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紀錄電影《大學》超前點映,大學公益點亮鄉村理想之光

來源: 東方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7-07 | 責編: 徐虹

       “電影之內的他們,亦是電影之外的我們。”當《大學》這部紀錄電影以公益形式連結到中西部縣域鄉村,展開的是一段講述不完的關於堅守、改變與創新的感人故事。

7月3日,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與湖南省慈利縣委、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理想與你皆耀眼·啟程”|《大學》超前點映(慈利站)系列公益活動。將《大學》這部紀錄電影送到了位於湖南西北部山區慈利縣,這是清華基金會積極服務社會的一次公益實踐,面向縣域師生和基層幹部傳遞《大學》影片裏所承載的大學之精神文化信仰,以及恒久不變的家國情懷,希望能點亮每個人心中的理想之光。 

《大學》是一部以清華大學為拍攝對象,歷時三年精心打造的紀錄電影,將於7月9日在全國院線上映。此次慈利站超前公益點映是《大學》在正式公映之前,首次面向縣域學校、基層(村)幹部播放。慈利縣直機關單位負責人、鄉鎮黨委和政府負責人、團委書記、村書記、高中師生代表、相關企業、社會組織等共600余人參加,縣委書記高靖生講話,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代縣長侯鐵夫主持儀式。

  高靖生講話

高靖生表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之道”對自己而言,就是要為國為民、利國利民。高靖生指出,慈利以前常被稱為“武陵山片區連片特困地區”,在經過脫貧攻堅戰後實現脫貧。他希望以此次清華師生與慈利聯合舉辦的公益活動為契機,逐步將已擺脫物質貧困的慈利縣建設成精神文明豐富的文化大縣、科教大縣。他熱切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關心支援慈利縣的發展,殷切期盼慈利的莘莘學子努力學習。高靖生希望將來慈利縣與清華大學建立更多更廣泛的連接,既為清華人才培養搭建地方平臺,又為慈利發展匯聚高校資源。最後,他希望廣大青年,不論春風得意,還是處於逆境的時候,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所有的精力來錘鍊自己、提升自己,成為最耀眼的那一顆星。

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蔚如,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孫大鵬,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鄉村振興工作站負責人張弘,建築學院院長助理何邦振,《大學》主創團隊成員唐韜,以及《大學》出品方清華大學出版社市場行銷部副主任李東航等參加了此次公益活動。

  孫大鵬發言

孫大鵬表示,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是清華基金會踐行其公益屬性的重要方式,也是連接大學和社會的重要渠道。長期以來,清華基金會匯聚社會各方愛心力量,全面支援清華大學發展,並充分發揮大學人才和智力優勢,投身教育扶貧、學生支教、醫療救助、留守兒童關愛、鄉村振興等社會公益事業,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家戰略、服務社會發展。此次,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與慈利縣委、縣人民政府攜手舉辦《大學》超前公益點映系列活動,這也是我們主動傳播大學精神與價值的一次實際公益行動。希望廣大鄉鎮青年在時代的變革洪流中,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堅守心中那份家國情懷與純粹理想,共同創造新的輝煌。

  唐韜發言

唐韜介紹,電影《大學》是用紀實的手法呈現了四位清華人在2018至2020年間不同的人生境遇與選擇。這是國內首部以高校為拍攝對象的紀錄電影,也是補充國內大學題材紀錄片空白的一次嘗試。“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主創團隊希望通過展現這四種人生片段的切面,來更接近當下的“大學之道”。這部影片的製作團隊中很多人都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和校友,今年也是清華大學建校110週年,這部電影也是團隊獻給清華大學的一封情書。影片的四位人物雖然年齡各異,但都在這個時代心懷理想,敢於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理想與你皆耀眼”,我們希望這部紀錄電影,能夠點燃更多觀眾心中的理想之火。

       觀影結束後,主辦方與慈利縣第一中學師生代表合影留念,並希望通過此次公益活動,能夠帶動更多人以實際行動點亮山鄉未來。

  座談會現場

在當天下午羅潭村舉行的鄉鎮座談會中,劉蔚如向大家介紹,《大學》這部電影的英文名譯為The Great Learning,用紀實的手法呈現了四個清華人的理想之光,講述了超越自我的勇氣,始終走向上道路的堅持,更呈現了他們身後屬於這所大學的燦爛風華。張弘提到,《大學》主人公之一宋雲天便是清華學生走訪基層工作的優秀代表,從他的故事裏我們看到年輕一代紮根基層的矛盾和關於純粹理想的熱情,這和鄉村振興工作站的初衷一致,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打造公益性、開放性、長效性的服務平臺,為當地建立柔性引才的機制,使更多清華及其他高校學子到一線,為當地發展注入新活力。

觀後感

110分鐘的紀錄片,展現了4位不同人生階段的清華人的故事。他們有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18歲高考生,有選擇紮根基層的博士畢業生,有回國研究天文學的哈勃學者,有83歲的榮休院士。雖然我不是清華人,但他們身上的家國情懷卻能穿過熒幕直達我心裏。感受到他們“有仰望星空的嚮往,有腳踏實地的信仰”。這個暑假,除了“跟著電影上清華”,我們和清華想做的還有更多…

