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八百年府學,一百年桂中”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中學,地處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列的桂林市,校址位於桂林府學和文廟所在地。桂林府學肇始於元代,承載著厚重深邃的嶺南文化,迄今已有八百年春秋。
時代在快速迭代中飛快發展,新舊文化更疊引起的衝突和精神困境接踵而來。如何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背景優化校園管理?如何培養具備跨文化適應能力的教師和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時任桂林中學校長的馬勁在探索文化育人實踐創新模式的過程中,秉承空杯心態,持續學習,一方面緊密結合當地學生的少數民族特色、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另一方面注意發掘桂林中學歷史上與“專心志、憂天下”家國情懷相關的教育素材,將新課改要求與素養課程入校進行了創造性融合,推出共生教育、四知課程體系,為教育教學活動所用,書寫著自己的答卷。
秉持空杯心態,做持續學習的教育人
高二便立志投身教育事業的馬勁,高考志願填的是廣西師範大學,憑藉數學方面的優勢,1991年大學畢業後被順利分配到桂林市第一中學擔任數學教師。二十年的教育深耕,他從一名普通數學教師成長為自治區優質課賽一等獎獲得者、德育先進工作者和廣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實現了職業生涯的“蝶變”。
廣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聘書
工作這麼多年,馬勁堅信培訓和學習是第一位的。從2004年開始,他成為了廣西第二批園丁工程的學員,在廣西師大教育學部學習,跟隨國家督學、廣西唯一的文科長江學者孫傑遠教授進行學習。
廣西八桂教育家搖籃工程第四組部分學員與孫傑遠老師合影
十多年來,在自我學習之路上,馬勁相繼成為了廣西第一批名校長工程的學員、廣西八桂教育家搖籃工程的學員,也獲得了在華東師大校長培訓中心學習的機會。感念于廣西省廳和廣西師大教育學部、華東師大校長培訓中心提供學習的機會,他在學習中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加深了思考。
馬勁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與此同時,馬勁的身份也不停地“破圈”,從教師、班主任、教學組長、政教處主任、副校長、校長到桂林市數學課改專家組成員,同時還擔任著廣西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桂林市政協委員、廣西數學學會常務理事、桂林市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等職務。
不管是教學、學校管理還是自我能力提升,秉持空杯的學習心態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奉的不二法則。
堅持銳意創新,教改“破圈”有妙招兒
伴隨科技進步、時代變化,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喊了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到底改哪?怎麼改?如何判斷是不是改革成功了?這些都是馬勁多年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中國教育界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師從於長江學者孫傑遠多年,馬勁非常認可孫老師在培訓時説過的幾個觀點:作為專家型的教師一定要重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作為教師,“為師者以自我砥礪為基,以塑造學子為本,以傳承文明為神”。所以,在這麼多年的學習當中,馬勁除了完成孫老師和廣西師大教育學部佈置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之外,還廣泛涉獵哲學、人類學、倫理學、社會學、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這讓他形成了“破圈”思維,得以跳出教育看教育,高於教學搞教學。
教育教學的理論如何與實際結合,如何將教育思想運用到工作上?如何將教學理念落實在課堂上的挑戰?他在專家引領、團隊協作、個人努力的策略之下,通過不斷地培訓—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踐行著不斷地“破圈”之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何把所學、所思、所想運用到工作當中,形成切合本地或者本校實際的做法? Just do it!馬勁勇敢地邁出了踐行的第一步——先做,再反思,反思之後進行調整,超出能力範圍的就虛心求助,努力優化每一個環節。
與時偕行,做教育的踐行者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代呼喚著創新,而創新亦根植于每一所學校、每個地域不同的文化基因。
