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北京西城“多校劃片”是破解“學區房”良好示範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社論 | 時間: 2021-07-06 | 責編: 徐虹

西城“多校劃片”是破解“學區房”良好示範

■ 社論

解除名校與鄰近住房的“緊密綁定”,為“學區房熱”退燒,方能消除坊間的“學區房狂熱症”。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結束今年小學多校劃片入學意向填報工作。部分家長髮現,其房屋對應登記入學學校已無多校劃片計劃,甚至學區內所有學校均無多校劃片計劃,只能填報相鄰學區學校。

事實上,早在去年,西城區教委就發文明確,2020年7月31日後購房家庭,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此次引發關注,也證實“靴子”正式落地。

這些年來,牛校周邊房子被炒到“天價”的消息,讓涉“學區房”話題的熱度“高燒不退”。不少家長拼死拼活都要靠名校買“學區房”,因此推高的教育投入讓舉家不堪重負。一些炒房者也瞄準了供需失衡帶來的上漲空間,高價炒作那些“過道房”“老破小”,讓這些房子獲得遠超其居住價值的溢價,嚴重偏離“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調。

在此形勢下,為“學區房熱”降溫,成了民眾的共同期許。可以説,“學區房”價格的不斷上漲,是對教育公平肌理的傷害,是對社會焦慮的持續刺激,也是跟調控政策反著來。只有通過解除名校與鄰近住房的“緊密綁定”,為“學區房熱”退燒,才能消除坊間的“學區房狂熱症”。

當此之時,北京市西城區此番動作,可謂靶向發力、猛藥去疴:將優質與普通學校搭配劃片、斬斷了“學區房”與直升優質學校聯繫的多校劃片,堪稱為“學區房熱”退燒的釜底抽薪之策。當購買“學區房”不再穩保孩子進“牛小”,不買同樣有被派位進牛校的可能,圍繞“學區房”的炒作自然也就失去了“核心驅動”。就此看,西城區此舉無異於給“學區房熱”潑了一瓢冷水,對“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學區房”投資邏輯形成了根本性否定。

西城區整體教育品質向來備受認可,德勝片區更是頂尖名校雲集。西城區拿“學區房熱”開刀,無疑契合民生訴求:無論置於中央要求“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的背景下,還是基於教育公平的現實社會需求,這都是秉持問題導向的科學決策,是順勢而為的積極舉措。而用限制學位和隨機分配學區的資源重新配置方式,為“學區房熱”降溫,本質上也體現了當前學區改革的重要導向取向。

更深層面看,西城區這次的大招,也在傳遞一種風向標式的信號。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這是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中央決策首度對準“學區房”。

此後,國內多地“學區房”調控加速、“學區房”炒作整頓加碼——兩個多月以來,廣州市、成都市、石家莊市、南京市等多地展開行動治理房地産領域虛假違法廣告,其中以“學區房”的名義違規宣傳和炒作房價,成為整治重點。對社會包括家長而言,顯然也該看到政策背後的風向,消除既有的“學區房情結”,改變“拼房子上學”的非理性預期。

其實,對“學區房熱”釜底抽薪與對線上教育平臺實行“最嚴監管”,作為減輕家庭教育負擔的並行舉措,清晰呈現了教育相關監管政策的基本面向:增進教育資源均衡化,減少教育內卷,將是不可逆的大趨勢。

推進教育公平,需要系統性發力,而此類舉措就跟更多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的措施一塊——如縱向的“九年一貫”、將重點高中指標分配到薄弱初中,橫向的“盟、貫、帶”,鼓勵形成優質資源帶,在整體性地為教育公平做加法。

總之,給“學區房熱”退燒,也是給社會教育焦慮和住房焦慮“祛火”。也只有讓“學區房”不再“熱”,教育維度的民生獲得感才會更強。骨頭就要敢啃硬的,不難預見,這樣動真格出硬招啃骨頭的動作也能引發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