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孫翠明:葡萄採摘節的勞動教育意蘊及其實踐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孫翠明 | 時間: 2021-09-10 | 責編: 曾瑞鑫

活力、美麗、豐饒的葡萄樂園——葡萄採摘節的勞動教育意蘊及其實踐

為全方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中心小學開展全方位、全層次、全鏈條新時代“三全”勞動教育,不僅著力於幫助孩子了解葡萄樹的種植與養護,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勞動成果的正確認識,讓學生經歷從生産到消費的完整勞動鏈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會對勞動世界的複雜性,特別是對各種勞動關係有更為生動和具體的認識。

基於此,巨各莊鎮中小學在勞動教育方面,既高度關注從生産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而且也特別重視從勞動成果的角度來引導孩子思考勞動背後的社會關係。一年一度的葡萄採摘節,不僅是勞動成果的收穫季節,更是學生如何認識勞動成果的分配、分享等事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佳教育載體。

一、葡萄採摘 引發創意

一年一季的葡萄採摘節如約而至,全校老師和學生都會來到葡萄樂園欣賞葡萄成熟時的秋收景色,更讓大家歡心的是採摘品嘗甜美的葡萄。快看,學生們發現了一串特別大,果粒飽滿,葡萄色澤鮮艷,如紫黑色的瑪瑙一般的葡萄果實,惹人眼球的同時真讓人垂涎欲滴呀!

快樂的葡萄採摘節不只是師生們嘗一嘗甜美的葡萄就算過節了,我們的老師帶領學生們體驗採摘葡萄的勞動過程,發現學校的葡萄樹由於樹齡長,葡萄果實挂滿葡萄樹,低處的葡萄串學生們很容易採摘到,葡萄樹藤條高處的葡萄串往往長的最好,但是摘不到,怎麼辦?難不倒高年級的孩子,他們搬來梯子,三個人合作,兩個人登梯子採摘,一人扶著梯子保障安全。學生們熱火朝天的採摘葡萄果實,不時發出滋滋的感嘆聲。學生們感受勞動的快樂,克服勞動的疲憊和艱辛,就這樣葡萄樂園中一片歡聲笑語……

在快樂的葡萄採摘節中,學生們發現葡萄果實長得高不好摘怎麼辦?葡萄樹生長過程中能不能利用智慧機器人進行有效的管理?如何釀製葡萄酒更簡單……通過葡萄採摘活動,學生們想到這麼多問題,於是,開展了快樂的葡萄採摘節中的發現與創意活動。學生們設計了葡萄種植、採摘一體機,太陽能自動葡萄採摘機,葡萄自動挑選分離機,自製葡萄果凍機……由採摘葡萄延伸開展的創意設計繪畫活動,把傳統的勞動教育延展為勞動創意設計活動中,學生勞動創造的思維火花時時迸發,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分享果實 情係感恩

葡萄採摘下來了,如何分配學校的葡萄樹勞動成果呢?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説:“為了公平,咱們平均分。”有的學生説:“葡萄樹管理付出多的人可以多分,付出少的少分。”還有的學生説:“我們聽老師的,老師説怎麼分就怎麼分。”孩子們對勞動成果的分配方式各抒己見,但心裏的想法都是樸實的,勞動成果有我的,更是學校和大家的,能吃到甜美的葡萄就是無比開心和自豪了。有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當老師分給她一大串夏黑葡萄品嘗時,她捏了幾個葡萄果粒放到嘴裏咀嚼,感受勞動成果的甜美,同時,她看到孫校長也在和同學們一起採摘品嘗葡萄,就趕忙走過去小聲地問:“孫校長,分給我的葡萄可以帶回家和媽媽一起品嘗咱們學校的勞動成果嗎?”孫校長感動地回答:“當然可以了,來,再獎勵你一串葡萄,和媽媽一起分享勞動成果。”看到孩子這樣的舉動,孫校長已經眼眶濕潤了,多麼懂事的孩子。在勞動成果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們互相謙讓,懂得感恩,包容和共用的美德。

