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2021教育資訊化與教學深度融合高峰論壇成功舉辦,聚焦精準教學應用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7-20 | 責編: 曾瑞鑫

7月20日,2021教育資訊化與教學深度融合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採用“線下+線上”的方式召開,在主論壇及兩個分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圍繞“人工智慧推動下的精準教學應用”開展深入探討並進行主題報告,北京市教育資訊化示範區代表、教育資訊化示範學校代表分享教學管理經驗。

北京市教委二級巡視員葛巨眾,北京市房山區政府副區長高武軍,北京市教委教育資訊化處處長張憲國,北京市房山區教委主任顧成強,北京市房山區教委副主任朱永海,北京市房山區西潞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楊兆軍,北京市大興區教委資訊中心主任張海濤,北京市密雲區教委資訊中心主任張學虎,北京市燕山教委資訊中心主任張岩,學科網創始人、總經理陳學藝等出席會議。會議由北京市房山區教委副主任郭冬紅主持。

本屆高峰論壇由北京市房山區教育委員會、北京教育資訊化産業聯盟主辦,北京市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市房山區西潞街道辦事處支援協辦。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葛巨眾致辭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葛巨眾説:“北京正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國際標桿城市,首都教育全面開啟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和高水準教育現代化的新階段。在房山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下,房山區教委以資訊化有力助推了區域教育品質提升,促進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教委將繼續支援房山區教育資訊化創新發展,共同創造更智慧、更便捷、更高質的教育教學環境,以資訊化支撐首都教育高品質發展。”

北京市房山區政府副區長高武軍致辭

北京市房山區政府副區長高武軍表示:“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上,‘一城一區’新房山建設迫切需要提升新城的教育服務能力,加快教育優質均衡步伐。房山因地制宜構建起‘一環兩帶三區’的優質教育規劃發展佈局,促進了教育資源的精準投放和縱深供給。區委區政府將整合各方力量,在政策、經費等方面鼎力支援房山教育資訊化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優質公平、多元個性、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的需求。”

北京市房山區教委主任顧成強致辭

北京市房山區教委主任顧成強發言:“教育資訊化是‘教育現代化2035’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標誌,‘網際網路+基礎教育’是北京市‘十四五’期間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房山區以‘基於教學改革、融合資訊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國家級實驗區建設為載體,建立了多項工作機制,確保實現區域‘網際網路+基礎教育’新模式。我們將堅持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逐步打造房山教育的新樣態!”

主論壇:人工智慧推動下的精準教學應用

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王徜祥做主旨報告

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王徜祥做了主旨報告《大數據賦能房山教育高品質發展》。報告從政策導向、融合創新、精準教學、人才培養等維度闡述了對大數據的認識與理解,對已有的小學COP項目和中學大數據項目進行了梳理總結,對國家及融合實驗區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方向、目標和任務,推動實現“教-學-研-評-管”一體化綜合改革。房山區將以“基於教學改革、融合資訊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項目為引擎,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為依託,探索構建人本化、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和交互化的教育新路徑、新方法,促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實現教與學模式的變革。

“教育部強調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教研、電教、師訓、網路就要建立密切合作關係,緊緊圍繞教育教學這個核心工作。”中央電化教育館研究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劉雍潛分析,“教育資訊化2.0時代,學校要把資訊技術作為實現教育治理的關鍵手段,推進教育治理方式的變革,資訊化教學裝備要與‘五育’需求融合,與師生行為合一。未來資訊技術全面深入應用到學校教學,數字資源將成為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重要內容!”

如何學習科學和人工智慧視野下的“未來教育”?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傑表示:“當前,未來學校、未來教育備受關注。未來教育的關鍵問題仍然是‘學習’問題。學習科學作為跨學科領域,就是希望研究人是如何學習的,如何促進有效的學習。人工智慧作為一種技術,在促進個性化適應學習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

分論壇1:數字化教學管理的創新實踐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的關鍵一年。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正在深度融合,智慧校園的建設與創新發展深受關注,這些都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大興區第七中學是九年一貫制區級示範校,“一校兩址三部”的地域特色決定了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吳殿更副校長分享了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務管理、教學輔助、教師專業化發展諸方面的數字化教學管理案例和經驗。數字化校園建設有效促進了學校精細化管理的效能以及教育教學品質的穩步提升,學校先後被評為區級、市級數字校園實驗校。

