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是一所因農而生、緣農而興的地方性院校,具有悠久的農學辦學歷史。學校目前有涉農本科專業15個,其中農學、園藝、食品科學與工程等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有河南省重點學科10個,其中作物學為河南省A類特色學科;學校多年來根植中原,面向三農,培養了大批高級農林專門人才,近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精神為指引,紮實開展新農科建設,深入推進産教融合,積極服務中原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知農愛農新人才
學校通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持續推進卓越農科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加強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和一流實踐基地建設等措施,全面提高農科人才培養品質。
(一)面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目標,升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面向基層培養應用型農林人才和職教師資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特色。學校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和農科類卓越中職教師培養項目承擔單位。近年來根據新時代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時修訂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根據現代農業對農業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需求,實施了“四位一體、大類融合”卓越農林職教師資培養模式,著力培養“雙師型”卓越農科職教師資;二是根據現代職業農民素養發展新要求,構建“三段進階、工學交替”的“3+1”培養模式,著力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下得去、留得住、離不開的卓越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2020年5月,學校主持的“‘四位一體、大類融合’卓越農林中職教師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和“現代農業背景下卓越農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分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
(二)積極開展新農科教學建設與研究,建設農林類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和一流實踐基地。
2020年,學校積極開展新農科建設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項和推薦工作。學校立項建設校級項目10項,向河南省推薦並獲批4項,其中“地方高校園藝專業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和“新農科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路徑與評價”兩項獲批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學校不斷開展新農科專業課程建設,著力推動課堂革命。根據總書記回信精神,結合課程思政改革,不斷在課程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生堅定學農愛農的理想信念,練就強農興農的過硬本領,激勵青年學子在農業農村廣闊天地建功立業,在服務“三農”的生動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學校基於農林生産實際問題、基於農林産業案例、基於科學技術前沿打造農科“金課”。三年來,“動物生産學”等18門農科類課程獲批校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植物生理學”5門課程獲批省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2020年6門農科課程被評為河南省本科教育線上教學優秀課程。
(三)不斷農科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積極構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
積極適應農科專業資訊化教學發展要求,積極開展虛擬倣真實驗教學建設。建設了校級農科類虛擬倣真實驗項目20項,其中“農産品加工技術3D虛擬倣真實驗”等3項獲批省級虛擬倣真實驗項目,主持獲批的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項目“豬養殖虛擬倣真和遠端互動實驗”。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這些虛擬倣真實驗平臺正常開放,為保障疫情期間實踐教學的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學校目前依託公司企業,科研院所,大型農業合作社等建立校外農科教學實習基地80余處,建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處。2019年以來,在新東區啟動建設農科綜合實訓基地,將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等多科農科專業實訓場所集中一起,建設高標準的校內實習實訓場所;2020年5月,學校申報的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新鄉)獲批建設,這是河南省獲批全國認定3個基地之一,基地依託我院小麥育種中心基地,展示育種科技成果、體系化整合示範先進技術,進一步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支撐,促進學院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技術示範和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2020年7月在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遴選中,學校依託河南省萊恩坪安植保有限公司獲批為省級新農科專業實習基地。2019年以來,學校先後確定了“農學”等8個涉農專業被為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了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項。
二、推進學科交叉及産教融合,探索農科發展新模式
學校根據新農科發展趨勢,積極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發揮學科較為齊全的優勢,推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用資訊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新興學科改造提升傳統農科專業。學校建有河南省“現代生物育種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糧食作物基因組編輯工程技術中心”等;近年來又建設了“農業物聯網”和“農作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等平臺,2019年,學校設立了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農業”確定為主要學科發展方向。學校堅持學科平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積極培育學科交叉發展方向,為農科專業學生提供學習和課題研究平臺,不斷提升傳統農學學科研究層次,不斷將學科發展成果運用於教學和人才培養中。
學校積極推動産教融合,推進人才培養鏈與産業鏈對接融合。近年來,學校以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為紐帶,帶動了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先後與鶴壁市、濮陽市等地方政府簽訂了産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學校積極參與所在地農業發展戰略,緊密圍繞現代種業、品牌農業産業、現代都市農業産業三個方向奮力發展,形成了以現代生物(小麥)育種中心為核心平臺,擴展到農作物基因編輯、雜交小麥中心、農業物聯網等多個省級平臺,成為新鄉國家農業示範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以農學學科的研究成果為紐帶,構建了“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教學載體,與中國農科院新鄉萬畝示範基地、中原中農良種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建立了專業實踐基地,探索建立了校企合一、教研合一、學做合一的三個“二合一”教學基地管理新模式;學校組織校企聯合理事會,積極開展“三對接,六協同”開展全過程協同育人,為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涉農高校的指示精神,提高學校服務中原農業經濟發展的能力,2020年1月,學校主持“新農科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與實踐”項目,列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
三、發揮學科研究優勢,助力建設中原新鄉村
農學學科專業是河南科技學院的傳統優勢學科,學校在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在作物品種選育和推廣方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築牢中原糧,為實現“藏糧于技”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茹振鋼教授主持培育的小麥品種百農矮抗58,目前種植面積累計超過3億畝,增産小麥240多億斤,該品種于2013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歐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綜合性狀優良,2016年以來在河南省及黃淮南片麥區推廣面積連年排名第一位,2018年成為本區域試驗對照品種,有力促進了小麥品種的更新換代,2019年“抗逆穩産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選育及應用”獲得了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學校近年還培育並推廣了“百棉”系列棉花新品種、“百玉”系列玉米新品種等等,“百農”品牌已經成為中原地區的農業領域的一張亮麗名片。學校不斷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服務,為企業開展訂單育種和品種改良、肥料開發、栽培技術指導、園林設計規劃,帶動農民增産增收。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農村脫貧攻堅工作。近年來,承擔“三區”人才服務工作項目312項,各類“科技特派員”項目32項;承擔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開展講座1000場次,培訓農業技術人員4000余人次,3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800人,為農業戰線培育一支永不撤退的生力軍。學校以做好商水縣、沈丘縣和封丘縣等地結對、定點幫扶為工作重點,積極參加脫貧攻堅工作,建立了商水縣小麥新品種千畝方高産示範田,設立10個科技幫扶專項,在近兩年河南省省級科技員項目考評中,我校54名科技特派員獲得省級優秀,2個服務團受到省政府表彰。2020年麥收之際,《河南日報》《學習強國》平臺等對我校專家教授助力農民朋友們實現增産增收的事跡進行了報道,産生廣泛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