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廣州理工學院探索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5-26 | 責編: 徐虹

高校設置委員會專家進校現場考察工程中心

日前,廣州理工學院正式獲得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為“廣東省博士工作站”設站單位,獲得廣東省社科聯授牌成立“大灣區鄉村振興經濟諮詢研究中心”,通過校企合作産教融合推動隊伍建設、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上新臺階。

校企院所“三位一體”機械類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

為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中先進製造業對新工科人才需求,廣州理工學院及其省工業機器人整合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多家企業和研究院所合作,構建了學校、企業、研究院所(工程中心)“三位一體”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在機器人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慧製造方向)等新工科專業成功實踐並在校內逐步推廣。

帽峰創谷

廣州理工學院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從素質教育、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技術技能等維度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解構重構。課程模組突出先進製造主體,加強應用場景、技術、整合創新能力培養,實現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性“三性融合”,實踐環節專業課學分學時佔比30%以上,認識實習、金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綜合性課程設計等每學期不斷線,確保知識與技術、理論與實踐、能力與技能綜合平衡。以項目為導向、工作室為平臺,通過項目研究、學科競賽、專利申報等不同方式,推動教學主體共成長。師生參與企業從零件加工製造、機器人系統裝配調試到深度參與客戶培訓、産品跟蹤維護等運作過程。

全國高校設置委員會專家現場察看粵港合作BIM工程技術中心

通過不斷的積極探索實踐,“三位一體”新工科人才培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2016年以來獲得多項校級教學成果獎,2019年《基於工作室平臺的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獲得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二等獎,《“三位一體”機器人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實踐》獲得校級教學成果培育獎重點項目立項並獲得縱橫向科研經費 2370 萬元,2018 機械工程成為校級優勢學科,2020年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成為校級一流專業,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成為省級産業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省級專業綜合改革結項。轉化了一批專利技術成果,工業機器人整合與應用産品銷往20多所職業院校,實現了 5000 萬元産業化應用效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車輛工程和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通過實習直接留在單位工作,“國培”班項目已培訓了全國職教骨幹教師 235 名。

“智慧建造+協同育人”工程管理類新工科教學模式

一年一度的科技藝術節吸引了數千師生

為適應智慧建造時代背景下“新理念、新模式、新品質、新方法、新內容”新工科建設,廣州理工學院以工程管理類專業新工科建設為目標,以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專業專業為試點,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綜合改革、以學生為主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與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校企協同育人基地與平臺建設以及課外創新活動等方面的新工科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構建了“智慧建造+協同育人”工程管理類新工科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推動新工科課程體系整合更新。將以 BIM 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智慧建造新知識引入課程體系,開設《BIM 原理及其應用》及課程設計,開設《智慧城市與智慧建造》《建築工業化與裝配式建築》等課程,在多門專業課中補充相關教學內容和虛擬倣真實驗。

與江門江海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建立新工科教學資源庫,展開以學生為主的“混合式”綜合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新模式。校企合作開展BIM 教學項目案例庫設計和網路精品慕課建設,建立了十余項虛擬倣真綜合教學實驗項目。組建學生學習團隊,綜合應用慕課、雨課堂、倣真沙盤、翻轉課堂和小組競賽等手段,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混合式”教學綜合專業能力培養新模式。建立智慧建造實驗教學中心,新建BIM+VR 虛擬倣真實驗室,依託省級工業機器人整合與應用技術中心,在省內率先定制建立了基於 BIM 雲的 HGBC 大數據協同設計與管理平臺。

推動協同育人平臺與第二課堂建設改革實踐。與智慧建造代表性企業合作,解決關鍵實驗室軟硬體裝備、師資隊伍和教學平臺開發問題。先後與香港互聯立方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國際合作 BIM 工程中心,與廣州中望龍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協同育人基地,與廣東建築消防設施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建立聯合工程中心,與智慧建築(廣東)研究院建立協同育人基地。建立 20 個校企合作工作室,引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結合企業需求和工程背景進行專業訓練、科技開發和創新創業活動,每年參訓學生人數近千人次。