線上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是學校關注的熱點問題,週口店中學賁鎏副校長對此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資訊時代已經到來,優化線上教學是學校走向未來、迎接改革的著力點。線上上教學中,學校要充分發揮整體統籌、組織協調的作用,構建全新模式,充分整合資源,系統指導學業,最終聚焦于學生成長。

作為北京市數字校園實驗校,北京工商大學附屬小學積極探索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線上教學融合的線上學習方式。疫情期間,學校三個校區共188名教師、2859名學生利用課程平臺、網路課程開展數據驅動的線上教學。李慶華校長分享了學校線上教學及管理經驗,並提出在後疫情時代,學校可以深度發掘利用校本課程平臺大數據,延展課堂邊界、促進學科融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創新“線上式學習”教學模式。

“網際網路+智慧校園”代表一種新的學校生態系統,是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的學校結構性變革。人大附中資訊中心主任趙海濤生動詳實地介紹了人大附中“網際網路+智慧校園”創建的過程和內容。學校通過課程、空間、環境與技術的融合以及組織架構的變革,形成個性化學習支援體系以及科學化、民主化的校園管理文化,從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和管理水準。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教育技術研修中心主任張大光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品質的意見》的文件精神,結合石景山區推進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實踐經驗,重點分享了教育技術應用的現狀和深度融合的途徑。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國家政策上不斷強調加強線上教學。然而實踐中對於後疫情時代的線上教學仍然存在迷茫:後疫情時代,我們到底為何需要線上教學?後疫情時代的線上教學,何去何從?如何有效落地?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曉英圍繞這幾個問題,著重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線上教學的一個定位、兩個方向、三個著力點。

分論壇2:人工智慧推動下的精準課堂教學應用

資訊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在人工智慧背景下,依託現代教育手段及教育大數據推動智慧教學發展是大勢所趨。課堂教學的資訊化應用尤為重要,北京市各區中小學校分享了智慧教學的建設經驗。

自2010年7月開始,人大附中西山學校開啟了“1對1”教學探索。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唐文靜介紹,多年來的教學探索實踐中,我們從迷茫走向成熟。她以數學教研組的探索為例,從課程規劃、課程準備、精品課例、課下延申及綠色評價等方面分享了學校的教學實踐。

北京景山學校創辦于1960年,是一所專門進行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試驗的學校。學校數字景山發展中心主任范海濱表示教育改革就是景山學校生命力之所在,學校積極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和智慧校園建設的融合,不僅將慕課、雙師課堂等教學模式引入課堂,還將人工智慧技術和資訊技術課程融合,開設了數字藝術家、數字工程師和數字科學家等系列課程。在教育資訊化2.0時代,希望與更多學校一起共同促進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昌平區資訊技術骨幹教師、回龍觀第二小學王婧以五年級課程《智慧家庭生活》為例,從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核心問題、教學過程分享了一堂高品質的資訊技術課程。她採用講授法及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初步學習和掌握人工智慧的基本技術,提高資訊技術素養。

順義區西辛小學吳迪介紹了學校的教育資訊化工作。西辛小學以幸福田園教育為特色,致力於以新技術、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管理和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校辦學內涵。學校重點建設了校本人工智慧課程體系、人工智慧實驗室、遊戲化學生評價系統和校本研修平臺,著力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賦能教育。

北京市豐台區現代教育技術資訊中心教研員李雪萍基於網路學習空間探索混合式教學新模式,做了《“享”在雲端 “融”在課堂》的主題報告分享。她建議圍繞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模組,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改變傳統教學流程,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程,創設基於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促進教學方式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

參與我國第一次太空授課專家團的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秦曾昌副教授分享了主題報告《編程&計算思維&人工智慧》,從資訊計算的科學、演算法與人工智慧、數學與編程思維、面向未來的教育四個方面介紹了編程、計算思維、人工智慧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且結合大量有趣的案例及名人故事,從理論、應用到實踐案例分享了對編程、計算思維、人工智慧的新思考和新理解。報告最後展望面向未來的教育,“今天是過去的未來”,展示了具體的編程案例,以期對更多領域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