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名校退學,復讀追夢:復讀很苦,但失去夢想更苦!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7-05 | 責編: 徐虹

譚智文,精華學校2021屆青雲校區精粹班畢業生。去年從北京一所熱門財經類院校退學,經過精華半年多的學習後,在今年北京高考成績整體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她的成績從去年的648分提升到了今年的676分。談及自己的夢想專業——金融工程師時,譚智文的眼中透露出不可動搖的堅定。復讀的這一年,她經歷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

復讀很苦,但失去夢想更苦

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譚智文所有的高三計劃,由於學習節奏突然中斷,網課效率又低,她在高考時經歷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滑鐵盧,考出了高中三年來都沒有過的最低分。據她回憶,至少有40分的失誤。

因為聽説復讀生活很艱苦,譚智文開始並不想選擇復讀,猶豫一番之後,她還是去上大學了。11月,即使已經在大學就讀數月,她終究還是意難平,夜深人靜時,她時常回想起自己的選擇。最終,她做了一個決定——既然無法接受,那就去改變它。

譚智文細緻地蒐集了一些復讀學校的宣傳資料,經過分析,最終進入了精華學校精粹班。

由於選擇的是走讀,家離學校又比較遠,譚智文每天坐地鐵單程就要一個小時,所以要起得很早,回家很晚。趕地鐵的時候,她經常急匆匆衝下樓梯時,卻恰好看到最後一班地鐵門在眼前瞬間關閉,讓她深深地體會到什麼叫“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

雖然她偶爾也會自嘲自己這是何苦,畢竟考取的也是一所很好的大學,但是,正是這些經歷讓她變得更加堅強,後來她習慣利用地鐵上的時間做做題、背背單詞。

來到精華之後,譚智文發現復讀生活和想像中有很大的不一樣。原本以為復讀生活應該極其艱苦與緊張,拿到課表之後,她驚奇地發現課程安排還是相對寬鬆的,給學生留出了很多自主學習的時間。

由於大學一天上8節課左右,精華也是8節課,自習排得非常自由,作業也是自由完成,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自主安排。這種情況下,譚智文迅速適應了精華的管理方式,融入了復讀的學習生活。

復讀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

提到精華學校的老師,譚智文一下子來了興致,回憶起許多關於老師們的點點滴滴,尤其對自己的生物王老師和語文王老師讚不絕口。

“我們生物王老師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人也非常的風趣幽默。”譚智文回憶道。在來精華之前,譚智文覺得自己的6門課已經掌握得非常好。但是遇到生物王老師之後,她才發現之前好多東西自己都是學了個囫圇吞棗,在老師幫自己系統地梳理了一遍知識之後,她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猶如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成績迅速躍升了一個臺階。

“語文老師是非常有情懷的一個人,上他的課是一種享受。”譚智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語文老師講寫詩歌的一堂課,此前,她從未想過寫詩。北京高考作文是小作文三選一,詩歌是其中一個選項,但是之前的學校從未講過和詩歌相關的知識。來到精華後,語文王老師講了詩歌的很多知識,也推薦了很多有意思的詩,讓譚智文大開眼界,意識到以自己的水準,小作文選擇詩歌其實是個划算的選擇,很有可能獲得高分。

讓譚智文稍微有些遺憾的是,原本想要選詩歌的她,見到今年的考題後臨時改變了主意。今年的小作文題目恰恰是語文老師講過的一道題,譚智文一氣呵成。這似乎也正應了那句話,自助者,天助之。

除了精華的老師,精華學校為同學們精心製作的成長驛站與精華週刊也給譚智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長驛站的各專業介紹讓譚智文對各個專業有了了解,更加堅定了自己追逐夢想專業的決心。精華週刊裏面的多個欄目不僅讓人開闊眼界也增長了許多知識,還可以作為優質的作文素材,可謂一舉多得。

復讀的這一年,譚智文有很多難忘的時光。比如,週三下午的自由外出時間,譚智文會和同學們一起去旁邊的超市與商場吃吃逛逛,作為緊張生活中的調劑。但是談到最難忘的瞬間,那還是今年倒計時八十日誓師的時候,在宣誓的那一剎那,她恍惚間仿佛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內心迴響著一個聲音:我一定會成功!

往山頂看,往山腳看,心態就會平穩

“時不時往山頂看看,再往山腳看看,這樣心態就會很平衡。”提到自己復讀這一年的心態變化,譚智文笑言自己沒有什麼心態上的大波動,自稱是一個比較強心臟的人。既然去年7月查分時最低谷的那段時光都已經走過,今年心底就更不會有什麼波瀾。

當然,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小挫折。有一段時間她的數學導數幾乎必錯,每次最後一小問都做不出來,讓她對自己的數學水準産生了一絲懷疑,因為數學其實是她最拿手的學科。但她很快調整了心態——只要比過去強,那就是取得了進步。她堅信,只要做到堅持、堅定、有目標,成功就觸手可及。最終,這種心態幫助她在高考中成功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

作為一個別人印象中的“學霸”,譚智文並無極其特殊的學習方式。在她看來,跟著老師走才是最重要的。“精華的老師已經極其優秀,有程式、有系統地跟上老師的節奏,就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譚智文的規劃意識也極強,她在精華印製的效率手冊上面列上了自己的計劃,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還能提升,哪些學習方法可以更有效。同時,也能知道自己一天大概能幹多少事,不會設定一個特別高的目標讓自己焦慮。

在自習課安排上,譚智文針對去年的弱科,會看一些拔高的書,也會做一些專題小練習。最後一個月的時候,她開始著手做高考題。在她看來,沒有任何模擬題能比得過高考真題,要邊做邊反思。簡單題也要做,可以檢驗自己是不是發揮穩定。

與大多數同學的感觸不同,譚智文反而覺得自己復讀這一年的生活還是比較寬鬆的,她囑託想要再戰一年的學弟學妹們可以更緊鑼密鼓一些。鬆懈的時候一定要想想自己高考失利時的心情,重燃自己不甘現狀的決心與堅定的信心。如果平時對自己要求很高,一到大考就緊張,導致發揮失誤的同學,則一定要往山腳看一看,其實自己已經很好了,只要比去年有進步,那就是一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