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北京教師輪崗怎麼輪?一線教師:不確定因素太多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8-30 | 責編: 徐虹

文/胡克非

“輪崗,還是來了。”

對“教師輪崗”這個概念,北京市西城區某中學教師馬劍並不陌生,“從我入行開始就聽到這個詞,這麼多年過去了,看來這次是要玩真的了。”

8月25日,北京市教委正式發佈“雙減”政策下推出的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規則。新學期開始,北京市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幹部教師的輪崗,對象為公辦學校正、副校長和在編在崗教師。

早在2007年,北京市教育部門曾明確表示過,北京不會推行、也不提倡教師大輪崗。

十幾年過去了,北京準備好了麼?

  到底怎麼輪?

“説真的,我不確定教師輪崗到底有沒有用,更重要的是,到底怎麼輪才會有效果?”馬劍對中國新聞週刊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在北京市教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後的第一時間,中國新聞週刊向北京部分區教委致電詢問輪崗計劃和執行方案,幾乎所有的反饋均為,“一切以北京市教委要求為準。”

據了解,北京市將在東城區和密雲區率先開始試點工作,後續將再啟動6個區的輪崗工作,通過新聞發佈會的描述,人們得知,教師幹部的輪崗工作範圍是9年義務教育階段,也就是説,面臨高考的高中教育目前並不在輪崗的範疇之內。

在馬劍看來,一線教師的輪崗,需要考慮的維度有很多。輪崗的頻率、範圍、週期以及對象,每一個環節都將決定教師輪崗工作能否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均等化。

跨區輪麼?北京市面積很大,有16個轄區,如果全部打破行政區劃進行教師輪崗,會為教師的通勤和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難。

在北京市教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中,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的輪崗工作,將不會打破行政區劃,而是在學區內進行輪崗,幹部教師不用承擔遠距離工作地點的變化,不會對教師的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不跨區輪,北京市每個區的教育資源本就嚴重不平衡,輪崗工作會不會變相增大區與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馬劍説。

其次,關於基層幹部教師積極性的問題同樣會因輪崗而凸顯,相關的職稱評定,福利待遇評級,這些內容和學校本身的規劃和教師工作的工齡息息相關。當這個規則被打破,參與輪崗的教師將提高福利待遇還是降低晉陞空間,這其中的未知性都會讓輪崗的幹部教師不安。

“如果參與輪崗的都是學校中在教學和管理上處於較為邊緣狀態的教師,輪崗不僅無法起到優秀教育資源均等化的目標,甚至還會衍生出其他問題。”馬劍繼續發問。

此外,更令人關心的問題則是,輪崗的時長。

北京市教委明確表示,充分考慮到教育供給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所以在工作方案中提出,幹部教師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週期為單位,比如至少是一學期,甚至是一個成長週期,在學段中保持教育供給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小學可能還好,以初中為例,僅僅是輪一個學期或是一個學年,很有可能會為日常教學和學生接受教育製造障礙。至於正副校長的輪崗,正常學校中新上任的校長,第一年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他輪崗一個學期或是一個學年,學校裏的老師員工都認不全,什麼工作也開展不了。”

“這些後續的內容,真的想清楚了麼?”

面對即將實施的輪崗政策,有觀點認為,校長教師的輪崗有利於教師間交流教學教改經驗,並且可能會打破優質師資力量一校獨有的格局,大家就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授課方式進行充分交流,最終或可促使教師和學校向優秀看齊。

事實上,全國各地陸續開展過不同形式的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已有25年的歷史,從結果上看,效果並不理想。不少曾開展過的輪崗工作,最終或流於形式或不了了之,並未從根源上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反而增加了教師、家長、學生三方的不安全感。

  輪崗,絕非易事

在馬劍看來,教師和校長輪崗,顯然目的是為了教育資源的均等化,讓更多孩子可以接受到品質相對平均的教育,也能減輕不少家長因為學區帶來的焦慮感。

“這事從目的上看,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具體輪崗的細則,雖然北京市教委給出了部分內容,但是馬劍認為,在執行操作層面上,還不夠細。

“中小學教育和高校教育不同,每個學校的教師備課都是有自己的特色和模式的,這種模式是基於學校的目標、學生的基礎層次、教學的節奏等通盤考慮的,一般來説是由整個教研組內的所有教師共同完成備課。為了教育的精準性,備課中要考慮很多現實的客觀因素,從而最終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這其中,備課組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那麼輪崗,是輪幾個老師出去,還是將一個備課小組都輪出去?一般來説,大部分學校教研組的負責人都是接近退休的老教師,他們不在輪崗的範圍內,這就説明備課小組不會以整編的方式輪出去,這樣輪崗的效果顯而易見地會打折。”

“而且,由於各學校傳統不同,各區教委對於不同學校的要求也不同,給予的目標壓力也不同,在不同的情況下,各學校的老師會針對截然不同的教育目標制定教育計劃,如果要求和壓力不改變,單純輪崗教師,可能會出現教育資源浪費的情況。”

