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教育“戰疫”的五個好未來故事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7-26 | 責編: 徐虹

7月2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第七屆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本次研討會以“投資兒童——實現可持續繁榮發展”為主題,旨在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在消除貧困與兒童發展方面的經驗,並更好地整理和總結各國經驗,推動兒童發展和反貧困的國際合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等致辭;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斌發表主旨演講。

作為科技教育企業的代表,好未來集團執行總裁、好未來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萬怡挺博士出席本次研討會,並與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郭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曾發起並負責監督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成都七中校長易國棟等中外嘉賓圍繞“疫情下的教育資訊化與教育公平”議題分享觀點。

萬怡挺(右二)分享教育“戰疫”的五個好未來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世界各地的教育體系來説都是一場大考。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發佈的《疫情前後中國教育科技報告》顯示,中國線下教育短時間內切換到線上教學,“政企攜手”的中國教育方案成為了全球典範,部分科技教育企業在人工智慧等技術方面展現出了優勢。

萬怡挺介紹,好未來第一時間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通過旗下學而思網校、學而思線上和勵步等産品,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了全學科的免費直播課,高峰期每天觀看直播課的學生超過6000萬人次。隨後他分享了五個教育“戰疫”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就是“助力逆襲的直播課”。有一位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名叫阿牛石布的高三學生,由於延遲開學只能在家學習。通過學而思網校的免費直播課,他接觸到了很多新的學習方法。在刻苦努力之下,他的高考英語成績考了將近90分,最終如願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學。

萬怡挺帶來的第二個故事是“帶不走的AI老師”。在北京千里之外的大涼山,8萬多名學生正在通過學而思網校自主研發的“AI老師普通話教學系統”學習普通話。系統融合了大量當地常用詞彙,並以“圖片+彝漢雙語發音”的模式進行展示,拉近彝族孩子對普通話學習的心理距離。“有一位當地教育部門的負責同志告訴我們,當地的鄉村學校裏到處都有這些帶不走的AI老師的聲音,聽到孩子們奶聲奶氣又標準的普通話,感覺充滿了希望。”

接著他講述了第三個故事——“從‘輸血’到‘造血’”。好未來與新疆吉木乃縣的學校攜手以“雙師課堂”的形式為學生們授課,持續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這所邊境小城。好未來還在當地選拔培養了一批“種子教師”,推動更多當地教師成長,教育幫扶逐漸從“輸血”走向“造血”。疫情期間,好未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程老師通過“雲直播”方式,為吉木乃縣900多名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疫情期學生的心理變化。

第四個故事是“‘好玩’的起點計劃”。疫情期間,好未來通過直播技術為貴州畢節數百位鄉村幼兒園老師做了培訓,併為當地中心園提供了一批自研的教學玩具,孩子們對於定制開發的科學素養活動非常喜歡。為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好未來技術人員還專門開發了教具流轉小程式,提升週轉率,在幼兒園復課後顯著豐富了當地小朋友的學習活動。

萬怡挺分享的第五個故事是“用科技讓希望永遠線上”。為了讓偏遠地區孩子能一站式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好未來公益基金會在疫情期間多次升級“希望線上”APP,免費提供給全中國偏遠鄉村的孩子們。“希望線上”聚合了各種類型的優質教育視頻資源,形式活潑有趣,覆蓋各個年齡段,還有教師版為鄉村教師提供大量豐富課件和高品質的講義,為鄉村教師助力和減負。截至目前,受益師生已有20多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