進入2.0時代,更多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出現,使線上的體驗和學習效果近一步趨同於線下。海豚音樂vipSing的産品矩陣中就包含了音樂繪本課、直播課、藝術團OMO課,貫穿了學—練—輸出全流程。

談及音樂教育的未來方向,沈彥樹認為,一是線上線下走向深度結合;二是音樂教育的“元宇宙”興起;三是AI虛擬老師將成為現實;四是可穿戴設備將解決線上遠端觸覺問題,成為線上音樂教學突破物理空間的關鍵點。

新技術加持,教育直播服務創新

學點雲創始人蔣利兵認為,教育直播轉型的方向一是校內,隨著AI等科技手段的使用,名師直播、家長學堂等新的教學方式將有助於實現教育資源均衡;二是職業教育,包括職業技能、學歷教育、企業培訓等,均蘊藏著巨大空間;三是泛教育領域,比如産品宣講、鄉村振興、遠端協助;四是“出海”。當下,國內教學模式已經比海外更先進,教育直播完全可以複製到海外。

他認為,未來的教育直播服務為先,將呈現內容深加工、數據智慧互動、XR 加速應用的趨勢。在他看來,服務對於教育尤其是線上教育至關重要,教育直播要做到無死角和無微不至的服務,課前、課中、課後每個場景都值得創新。

主題演講後進行的圓桌論壇上,多位嘉賓圍繞實時音視頻技術構建創新學習場景、互動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想像空間進行了熱烈討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