2009年,從業十年的馬勁成為桂林市第一中學校長。桂林一中前身是國立“漢民中學”,1938年2月從南京遷至廣西桂林,基礎相對薄弱,管理難度大、複雜程度高。
馬勁廣泛徵求教職工和師長意見,結合一中學生特色梳理了“修身、明理、勵志、成學”的八字校訓,將教與學的工作通過四個維度逐一加以推進,桂林一中的教育教學品質得以大幅提升,連續幾年被評為桂林市高中品質提升先進單位,並成為廣西普通高中科技特色高中立項學校。
中國基礎教育學段的課改,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必然。2012年,馬勁來到桂林市第十八中學,擔綱廣西自治區學分認定的新課改樣本項目校的校長,這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新課改的理念是促進學生發展,要避免一考定終身和唯分數論的思想,避免出現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情況,要將過程性評價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如何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他帶領團隊通過學習國際、國內優秀案例,踐行孫傑遠老師的共生教育,推出學分體系,結合學生綜合素養評估體系、教師學生特色來完善校園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其中少數民族運動會和學生服務實踐進社區備受學生、老師、家長和社區的歡迎。
學生進社區老年中心服務,培養學生關注弱勢群體、服務社會的意識
桂林中學“霓裳八桂風——少數民族親子服飾T臺走秀”活動合影
桂林中學百年曆史文化底蘊深厚,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雷嘯霖、遙感技術應用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禧和中國物理研究院院士李林(李四光之女),皆是桂林中學校友。校園文化的繁榮,往往可以提升一個學校的整體水準。但是,面對星光熠熠的校園歷史,如何傳承、發展和改進卻非易事。馬勁從歷史傳承、師生特點及社會發展要求入手,推出“知禮、知恩、知學、知法”的“四知”課程體系,在不斷創新、實踐、反思、再創新、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了文化傳承、文化理解、文化認同、責任擔當、習慣養成、效率提升與規範意識等核心素養與學校文化的結合浸潤,教師、學生、學校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近年來,學生們通過探究式學習,申請專利達5項之多。學校教育教學品質獲得新突破,2名教師獲得國家級教學比賽一等獎,12名學生在奧賽中獲得省級一等獎。
肖霖昂參加2018年澳網公開賽亞太區外卡賽,以2:0的好成績擊敗對手
2017年11月,桂林中學353班肖霖昂為自己贏得了一張寶貴的直通2018年賽季的澳網青少年組男單正賽外卡。他在高中階段曾多次在全省、全國、國際網聯的各種大型賽事中蟬聯冠亞軍,也為自己進入上海財經大學攻讀新聞學爭取到了體育特長生的資格。2019年,黃冠傑如法炮製肖霖昂的名校之路,在拿下一系列羽毛球賽事冠軍之後,順利進入了中國地質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專業。每年,桂林中學都有數名學子憑藉一技之長進入名校深造。馬校長自豪地説,學生只要“知學”便有了向上的源動力,而“知法”則讓學生在融會貫通學習的同時,樹立了規範意識和契約精神。在愈發多元化的時代,他願意為學生提供各種多元的成才之道。
結束採訪時,恰逢桂林雨後初晴,漫步校園,仿佛穿越時空,百年桂中,正是一部微縮版波瀾起伏的中華復興史的畫卷。未來,馬勁還將繼續探索自己的教育“破圈”之路。
後記:
馬勁參加校長高峰論壇
今年6月,記者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國際教育論壇中遇到馬勁校長,他已經開始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方面展開新的研究和探索。與時俱進的前瞻力,促使著這位孜孜不倦的教育人繼續乘風破浪,相信他會帶領這所西南邊陲的百年名校繼續銳意前行。
附:馬勁校長給中學生列的部分書單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浮生六記》《三體》《人間詞話》《百年孤獨》《蘇菲的世界》《我的生活:海倫·凱勒》《我們的青蔥歲月》《史鐵生自選集》《園丁集》《飛鳥集》《新月集》《海子的詩》《麥田裏的守望者》《國史大綱》《昆蟲記》《希臘神話故事》《哈利·波特》《活出生命的意義》《青少年最重要的6個決定》《傑出青少年的7個習慣》《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發明啟示錄》《誰動了我的奶酪》《寫在人生邊上》《目送》《撒哈拉的故事》《遇見未知的自己》《國家的品格:看懂美國的第一本書》《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南渡北歸》《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社會契約論》《培育良知》《美學漫步》《美的歷程》《人類簡史》《重尋近代中國》《邏輯思考力》(文/孫小雪 圖/桂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