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説》中的名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被無數教育人奉為圭臬。然而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又提出了新的定義:“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從教培到生涯規劃,從“傳道”到“喚醒”,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門道生涯創始人楊陽以謙卑而敬畏的姿態,重新定義著自己眼中的生涯規劃行業。
生涯規劃:從“領路人”到“手電筒”
“生涯規劃不是萬能的,意義是局限的。”作為行業內的資深從業者,楊陽卻總是這樣強調。他認為生涯規劃的本質只是一種陪伴,解決面對擇校、選專業當口學生和家長的迷茫與焦慮,減少對方心理和觀念的熵增。
學生和家長為什麼迷茫?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高考志願、專業、職業等資訊壁壘;又為什麼焦慮?因為當心理和認識相對混亂的時候,很難專注于自我的努力和行動,認為選擇對自己的人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抱有“一選定終生”的悲壯。
故生涯規劃要為客戶積累資訊以破除迷茫,包括院校資訊、專業資訊、職業資訊、高考招生錄取的政策規則等等,幫助客戶打破資訊、方法和認知上的不對稱;要解決客戶心理和認知上的熵增以舒緩焦慮,讓他變得平靜,變得堅定,讓他相信只要找到自己認知和行動的一致性,並且努力去完成,學生就會成才。
也因此,與其説做所謂的“領路人”,替客戶做判斷和決策,楊陽更把自己定義為一隻“手電筒”——在家長不能很好照亮模糊未來的時候,升學規劃師幫助學生照一照,未來有哪些路徑、這些路徑到底是什麼樣的場景,讓學生看到、想像到這種場景之後,做出自己的選擇。
只有一個人能自主覺察到自己適合什麼,然後獨立做出決策,才能深刻明白要去哪,承擔什麼樣的責任,付出什麼樣的行動,達成什麼樣的結果。楊陽把這個過程稱為“一個人的自性被喚醒”。這之後不管選擇哪一條路,他都會向更好的自己進行完善。而一個人只要開啟了自我完善,不在一處糾結徘徊,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喚醒”最重要的在於信任和尊重
·為何提出“喚醒”?
之所以會奉行“喚醒”這個理念,楊陽認為一是和自身的家庭教育、成長經歷有關,二是覺得高報指導師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隨著越來越深入從事這個行業,楊陽越發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能給別人的幫助是有限的。而更重要的是,隨著接觸的學生越來越多,當他以中正的心態去看待、以好奇開放的方式去引導他們的時候,發現每個人都很有亮點,這讓楊陽開始修正觀念:“不要認為客戶是無知且盲目的,也不要認為是客戶需要我們,恰恰相反,是我們需要客戶。是規劃師通過跟客戶的交互,發現了自己在觀念上、方法上、行動上需要不斷完善,進而變成了一種向內自我修煉的過程,這個對我來説是比較大的一個轉變。”
·如何去喚醒?
楊陽把這一過程總結為三點:信任、尊重、支援。
首先規劃師要讓學生信任自己是能做出決策的,給學生在心理和信心上賦能,而不是加重他做決策的焦慮和負擔。
接著要盡可能開放地詢問,而不是封閉地下結論,這其實就是一個尊重的過程。學生有了自信並得到被關注的尊重,就會願意去表達自己內心對於人生的想法。這種想法是否足夠合理,偏于現實或過分理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表達。大部分沒有清楚認識和理解自己的人,是因為缺乏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機會。
最後要給學生理念上的支援。理想的院校和專業固然是目標,但也要讓學生相信人是可以持續進化、持續成長的。要注重産生決策以後的行動,而不是過度關注一次決策對他人生的影響。“我並沒有那種認識,好像選擇大於努力,沒有的。如果選擇大於努力,這個世界上就沒人願意努力了。”楊陽表示。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門道生涯首先運用生涯規劃工具對客戶進行科學測評,之後會以開放的方式詢問客戶對測評結果的描述、覺察或想法。楊陽認為,任何一種探索都有兩個目的,一是定位,即通過測試找出他的特點;二是動態的成長合作,思考在後期的人生中去做哪一方面的自我完善,讓自己盡可能發展什麼樣的特質。“就跟考試一樣,不光是做一次定位,發現一些現狀的問題,同時也找到未來可以改善的空間。”楊陽指出。正如他曾經提出的“如其所是,如期説是”,通過測評了解學生“是什麼樣的”,但是絕不止步於此,楊陽及其團隊還關注學生“想成為什麼樣”,並給出一些建議和未來提升的路徑。
比如在興趣層面,門道生涯會有意識幫學員區分感官層面的興趣和成長性興趣。針對後者,幫助學員進入動態的訓練過程,讓其成為一個完整的能力結構,並且用這種能力結構創造其社會價值。“最終,當你能夠創造社會價值的時候,你就擁有了人生秩序。”楊陽稱其為成長學習。
在梳理客戶的性格、興趣、能力之後,探索其呈現出的一致性特點或其中格外突出的地方,進而幫助客戶管理和發展自己的特點、優勢或目標,以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直至自己擁有生涯規劃的理念。相比直接為學生畫好人生的路徑,楊陽更信奉這種“喚醒”的力量。
·怎麼克服過程中的困難?
