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張琳:做有溫度教育,讓課後服務更有獲得感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9-26 | 責編: 曾瑞鑫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校長 張琳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這首羅大佑的《童年》傳唱了幾十年,描寫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傳神畫面。成長,應該是幸福且歡快的過程。

為了減輕目前在基礎教育中存在的過重的課業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是立足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現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夯實學校教育主陣地、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嘗試與探索。

提升育人品質,讓教育回到應有的、靜待花開的樣子,這需要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百年學校、北京市示範高中,一直以來,十四中學堅持“做有溫度教育”的育人理念,強調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給每個學生學科知識和謀生技能;更要通過學校、這一教育場所營造出來的和諧氛圍,通過學生和師長之間心靈與心靈的相互作用,將情感、價值這些長久支撐人生成長的關鍵要素培育出來。做有溫度教育立足學生成長、符合育人需求,在“雙減”政策的落實和提升課後託管服務品質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做有溫度教育,讓課後託管服務,以傾聽開始,做到精準施策。暑假期間,學校就開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盤規劃。開學後,學校又兵分三路,進行情況分析。第一路是針對學生需求,為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學生會、學生幹部座談會等進行調研、通過問卷星下發調查問卷1100份。第二路是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任課教師和全校81位特級及市區級骨幹教師的調研,內容包括專業興趣、研究優勢、時間規劃等。我們希望讓更多的教師以一己之長點燃學生的學習快樂、讓更多的教師在課後託管服務中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第三路是由行政後勤部門進行梳理的包括圖書館、實驗室、運動場所等在內的學習場所統計。

做有溫度教育,讓課後託管服務,從細節做起,做到彰顯特色。開學後,學校向全體家長髮放《北京市第十四中學關於課後託管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強調,課後服務三個全覆蓋,即:覆蓋全體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從週一至週五;每天到17:30。課後服務的主要形式為“綜合素質提升”與“課業輔導”相結合。作為百年學校,十四中有著良好的辦學品質,先後被評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國籃球特色學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北京市飛盤項目特色學校、西城區健美操項目特色學校。在課後服務中,學校以這些傳統優勢為基礎,為學生們提供了包括藝術、體育、科技、拓展四大類共計40余門、60余個授課班級的課程。豐富的課程,使得學生的潛質得到了有價值的引導與挖掘,真正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做有溫度教育,讓課後託管服務,有效度評價,力爭核心素養優質提升。從2016年開始,十四中學就在探索“管、辦、評”分離的評價模式。而課後服務的品質評價應該是緊緊圍繞學生的成長效果來進行,比如:學校會在對提供課後服務的教師的教案、學案的檢查中,進行規範監督;會在不定期的面向家長和學生的座談中,了解課程實施效果;還會通過同學們參與市區級的藝術、體育、科技等各類競賽,觀察參與表現來進行效度評價。

課後服務,説到底,就是要讓學生和家長有更好地獲得感;讓學生擁有更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讓家長們能緩解一下一直以來存在的焦慮情緒。做好課後服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成長,也有利於學風、教風、校風的建設。

做有溫度教育,我們希望,十四中的校園生活能像那《童年》的歌聲,成為每個置身其中人在成長中最幸福而溫暖的回憶。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