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五年一貫制高職“貫”在哪兒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本報記者 繆志聰 通訊員 王瓊 | 時間: 2021-06-15 | 責編: 徐虹

每年5月份,國內測繪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南京市測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儲徵偉就習慣性往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跑。“我們就是喜歡他們培養的學生。”儲徵偉告訴記者,早在20多年前,研究院就與學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今年又再次簽約共建測繪專業學院,“學校將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等資訊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與我們的發展理念和方向不謀而合。”

將前沿知識融入到技能人才培養當中,是五年制高職的一大優勢。早在本世紀初,江蘇省委、省政府就作出進一步發展五年制高職教育的頂層設計,以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江蘇正式成立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打造“五年貫通長學制”的“集合式”高職發展品牌。

“五年制高職是融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于一體,實行五年貫通培養的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説,18年的發展探索,五年制高職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教育現代化、適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適應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求,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注入蓬勃動力。

建構“適合”教育,遵循技能人才培養規律

在江蘇南通,衛生醫療單位有80%的護理人員畢業于同一所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我們學校的職業護士考試有著100%的通過率,絕大多數學生擁有從事護士的職業理想。”畢業于該校、後留校任教的崔慧嫻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在五年制高職,很多學生的職業理想,從入學之初就逐步奠定。與此同時,從面向全體的“普適性”教育,到專業與創業融合的“演練式”教育,再到基於項目的“實戰型”教育,五年制高職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漸進”的機會,也提供了“漸進”的經驗。

“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基本特點是入學起點較低、成長跨度大,人才培養模式與中職、高中後高職、應用型本科相比具有顯著的差別。”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分析説,通過五年貫通培養,可以實現中高職教育的有機銜接,滿足學生繼續學習發展需求,建構適合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臺階。

去年8月,江蘇省教育廳出臺《關於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明確要發揮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效能,彰顯長學制貫通培養優勢。在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夏成滿看來:“綜合性強的技能一定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才能形成,一定要有全面、完整的訓練過程。”

早在2007年,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就開展課程改革,將人才素養、專業技能、崗位實踐進行五年貫通設計,其課程內容重實踐、適需求,並開發了129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步形成了江蘇五年制高職教育特色課程體系。“各辦學單位在省級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制訂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並根據實施情況,每年滾動式修訂。”院長劉克勇介紹説。

通過一體化課程設計,確保聯合職技院各辦學單位做到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能力相適應、讓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精神培養相融通、使職業標準和技術技能規範相銜接。在具體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實施分段遞進、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遞進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精神和綜合能力。

在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實訓基地,記者看到數控技術專業學生王玲勇正在車床上進行操作,兩個小時的時間,他通過不斷調整手輪對刀,做出了簡單的零件,這是他在校期間的“擬崗”實習。該校校長蔡軍介紹,學校實行“擬崗、輪崗、頂崗”三段遞進實習教學模式,從校內實習基地模擬,到在企業一邊上課一邊輪崗,再到預就業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現了理論教學、技能培訓與崗位融入的無縫銜接”。

根據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統計,五年制高職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逐年提高。“近幾年,我們啟動了新一輪課程改革,陸續開發了55個專業的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所有專業主幹課程的課程標準,加快建設體現五年制高職教育辦學特色的教材體系和教學資源體系。”劉克勇説。

深化“融合”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韋功是南京地鐵的一名綜合調度,在南京“十線齊發”的今天,他實習和工作過的線路有八條之多。韋功告訴記者,從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電氣工程系求學開始,他的生活就與地鐵挂上了勾。連續多年,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向南京地鐵輸送學生多達上百名,成為南京地鐵的“人才搖籃”。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相關負責人普遍認為,五年制高職是‘家門口’的大學,畢業生留得住、用得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曹玉梅分析説,這與五年制高職主要圍繞本市縣範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招生就業以當地為主分不開。

在辦學實踐中,五年制高職堅持需求導向,突出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相適應,專業設置緊緊圍繞地方産業發展急需。據統計,五年制高職畢業生回(在)生源地就業比例在85%左右。當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各個辦學單位仍在不斷地進行專業調整,聚焦智慧製造、現代農業、學前教育、護理、現代服務業等技術技能訓練週期長、教學內容複合性強、貫通培養優勢明顯的專業,退出一批條件不足、需求不旺、水準較低的專業。

