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發《Nature》論文碩士回家當公務員,可惜嗎?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小亢 | 時間: 2021-08-26 | 責編: 徐虹

作者:小亢

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浙江理工大學碩士生郝治偉,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宿州當一名基層公務員,他的選擇引發熱議。

面對討論的聲音,他的回應是:自己對職業發展早有規劃,讀研期間一直有考公務員的想法。今年4月份這篇文章就已被預接收,但是自己仍然堅持參加公務員考試。

目標堅定,並最終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完成從科研人才到公共管理人員的“華麗轉身”,這樣的努力和選擇值得尊重。

郝治偉的經歷,本身已經很勵志。沒有名校的出身,卻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發文,並在同時準備的公務員考試中,順利考取百里挑一的公職崗位。這份超強的自律性和過人的行動力,足以説明其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潛力。

為何有人覺得惋惜,是因為社會常常對科研人才寄予厚望,人們遺憾的是科研界少了一個好苗子。碩士生以一作身份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確少見。但科學研究的發展不在一朝一夕,更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這幾年,國內高校科研進步顯著。據報道,2020年《Nature》和《Science》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702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原創論文166篇,佔比為9.8%。不僅是碩士生,也有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 2020年南開大學本科生王童彤二作發表《Nature》論文,浙江大學2017級本科生羅凱聞參與斯坦福大學科研項目並最終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

正是有年輕的“郝治偉”們在科研上付出過的努力,國內高校科研進步才能如此之大。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的文章數量屢創新高,作者身份越來越年輕化,這也是國內科研整體進步的一個結果呈現,我們應該從中看到更多的希望。

對於本碩博的學生來説,發表一篇《Nature》論文自然是一個亮麗的起點,但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有人認為擁有一篇《Nature》論文就可以在學術道路上“躺平”,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破除“唯論文”的學術環境下,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鑽研功夫,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執著,那麼選擇自己的理想道路就是最好的選擇。

從郝治偉的經歷中更能看到:一個優秀的人,手裏握著的不只是一篇論文和碩士學位,還有選擇的權利。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越來越敢於遵循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清華畢業生從事家政行業、北大錄取的高分考生選擇考古專業,都獲得了人們的理解和支援,人們的價值觀更加多元化了。

郝治偉所擁有的科學的嚴謹思維,也應該進入公共管理的領域。越來越多有科研能力的高層次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對於地方執政能力是一種加強,公務員團隊整體的管理水準和科學素養會有所提高。當然,也有可能他在嘗試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再重新選擇其他行業,但現在去看看社會也是好的。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有能力的人,到哪都有人生的舞臺。希望他在哪都能出色,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