三、葡萄果實 探究無限

葡萄成熟了,學校開展“校園葡萄知多少‘探秘葡萄果實—創客活動’”。學生們調查葡萄的營養價值,開展葡萄創意科幻畫,葡萄科學實驗,葡萄創客DIY製作等主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參與、感知葡萄果實的科學探究活動,學習葡萄果實的科學知識和表現方法。

1.葡萄果實科學實驗

葡萄樂園中大面積栽種的是夏黑葡萄,還有鮮食葡萄摩爾多瓦,釀酒葡萄赤霞珠。葡萄豐收了,這三種葡萄含糖量分別是多少,為什麼夏黑葡萄口感硬脆甜,葡萄還沒有果核。學生們利用糖度檢測儀來檢測葡萄的含糖量,PH值等。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科學檢測葡萄果實的糖分、鈣鎂、鋅含量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交流互動過程中收穫科學方法的同時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發展。學生以實踐操作與講解結合的方式呈現科學數據,直觀地感受葡萄果實的營養價值。活動過程體現了真實踐,促真知。最後,學生又提出“人類都有DNA,那麼葡萄的DNA什麼樣呢?葡萄糖怎樣提取出來的?”帶著這些問題,孩子們將繼續走在科學探究的大陸上。

2.自製葡萄果蔬汁探究活動

學生開展了“自製葡萄果蔬汁”主題實踐探究活動。用葡萄汁與番茄、黃瓜、胡蘿蔔、芹菜等蔬菜進行匹配,尋找自己喜歡的口味。經過探究發現,葡萄鮮榨汁口味淡,不甜,皮不包的葡萄汁口感發澀,沒有買的葡萄汁甜。分析之後得知,吃葡萄咀嚼唾液和葡萄混合會覺得葡萄甜。葡萄和蔬菜混合之後,葡萄汁較多孩子會喜歡,其中比較喜歡的口味是和番茄混合在一起。

3.葡萄創意DIY

學生為了表達對葡萄果實的讚美,利用彩陶、剪紙、創意書籤等形式錶現葡萄因素,葡萄卡通形象小葡小陶也因此誕生了,孩子們巧手設計製作的葡萄題材作品,不僅在教師節等節日送給敬愛的老師,表達尊師之情,而且還為學校葡萄樹教育設計品牌紀念品,贈送給來校的客人,真實“小不點”大能耐。

學校葡萄樹教育從傳統勞動“葡萄樹日常管理”走向勞動進步“葡萄樹科技管理”,最後發展到勞動創造“葡萄樹智慧管理”。這樣的勞動教育正體現了勞動創造社會,勞動促進人類進步,新時代“三全”勞動教育正散發著魅力和芬芳,指引著師生們大踏步的砥礪前行。

(作者孫翠明,係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中心小學校長)

專家點評(班建武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勞動是一個涵蓋從生産、分配、交換到消費的完整鏈條。這一方面表明,勞動教育可以從以上任何一個勞動鏈條來切入;另一方面也表明,勞動教育要給孩子呈現一個從生産到消費的完整勞動世界。但非常遺憾的是,現有的很多勞動教育實踐,往往更多地將注意力聚焦在了生産這一環節,而忽視了分配、交換、消費這些不同的勞動環節當中所蘊含的豐富勞動教育資源和迫切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夠準確地了解分配、交換和消費中所涉及的複雜勞動關係,就很難透徹、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豐富教育內涵,從而也就很難有效落實勞動教育要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教育目的。密雲巨各莊中心小學所倡導和實踐的全鏈條式勞動教育,無疑切中了當前勞動教育的薄弱環節。該校通過其葡萄園這一勞動教育載體,讓學生親歷了從葡萄種植到葡萄收穫,再到葡萄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整個完整過程,並對這一完整過程做了自覺的教育化設計,使之成為了學生深入認識勞動以及以勞動為基礎的整個人類社會關係的有益實踐。可以説,該校的勞動教育探索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傳統是因為她立足於生産勞動這一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深厚根基,而現代是因為她自覺在傳統生産勞動中自覺深化和拓展了勞動的深度和廣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在思想內涵方面應該是飽滿的,在行動策略方面應該是活潑和多樣的。巨各莊鎮中心小學可以説在這兩個方面已經探索出了諸多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寶貴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