——共青團慈利縣委副書記 向偉藝

《大學》值得一看!小時候我一直面臨著一個很糾結的問題,到底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呢?遺憾的是,我的答案裏沒有這兩個選項。不過,通過這部紀錄片,仿佛真的走進了清華校園,成為其中一員。強烈推薦還沒有高考的同學看一看。

——共青團慈利縣委副書記(挂職) 唐錦

一部電影、記錄了四段人生;

一座學堂、走過了百年滄桑;

“理想與你皆耀眼·啟程”|《大學》公益點映(慈利專場)暨鄉村振興工作站暑期實踐啟動儀式圓滿成功!

——共青團慈利縣委副書記(挂職) 朱長江

電影中,2018級入學時,清華校長説了一句話“希望你們過有意義的人生”,當場對我震動頗深,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其實精神逐漸的會有些木然,在很多個忙碌的工作中會丟失曾經的自己。但是,在這場紀錄片裏,看見他們,會羨慕,也會重新審視自己,會點亮那些曾經已經失去的熱血。何其有幸,生長在和諧穩定的中國,理應有志,去成為一個有益於國家人民的人,縱使前路艱辛,也應奮而前行。

——慈利縣通津鋪鎮團委書記 秦祎

2021正值清華110週年,《大學》時空跨度3年,在110分鐘的光影裏,講述了4位平凡卻不普通的清華人的故事,我卻看到了清華以及全國其他高校千千萬萬的在校生、畢業生、教職員工,乃至在國家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默默工作的無數個老、中、青建設者的身影。

——金岩土家族鄉團委書記 唐耿宇

看到《大學》這部片子,很開心讓我看到了清華人的生活,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和清華相關的四位人物的人生態度,看著那位步入選調生行業的博士畢業生,堅定踏入基層的理想信念,我也在反思自己,自己同樣作為一名選調生,我在基層收穫了什麼,付出了什麼,為老百姓踏踏實實做了什麼,如果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應該去回顧一下我選擇這份職業的初心。縱然生活困苦,工作繁忙,我也不應該忘記學習充實自己,也應該時時抬頭仰望星空,清華人自律創新、不斷追求進步的優秀品質也應該成為我的追求。

——東嶽觀鎮團委書記 崔烽

本抱著獵奇的心態觀看《大學》,可是電影開始後,每個飽含深情的人物、不同的人生際遇和選擇把我吸引了,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拍的是清華大學,更多的是大學裏的理想青春、家國情懷。印象最深的是宋雲天,清華博士,畢業後面臨著的選擇,是按家人期待的那樣爭取留校任教,還是遵從內心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他的掙扎和選擇,讓我理解所謂大學真正的含義。“願為螢火,發一點光”,這是當下青年使命感的重要體現,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苗市鎮團委書記 柴九元

這部電影激起了我對清華大學的嚮往。影片中的蔡錚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別人問他為什麼不在美國發展到頂尖再回國,他説是因為三四十歲是最能做事的年紀,要回到祖國來做貢獻。

——慈利一中 611班 于弘毅

考大學對我來説意味著迎來更真實的自我,更完善的自我。影片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宋雲天,其中有一幕他一個人提著燈,走在鄉間的路上,一束煙花對他綻放,煙花就像他的人生一樣,始終堅持綻放自己的光芒。

——慈利一中 604班 景湘林

我看電影的時候,情不自禁哭了很多次,印象深刻的是水利系博士宋雲天,當他做出走訪基層決定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震驚的,因為他已經在清華取得了博士學位。他願意放棄這個機會走訪基層,這讓我感受到了清華人的濃濃的家國情懷。他們願意為了社會、為了國家放棄短暫的利益。還有印象深刻的是蔡錚,為他的實幹精神而感動,他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去把它做好,一定要去實現,為了讓祖國擁有這項技術而做了這些努力。

——慈利一中 602班 楊婉儀

影片中錢易院士在最後人文清華那一段讓我特別感動,我覺得她有一顆炙熱的心,特別熱愛自己的教書事業,這種敬業精神值得敬佩。

——慈利一中 598班 陳紫璇

我最佩服的《大學》裏面的錢教授,我學到了兩點,一點是她敬業的精神,再一點是學生需要的,就是我們老師需要去做的。

——慈利一中 數學老師、優秀班主任 吳俞亞

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錢易老師,80歲高齡的老師。在接受後輩邀請她去做講座的時候,一直保持特別謙遜的態度説:還有比我更優秀的人、比我更堅守的人、還有90多歲仍然堅守在教書的崗位上的人,所以我覺得他能夠達到那麼優秀的狀態是因為她一直內心懷有一顆謙遜的心。

——慈利一中 英語老師 郭彬

我覺得錢老最大的特點就是長期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我覺得有理想信念的人、執著的人,永遠是幸福的。

——慈利一中 政治老師、優秀班主任 宋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