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雙減·課後服務 ▏開學回望:“減負”不難,“增效”才是重點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關榮 | 時間: 2021-10-15 | 責編: 羅天林

自開學以來,課後服務已經開展了兩周多,效果如何?在有效破解困擾家長多年的“接孩子難、課後輔導難”等問題的同時,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還面臨哪些新的難題與困惑?破解這些難題的“金鑰匙”又是什麼?

9月15日,陜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以“同心聚力 共話成長”為主題,召開了本學期第二次校級家委會。傾聽建議、明確方向、家校共育,就“如何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如何進一步減負增效”等課後服務熱點話題,陜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名校+”教育共同體總校長羅坤帶領校長助理王娟、劉朦朦,以及部分行政中層與十余位校級家委進行了開誠佈公、推心置腹的交流與溝通,共同探討破解之法。

“1+2+N”模式促進全面發展

“‘雙減’工作切實為學生減負,是全社會共同的期待。如何堅守‘立德樹人’,將‘雙減’工作落實好,提高教育品質讓教育回歸本位?基礎教育學校責任重大、使命在肩”,羅坤表示。其實,陜師大實驗小學“名校+”教育共同體在課後服務工作的推進中,學校早謀劃、重實效、創新意、有深度,在切實做到“家長知曉百分百”“學生願留盡留百分百”的原則基礎上,更關注課後服務的內涵與品質,將其作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促進學校“三個課堂”落地生根的重要契機。

陜師大實驗小學課後服務實行“1+X”的時段分配模式:“1”作為“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通過項目研究、整體設計,推進作業改革和學業品質提升。“X”是第二個時段,也是開展“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有效平臺和載體,充分利用學校空間及社區、社會資源等形成實踐性、趣味性、體驗性較強的課程資源。

而在“X”環節,為了讓課後服務內容真正服務於學生,學校在體系研磨和內容設計中更加關注其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靈活性,以及方法的新穎和有趣性,在“五育並舉”的理念下,將課後服務內容與學校“蒲公英”課程緊密相連,形成了“1+2+N”模式。其中“1”是指每週 1 天的校級社團,圍繞課程五大版塊共開設了80余種豐富多彩的課程門類;“2”指每週2天的年級社團,以年級為單位開展以項目式、體驗式、探究式為主的學生活動;“N”則是每週2 天的班級自主活動安排,由教師和家長、學生共同商定後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符合班級文化特色的學生活動。通過“1+2+N”模式,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課程功能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化成長。

“課後服務”面臨新的問題

“作業不出學校門,還有各種活動,這樣的作業量夠不夠?”“一個班那麼多學生,孩子寫作業老師能否顧得過來?”“一年級的孩子在學校那麼長時間,會不會煩躁?”“中高考不改革,不讓孩子補課那怎麼能行?”……“課後服務”給家長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焦慮。

對於學生們來説,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我特別開心,回家不用寫作業,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閱讀、運動、做手工……”

“回去我媽媽還會再給我佈置幾套卷子,太累了!”尤其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説,壓力似乎更大了。

在“課後服務”中,老師們則承擔了更多的工作量。雖然上學時間延後了一些,但家長的上班時間沒有調整,老師們每天仍要早上7點到校,晚上最早7點多才能回家,路遠的回到家就9、10點了。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也沒有集體教研時間,一天下來筋疲力盡。雖然更辛苦了,但老師們沒有怨言,紛紛坦言“為了孩子們,值了!”。

看上去“很美”的課後服務,實際暴露出來的深層次問題其實不少。

技術賦能實現減負增質

“現在學校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與思路的轉變。”羅坤坦言,“學校和家長都必須明確,家長是課後服務的間接對象,為家長解決接送問題並非最終目標;學生才是課後服務的直接對象,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是最終目標。因此,對於課後服務剛剛施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家長應該理清方向,高度重視孩子的綜合素養培養,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家校合力、同向同行,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助力。”

“與此同時,陜師大實驗小學‘名校+’教育共同體自暑期開始規劃課後服務之初,始終換位思考,不斷想辦法、做調整,一直努力地將更多的優質資源帶給孩子。”在與家委們的交流與溝通過程中,羅坤言辭懇切地表示,“課後服務絕不是‘保姆式看娃’,在‘減負’的前提下,我們一直將如何‘增效’作為課後服務的重點和攻克的難點。下一步,我們將用‘技術賦能’讓課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從‘蘇打餅乾’變成‘壓縮餅乾’,進一步優化作業模式、優化特色課程、優化特色社團,細化、調整時間,解決家長的實際困惑、釋放教師的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學業品質,從而進一步優化課後服務,讓課後服務減負增質、高位運作。”(文/關榮 圖/關榮)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