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命題更為清晰和迫切。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一定要做好鑄魂育人這件大事。習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説:“要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以情懷教育為切入點和著力點,是高校鑄魂育人工作的一種積極嘗試。
高校情懷教育的價值意義
首先,情懷教育符合教育的基本規律。情懷,辭典解釋為“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這種感情不同於立足於個體悲歡的小情緒,而是一種豐盈、深沉、超功利的大感情。擁有美好的情懷可以獲得心靈的滿足,是人類本能的渴求。教育家雅思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説:“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知的堆集。”這句話點出了教育的本質是關注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喚醒和點燃人的靈魂。情懷教育正是致力青少年靈魂的培養,通過教育塑造學生美好的心性品格,使之擁有作為一個人應該具有的豐富而深刻的感情世界。
其次,情懷教育有助於克服功利化傾向。當今社會物質豐裕、資訊發達、條件優渥,但是人們對心靈的完滿、靈魂的充盈、理想的追求反而不如從前。反映在年輕人身上,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淡化,功利主義、物質主義、躺平主義通行,人生只剩眼前的茍且,情懷成為生命的奢侈品,豈不痛心。這和社會轉型期的大環境相關,也和高校的教育導向不無關係。當前,高校正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我們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僅以分數成績論成敗,而應該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情懷教育可以成為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中的一個創新。
再者,情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總書記説“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需要找準一個切入口。情懷教育從個體的心理狀態塑造切入,以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以培養受教育主體對於國家、社會、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為重點,以品格的知情意行結構論基礎,變由外而內的填鴨式教育為由內而外的啟髮式教育,化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情懷教育的主要內容
與重在塑造個體知識、能力、素質內結構的專業教育不同,情懷教育側重於將學生置於個體與國家、社會、基層、行業、生態環境等多維視角中定位自我的價值,構建起小我與大我、個體與集體、個人與自然、科技與人文的倫理世界。
一是培養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傳統精神基因,也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價值觀念。“00後”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受世界影響巨大,但是作為未來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中堅力量,他們正處於接受高等教育的黃金期、拔節孕穗的重要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厚植家國情懷對於他們“扣好第一顆扣子”至關重要。故2019年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厚植家國情懷,培育精神家園,引導人們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二是培養忠誠擔當的行業情懷。在中國的高校族群中,最量大面廣富有特色的一族是行業型高校,他們的初心與使命就是為行業培養一大批“下得去、融得進、幹得好”的專門人才。但是目前行業型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對行業特點傳統性、邊緣性、艱苦性等的認識不足,行業綜合能力掌握不夠,立志行業紮根基層意志薄弱、就業意願不強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行業情懷教育,讓學生走進行業,了解行業,認同行業,培養對行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以及職業操守。
三是培養紮根基層的鄉土情懷。鄉土情懷是指人對“鄉土—自然”的態度和情感。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説:“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中國人向來有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和寄情鄉土的自然觀,總書記曾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語來形容理想城鎮應有的狀態,也道出了中國人內心深處無法忘本的情感皈依。高校學子大多在大城市求學,與鄉土漸行漸遠。要通過情懷教育讓學生回眸鄉村,關注基層,培植應有的生態文明理念、民生意識和百姓情懷,只有了解了鄉土之中國,才能發展未來之中國。
四是培養追求價值的人文情懷。科技與人文是人類社會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高等教育必須使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和諧發展,才能推動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在高度發達的科技時代,人們奉行技術為王,人文精神備受冷落。而大學作為追求真理、關懷終極的神聖之地,需要克服技術主義的威脅,加強除了科技價值之外的倫理、文藝、審美等價值教育,促進知識維與價值維立體交融、科學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通過人文情懷教育培養知識者的良心和人格,幫助時代新人構築體現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歷史觀、人文觀的價值體系,使之成為能夠安身立命的“完善的人”。
高校情懷教育的幾個關鍵
一是以情懷之師為先。2019年3月18日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總書記對全體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提出了“六個一”的期望:“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情懷要深”位列其二,足見其重要性。教師是陽光下最崇高的情懷事業,不惟思政教師,所有的教師都需要講情懷,“為黨育人、為國育人”本就是教育情懷。教師首先要自己擁有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將美好的情懷澆灌到學生的心靈之中。通過情懷教育也促進了教育情懷,以情懷之師培育情懷之生,以生之情懷激發師之情懷,推動師生共同成長,實現了教育的“四個回歸”。
二是以學生主體為本。現代教育主張“雙主體論”,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學生在教育系統中具有更為核心、主動和積極的地位作用。情懷作為個體的穩定、持久的心理特徵,不同於個體的生理特性,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後天教育得來的。不同於單純的道德灌輸,情懷教育更注重傾聽學生的內心需求,通過開放性引導活動,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感情的體驗、感受和反思,從而水到渠成地達到道德主體情懷建構的目的,因而是一種體現現代德育理念的主體性教育。
三是以專業教育為器。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規定了工程專業學生的12條畢業要求,除了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等5條偏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外,另外7條是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個人和團隊等涉及素質層面的要求,這體現了現代工程教育也注重人文素養、職業操守、社會責任感和文化理解力的培養,這與情懷教育不謀而合。情懷教育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柔性教育,把握不好很容易成為一種説教或清談。專業教育側重於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硬實力,情懷教育側重於培養學生品格和情操的軟實力,兩者相互結合,可以起到道器合一、雙向推動的作用。
四是以社會實踐為徑。情懷教育不同於一般的理論知識教育,它需要更多地回歸生活,實踐體悟,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因而,情懷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踐性教育。尤其是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高校可以通過深化科教融合、産教融合、理實融合,挖掘行業、地方育人資源,突出實踐育人,通過“理論與實踐接軌、學校與社會直通、課堂與田間對接”,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效結合,使學生“接地氣、增底氣、去嬌氣、戒傲氣”,通過實地、實景、實境式的體驗,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達到知情意行合一。(作者: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 吳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