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北京實施“教師輪崗”制度 這些疑惑 聽聽專家怎麼説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作者: | 時間: 2021-08-26 | 責編: 徐虹

新聞1+1丨北京實施“教師輪崗”制度 這些疑惑 聽聽專家怎麼説→

8月25日,北京正式發佈“雙減”政策下推出的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細則。針對北京此次實施的試點,還有哪些疑問待解?又如何形成真正的制度?新聞1+1邀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共同關注:教師輪崗,北京怎麼做?

實施優秀教師輪崗制度,新學期學生感受可能不大,對流動的老師影響大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李奕:有經驗的家長和同學們會感受到,開學後會有一些老師的調整,因為這其中包括畢業年級的老師把孩子送走之後,本身會被重新調配到起始年級,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可能有的老師不是原來學校的老師。實際上,對參與流動的老師影響是相對比較大的,畢竟老師要跨一個校區或者跨一個學校到另一所學校,接受一定的挑戰。

北京優秀教師輪崗:既有骨幹、特級教師,也有適合做課後服務等類別的崗位老師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通過多年的摸索和試點,在教師幹部流動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按照教師職稱的高低或者是榮譽的高低去流轉,而是根據流轉位置的需求。比如這次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更關注學科組、年級組層面上怎麼發揮作用,所以在人員流轉的挑選過程中,既有骨幹教師、特級教師,也有適合於做課後服務,適合於做作業的研究和考試評價研究的不同崗位老師,所以是因崗因需來決定調動的比例。

北京教師輪崗,老師願意嗎?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實際上在輪崗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老師的感受和他業務成長以及學校的服務品質,還有學生實際獲得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這次為什麼提出在區域內輪崗流動?特別是在過去已經比較成熟的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內部進行幹部教師的輪崗,就是在老師的生活空間以及崗位流動上,統籌兼顧他們的發展需求。當然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對老師的績效考核和榮譽認定也是一個重要的引導和杠桿。

北京教師輪崗,家長願意嗎?

主持人:學生考的是本校,結果本校的優質老師流動到分校去了,家長願意不願意?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我們特別理解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猜測和感受,雖然家長不直接面對老師有這種交流,但實際上在四五年前,我們已經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總體部署,北京的學區化管理和集團化的辦學已經基本上做到了全覆蓋,也就是每一所單體學校都是在一個學區和教育集團內部。所以我們家長能夠感受到把一個孩子送到了一所學校,但是實際上他所獲得的教育資源,包括課程,以及老師的服務,可能是一個區域和集團所供給的內容。這就是今天我們特別談到的,由單一的學校供給變成區域的集團化的供給的過程中,教育的均衡和流動就自然實現了,那我們孩子的實際獲得也從過去單獨獲得一所學校的資源,變成了更多的資源,應該説是更好的。

北京頂尖學校的優質資源,是行政命令下流動?還是真的願意依據需求流動?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實際上不僅是操作上的問題,更是認識上的問題。我們不人為把學校分成優質和不優質,但在老百姓心目當中確實存在不同學校的差異。在過去一段時間裏,我們在進行學區化和集團化辦學改革過程中,其實校長已經有了一個思想認識上的統一,沒有哪一所學校的資源和老師是一所學校所佔有的,也不是獨有的,都是為更廣闊的同學和教育來提供教育資源服務的。所以在單體學校到學區和集團化的改造中,這些老師和校長的思路和站位,已經從一個單體學校的所謂的優質、拔尖,開始進入到一個更廣闊的空間。現在我們能夠進行這樣的流動,正是在這樣認識的改革基礎上,才能夠順利推進。

北京將大面積推進幹部教師輪崗,能否解決學區房“熱”的問題?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李奕:實際上教育影響很大,連著千家萬戶,但在推進工作當中,我們特別關注到這次中央和北京市的“雙減”文件,並沒有直接提到幹部教師的流動,但我們關注到作業改革、課後服務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都是由人來推進的,必須促進人員的這種流動和優質服務的整體提升。在這樣的推進過程當中,家長對教育供給側結構的改革認識,肯定會影響到他對學校的選擇,對學區房的認定等,我相信肯定是帶有化解作用的。但推進教師輪崗工作,更加著眼于高品質教育體系的構建,更好地服務於孩子,自然會帶來周邊環境和資源的相應變化。

北京教師輪崗,現在是學區內,未來跨學區輪崗,能實現嗎?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感到比較難的一個問題,確實在北京探索和實踐當中,我們曾經把海淀、東城的老師流轉到延慶或者密雲遠郊區縣,一年也好或者三年也好,但實際成效並不是很成功。一方面影響了老師的生活、工作的整體品質,另一方面學生和老師的匹配度也未必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現在對於跨區域遠端的幹部教師流動,主要採用線上“雙師課堂”形式。那麼依靠本地的老師,同時把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服務屬性,通過資訊化的手段流轉出去,指導當地的老師不斷提高辦學水準,從而提高整個教育的服務水準,我們感覺這可能是新時期構建高品質教育體系當中一種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