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將優良傳統、思政教育必不可少。對於高校而言,如何在做好專業教育的同時,做好課程思政?北京聯合大學教育康複學專業負責人劉曉明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
“體驗式”教育引入課程思政
作為一名有著二十多年黨齡的高校青年教師,北京聯合大學教育康複學專業負責人劉曉明博士一直在思考,如何針對”Z世代”學子的特點,把握時代特徵,通過專業教育,更好地為青年學子傳授知識、技能;如何通過課程思政,進一步提升青年學子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準?
劉曉明認真鑽研所講授的每一門課程,力爭做到“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使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比如,在講授“教育康複學概論”這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對 “教育康復”對象有所感悟,提升責任感,她對這門課程的設計思想是,讓學生成為“有特殊需要兒童”的照顧者。她選取了各類“麵粉”作為教學輔具,有塑膠袋的、亦有紙袋的;有1.5kg的,亦有5gk的;有包裝完整的、亦有包裝破損的。學生要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花費心思照顧“麵粉”整整一個學期,有的學生給發到手的麵粉準備了漂亮的盒子與袋子,有的學生給破了洞的麵粉沾滿了貼紙,以防止麵粉外泄,甚至還有的學生給自己的麵粉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學生在提交的“領取麵粉心得”作業中寫道:“雖然我的袋子不是破損的,但是我也不希望它有什麼問題,所以到了宿舍,便用膠條將縫隙處粘了起來。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大概就是我們現在這種心情吧。”這種通過體驗式學習,喚醒了自我內驅力,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改革成效顯著,這門課程學生的考試成績較高,教學評價為優秀。
劉曉明認為,通過深挖專業元素與思政元素的有機結合,將課程思政的思路融合到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效果很好。體現了教育不應一味給予,真正的答案需要讓學生們在學習和經歷中自我獲取,當學生真正投入了,那麼他的收穫將遠比説教更豐富。
課程思政升級“專業思政”
劉曉明認為,根據課程設計的規律,每一門課程思政應當匯總成為專業思政。因此一個專業要有整體的“專業思政”主旋律。她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帶動青年教師一起備課、磨課,探索每一門課程的思政元素。
教育康複學專業青年教師李悅負責“人體運動學”課程,這門課程專業性很強,單純的講授晦澀難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李悅精心設計了“關節-關節”人體整體運動鏈教學環節,通過對比講解和體驗式實踐方法,促進學生思考關節的形態與功能的辯證統一關係。融入了“不同位置有不同價值”的思政理念:各個關節各取所長,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方能使人體運動效益最大化。
教育創新永無止境
截至目前,全國只有10所高校具有教育康複學專業的辦學資格,作為學科負責人,劉曉明竭盡全力引導學生成為思想過硬、掌握紮實專業技能的人才。她引導學生珍惜每一次教育康復見習機會,指導他們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專業思想和專業技能水準。同時,還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業餘時間,帶領學生們參加各種類型的專業會議、論壇,開拓國際視野。
這些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結束之後,學生們感言學到了很多,肩上的使命感增強了,專業思想在潤物無聲的狀態下慢慢植入心靈深處……為了更好推動專業建設,劉曉明聯手團中央“青年之聲”健康服務聯盟共同舉辦北京第一屆教育康復高峰論壇,與會專家從殘疾兒童政策、教育康復專業課程設置和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她指導學生借助新媒體,開設“聯大教康公眾號”進行專業宣傳,開設了“了解我們”和“教康風采”兩個板塊。除了教學和科研工作,劉曉明還曾擔任特教係學前教育專業1201B班級和教康1601B的班主任。她狠抓班級建設、幹部隊伍建設,為形成良好的班風奠定了基礎。她所帶的班級獲得2013-2014北京市優秀班集體、2014-2015年校級“我的班級我的家”優秀獎。此外,她還利用業餘時間指導學生成立了“愛芽行動”志願服務社會團體,免費為特殊需要兒童提供教育康復訓練……
“思政教育是‘舵’,把握正確方向;專業培養是‘槳’,提供強大動力。”劉曉明坦言,教育康復工作者是推進教育公平的先行者,站在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第一陣線。隨著“2030健康中國”規劃綱要的發佈,教育康復工作者更應學以致用,為特殊需要兒童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因此,更要引導學生樹立師德師風、醫德醫風,為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和康復事業薪火相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