“坊間總是強調教師個體間的差異帶來教育資源的差異,但從我個人而言,你把我輪人大附中去,我內心裏並不虛,反而我的教學工作可能會更容易,但是你把人大附中的老師輪我們學校來,他(她)可能從心理上要比我虛,因為他(她)除了負責教學本身,可能還要面對此前職業生涯從來沒有見過的情況。”馬劍説。

對此,曾就職於人大附中已退休的教師劉琳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無論是教育資源處於優勢一方的學校還是劣勢一方的學校,想要教師輪崗能見到效果,最重要的是週期,而不是數量。

劉琳介紹稱,以人大附中為例,學校已經呈集團化發展多年,教育集團下有多所學校,人大附中的方式是直接將學校內優秀的教育資源委派到集團校工作,這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常駐集團校,而不是採取輪崗的方式,屬於直接輸出教育資源,這樣的方式從結果上看,比輪崗的可持續性更強,針對性也更強。

“人們總是習慣性用學生的成績來給老師打標簽,學生成績好,老師就是好老師,學生成績不好,老師就是差老師,這太片面了,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真要是輪崗,我覺得輪3年都不夠,但是輪更長的時間,要面臨的教師待遇和福利等一系列問題也會更多,如果輪的時間短,那就還不如不輪。”劉琳説。

對於家長而言,在經過最初的竊喜後,絕大部分家長回歸了理性,在採訪中,家長們均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自己樂得見到打破高價學區房的政策出臺,也樂得讓教育資源更平均,更樂得看到“雙減”一系列政策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但其中一位受訪家長的觀點頗具代表性,“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和高考相比,從壓力和重要性上還是要弱得多,但還是希望自己孩子能處在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中學習。不斷嘗試和調整,對於教育行業的發展也許是良性的,但是對於個體的孩子而言,不穩定的因素太多,同樣是令人焦慮和無奈的。”

  教育資源可以實現均等化麼?

“恐怕永遠都不能絕對均等,但是我們可以向著那個目標努力。”任職于北京市豐台區某中學校長的李衛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從我個人而言,是支援教師和校長輪崗的,即便是讓我離開耕耘了多年的學校去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我也支援。”

在李衛看來,以北京市為例,各大中小學招收教師的標準已經較之曾經有了很大提高,曾經是優秀的研究生前往重點學校任教,普通本科師範畢業生則前往普通學校任教,如今絕大多數學校招收教師的標準已經都提高到了研究生水準線上,從新教師入職的情況看,年輕師資本身的差異不大。

讓年輕教師在從業過程中不斷拉開差距,正是教育資源不平衡導致的結果之一。那麼輪崗可以從一部分情況上,解決年輕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瓶頸和發展問題,也為他們突破提高自己提供了可能性。

“人們常説,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在我看,能最終站到講臺上的老師,在教書這個基本條件上,不論是知識結構還是授課能力,至少都是有保證的。而育人方式的不同,才是教師産生最終差別的關鍵所在。”

李衛表示,“只能教好原本考90分的學生,而不能教好原本考40分的學生,那麼這個老師不能叫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反之亦然。輪崗正是可以讓教師本身見到與自己平日工作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學生群體,從有教無類的傳統教育觀點上看,輪崗的意義也是積極的。”

即便如此,李衛同樣認為,輪崗工作需要非常詳細和縝密的計劃和推進模式,不然很有可能在執行的過程中走彎路,碰釘子。

但教育,容不得再走彎路了。

在採訪中,馬劍也提到了基層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職業發展問題,“其他行業從業者工作表現好,就可以跳槽謀取更好的工作和待遇,但教師跳槽其實很難。”

“不少中小學限定了教師改換門庭的要求,既有年齡的要求,也有職稱的要求,比如只接收40歲以內的高級教師。但事實上,部分學校為了限制優秀年輕教師外流,保持穩定的師資隊伍,往往會延遲評定教師的職稱,當教師的職稱達到跳槽的要求時,年齡卻也遠遠超過了對方的要求,所以在同一城市的教師不斷改換學校的可能性很低。”

在馬劍看來,教育資源均等化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目標,因為面對的學生和環境不同,針對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義務教育階段,顯然不適用精英教育為主體的教育模式,這個階段更多還是一個過渡性、知識性、習慣性的教育模式,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教育習慣和對待知識的態度,甚至是與他人相處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只不過大家顯然更看重分數。

“想要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如果可以改變現行的升學模式,避免過早教育分層,提高教育效率,再輔以教師校長輪崗的模式可能效果會更好,如果升學模式不改變,那麼做的這些調整,最終能有多大的效果,是非常難以判斷的。”李衛説。

還有幾天就要開學了,李衛以一天三個會議的節奏工作著,馬劍則按照正常開學計劃備課,只有退了休的劉琳在家落得清閒,三人都迫切想要了解有關輪崗工作的後續進展。

從目前看,想要最終達到教育部門期望的好結果,還需要解決過程中許多不確定因素。到年底,試點區域和學校,或許會給出更清晰的輪廓和發現更實際的問題。

(應受訪者要求,馬劍、劉琳、李衛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