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學校不能把學生課後時間全推給社會,校園如何“強供給”?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溫暖 | 時間: 2021-06-15 | 責編: 羅天林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談到課外培訓問題。“孩子們放學後,得有人接得住啊。”他指出:“首先這件事要由學校來辦,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後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去。學生基本的學習,學校裏的老師應該承擔起來。不能在學校裏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訓了,這樣就本末倒置了。”(據新華網)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需要各級教育機構認真領會,採取實際行動,加強校內優質教育的供給。

總書記的講話,是對學校教育角色定位的重申,是對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的強調。5月21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他強調,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管理。

總書記的講話,充分呼應了廣大學生家長的焦慮。現在學生家長們在課外培訓機構花費大量金錢報班,幾乎陷入了“教育軍備競賽”的泥潭裏,這是一種可怕的內卷。

完全取締校外培訓機構?不現實。能做到讓校外培訓機構守好底線、守好規矩,不在資本運作唯利是圖的導向下,給全社會帶來教育焦慮,就很了不起。對校外培訓機構加強規範監管,從嚴治理,是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正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所強調的那樣——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謀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

校外“強監管”的同時,校內要“強供給”,畢竟“主體功能”在學校身上。給學生減負,不等於讓學校甩包袱,將課後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讓小學生下午三點多就放學,這麼重的包袱,家長接不住,時間精力上接不住,財力上也接不住。再這樣下去,任由教育亂象瘋狂肆虐,校外培訓産業倒是財源廣進,輔導寫作業的公司成為資本市場的贏家,輸家是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輸家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後勁。中央領導這時候強調學校必須肩負起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不能把學生的課後時間推給社會,是相當及時的,是無比英明的。

學校有足夠的條件加強優質教育內容的供給。學校有場地,有設備,有老師,國家已經為基礎教育投入了巨大的資源,這些資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學校教育 “強供給”,是課外優質教育的強供給,不是增加任課老師的負擔,也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再放學。作為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不妨認真思考一下,學生的社團活動有沒有應付著來的,有沒有完善和提升的空間?中央和教育部倡導的“科普教育”、“普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等重要任務究竟有沒有認真落實?諸如此類,素質教育的許多內容,完全可以放在課外進行,一些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團活動和興趣小組,都可以在課外時間靈活開展,還有比學校更方便、更安全、更理想的場所嗎?

筆者有理由相信,教育主管機構的領導們,有足夠的智慧去解決學生課外時間的活動安排,正如偉人所説,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作者:宋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