為適應專業發展需求,無錫機電分院每年都會邀請當地大中小型企業召開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該校電子資訊工程系副主任徐自遠介紹,隨著無錫物聯網中心地位的凸顯,從2017年起,學校就開始進行專業調整,適時開設了物聯網專業。

“與中職相比,我們的訂單班並不多,因為5年時間比較長,我們沒辦法保證學生能夠按單培養。但是,我們的交叉專業很多,很受用人單位歡迎。”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林春告訴記者,在常州從“工業重鎮”到“智造名城”轉變的過程中,學校停辦了模具設計與製造等3個專業,新增工業機器人技術等6個專業,以專業大類改革為支點,著力提高專業結構與産業結構適配度,並創建了5個省級現代化專業群。

與此同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還充分發揮“長週期育人”“本地生源為主”等獨特優勢,與地方政府通力配合,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創新實踐,其培養的學生大受企業歡迎。根據用人單位反饋,經過五年制高職培養的學生態度端正、肯幹願幹,同時技能熟練、能幹會幹,對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很嫺熟。“從這兩點可以看出,不管是職業意識培養還是知識技能教育,學校針對學生在校傳授的內容與地方企業的實際需求非常貼合。”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張榮勝説。

為體現五年制高職教育學生的個性特徵,在人才培養品質評價體系中,江蘇特別設置了畢業生社會地位、畢業生貢獻率等發展性指標,建立了基於發展觀的品質評價體系,有別於中職、高職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關注職業性、實踐性、區域性。

優化“聯合”機制,集群提升辦學品質效益

“五年制高職高品質發展一定要對齊高職的各項標準,為後續專業課程教學奠定基礎。”5月初,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副校長張躍東,面對數十位來自江蘇高職院校的資訊技術學科教師感慨地説。10多年來,這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資訊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為江蘇五年制高職教育資訊技術課程的“最強大腦”。

從2003年6月江蘇省政府批復成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以來,這樣的“合作”成為江蘇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常態。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實行“小學院,大學校”的辦學模式,將宏觀管理指導與各辦學單位具體辦學有機結合起來,與各辦學單位之間建立了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

“小學院”內設5個職能部門,對五年制高職教育進行管理、指導和服務,“大學校”涵蓋了53所分院、36個辦學點和4所高等師範學校等93個辦學單位,分佈在全省13個設區市。

“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形成了江蘇職業教育集合式辦學模式,基礎是聯合,突出共用。”曹玉梅説,學院整合全院智慧和優質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其中一個突出表現是學院設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專業協作委員會等九大平臺。

季誠教授是該學院護理專業協作委員會的秘書長,這個護理專業協作委員會覆蓋學院6所分院和1個辦學點。為推進各校專業的協調發展,“十三五”期間,專業協作委員會開發了39本院本專業教材。季誠告訴記者,專業協作委員會的核心任務就是調研各校專業建設情況,牽頭制定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標準。

在各專業協作委員會的帶領下,聯合職技院各辦學單位之間互惠互利、資源共用,集約化整體推進專業建設,僅在近5年就創建了27個省份五年制高職現代化專業群,組織編寫510多部專業課程院本教材,為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基本依據和重要支撐。

這一聯合共用機制讓江蘇五年制高職發展迅速,發揮了“1+1>2”的整體效益,五年制高職專業建設趨於規範化、科學化和特色化,專業建設水準明顯提升。在2020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畜牧獸醫大賽期間,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與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共同制定學生訓練手冊,共用訓練資源,最終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榮獲畜牧獸醫大賽金牌,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榮獲銀牌。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發展,讓學生更好適應企業需求成為學校育人的新課題,學校與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共用調研成果、教學資源,研究開發現代養殖業專業群,提高教育教學水準。”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動物工程系主任孫強東説,近5年,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招生人數增加了5倍。

記者調查發現,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各辦學單位根據地方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重點突出、結構優化、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呈現“和而不同、各具韆鞦”的局面。“至‘十四五’末,全省將建成20個左右具有五年制鮮明特色的示範性專業集群。”劉克勇説。

《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1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