在秉持“喚醒”理念時,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在傳統的中學教育模式或家庭教育模式灌輸下,學生不習慣或不自信被喚醒,習慣性地向規劃師“討要”結論。對此門道生涯做出三點應對:
一是“篩選”客戶。在前期溝通中有意識展示門道生涯的價值觀,吸引認同其觀念的客戶。其次如果在實際諮詢過程中仍出現上述情況,楊陽要求所有規劃師首先闡明是自己的責任,減輕客戶的負擔,尤其不要給對方一種“自己很糟糕”進而自我沮喪的壓力。同時跟客戶表達良好的期待,建議他未來多嘗試用這樣的方式,給他時間成長。最後根據已進行的探索和所掌握的資訊,給出規劃師的建議。
在“喚醒”觀念下,門道生涯啟發很多孩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家長口中“幹啥啥不行”的孩子,楊陽看到他照顧流浪貓狗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對軍事侃侃而談的學生,通過門道生涯的點燃,知道這也能成為一種職業方向……這些經歷,為楊陽傳送出一種理念,即拋開狹隘的職業偏見,相信每一種職業有其特有的價值,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人生路徑的選擇。
當問到貫徹“喚醒”理念最重要的是什麼的時候,楊陽言簡而篤定地回答:“相信,真的相信他能做好自己的選擇。”
從“為了生存”到廣授“門徒”
除了直接面向學生和家長的業務外,自2016年1月,門道生涯開展了中學生學業規劃指導師認證培訓,前後培養了超過1000人學業規劃師。
談到為何會開展培訓業務,楊陽很直白:“一開始就是為了生存”。不過在此之前楊陽也一直堅信:把一件事情做得特別好應該被點讚,但如果把做得好的方法論和過程總結成某種模型,然後再教別人,讓別人因此也能做好,更值得點讚。
因此,一方面為了機構的生存,增加業務鏈條和産品,另一方面也為了自己能力的成長,成為“更值得點讚”的推廣模型的群體,門道生涯開始了長達5年的學業規劃指導師認證培訓業務。這期間陸續得到了很多正向反饋,也收穫了一些建議,使得楊陽越發投入,不斷打磨優化培訓課程。“最後這件事情又變成了自我修煉、自我成長的一個載體。”楊陽總結道。
在培訓業務未來佈局上,門道生涯將會做一些迭代和升級,把課程往深度上進一步引導,讓從業者具備更多元的視角和能力去解決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其他問題,不只是解決高考志願填報的問題;同時也計劃結合線上再做一些改善,比如除了已有的音頻、視頻網站的自頻道,還要重視起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新形式。
不論是對行業還是對客戶,楊陽始終保持著謙卑和敬畏。他不認為自己可以影響客戶的一生,如果能做到喚醒已是不易;同時不自詡自己能去改變整個行業,也從不喊雄心壯志的口號。楊陽認為,一個人首先要承認自己非常渺小,要有空杯心態,才會對行業産生敬畏,才能保持勇於探索的進取心,才能找到自己的“破局點”。為此,門道生涯每年大概會推出1—3種新業務形態的産品去嘗試,然後以客戶利益和客戶需求為標準做出篩選保留。
“我其實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大的能量對整個行業做什麼,我只能説我個人和自己的組織,盡可能做到知行合一。做我説的、説我做的,保持認知和行動的一致性。關注個人大於問題,關注成長大於結果,對客戶是這樣,對我自己、對我這個組織也是一樣的,我更關注我的組織和組織裏人的成長。”楊陽表示。
備註: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由行業內資深從業者共同發起,該論壇整合原中國高考規劃行業聯盟資源,以及媒體資源、高校資源、中學資源,為數十萬升學規劃從業者賦能。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第六屆行業峰會擬於10月在吉林長春舉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