該校創新性地將以 BIM 技術為代表的智慧建造新技術融入工程管理類專業教育,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與學校專業教育改革融合驅動,實現了校企教學資源研究資源共建共用。2013年該校工程造價專業省列入品質工程綜合改革項目;2017 年管理科學與工程被評為省級“特色重點學科”,2019 年新工科線上精品課程《工程管理》被評為廣東省一流課程,《基於 BIM 數據驅動技術的自動建模與審圖關鍵技術》入列國家重點科技研發項目、省科技計劃項目,2020 年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校企合作建立協同育人基地11個,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合作完成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1項、省住建廳科技項目1項,完成 BIM 技術應用與智慧建造科技服務項目20余項,科研科技經費700余萬元。智慧財産權成果顯著,新增 BIM 軟體著作權 4 項、專利 30 余項。省級教學改革工程立項6項,發表教研教改論文50 余篇,出版教材10部,計劃出版《基於 BIM 技術的項目協同管理與智慧建造》專著 1 部,《建築資訊化與智慧建造》成為省級線上開放課程課程,與省內4所高校共建的慕課《工程管理》成為廣東省網路精品課程,學銀線上平臺2019 年選課人數2萬、選用學校20 余個,2019 年被廣東省教育廳認定為一流線上課程。學生綜合專業素質和資訊化能力明顯提升,工程應用項目連續兩屆在廣東省 BIM 應用大賽中獲獎,處於同類高校領先水準;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多人被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大型設計研究單位錄取,涌現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國真這樣的傑出代表。

智慧製造典型應用實驗室

“234”電氣電子電信類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為服務培養不同層次的應用型創新人才需要,解決民辦本科院校生源基礎較弱與工科理論性強的矛盾,廣州理工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課程教學品質為抓手,教學因材施教,確定了以“234” 為主要內容的電氣電子電信類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整體思路。

實施“作業實驗化、實驗理論化”,堅持課堂教學因材施教,重點解決理論的有效吸收。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後作業,引導學生採用實驗的方法完成,通過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分析深化理論知識,實現理論教學和課程實驗有機互補,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通識教育、學術講座、社團活動融合貫穿于專業教育這條主線,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重視素質教育,重在“先育” 而“後教”,培養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的人。專業課程、實踐課程和産業學院、合作企業“2+2”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的專業和創新能力。

經過校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資訊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等專業五年的探索與實踐,“234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日漸成熟。學校持續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進人才培養方案。降低理論授課難度,樹立學生自信心;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推進中興産業學院建設,加大學科競賽指導和創新創業孵化力度,培養學生成就感。該體系多次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4年獲得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培育項目一等獎;2018年完成教育部産學研結合項目“基於千兆網介面的數字視頻監視器的開發及産業化”結項、教育部ARM 原理與應用教學改革結項、廣東省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園區建設項目驗收、廣東省品質工程項目“電子資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結項,2019年完成教育部《行動通訊課程教學改革》結項。在此基礎上,電氣工程成為省級重點培育學科,獲得省廳教科研項目 15 項,學生就業率上升到98%以上,學科競賽獲獎 386 項,獲得發明專利 3 項、實用新型專利108 項。

基於“新型産業學院”的校企協同産教融合育人模式

廣州理工學院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在“三位一體”人才培養基礎上共建産業學院,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實現校企雙方協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協同承擔教學任務、協同參與教學管理、協同監控教學品質、協同開展科技創新,通過“五協同”努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品質。

2016年5月,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中興通訊産業學院”,在物聯網工程和通信工程等專業實行校企聯合培養、訂單培養。組織架構上,院長、副院長分別由校方、企方出任,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教學指導委員會,研製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內容。按“2+2”四位一體模式安排實驗、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學生一學期甚至一學年時間深入企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選題全部來自企業實際工程和具體問題。

2018年10月,與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廣東省科學院智慧製造研究所、廣東省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廣州園大智慧設備有限公司、校屬省工業機器人整合與應用工程中心聯合成立“智慧製造與機器人産業學院”,共同舉辦機器人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慧製造方向)專業。打通企業、研究所、工程中心技術力量加強師資隊伍,校內跨專業共建機器人應用等10個高水準實驗室,利用合作單位的設備資源進行實踐性教學,實現多專業校內外資源共建共用。將課程劃為基礎理論、設計理論、生産製造工藝、技術技能、開發設計等類型,校內教師主要負責理論型教學、企業教師負責工藝與技術技能課程、研究所和工程中心教師負責開發設計型課程,課程內容與師資相匹配。

2019年4月,與藍盾股份達成了為期13年持續10屆的網路空間安全人才聯合培養協議,合作建設“藍盾網路空間安全産業學院”。雙方共同決定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産學研合作、招生就業等重大事項,在推進課程體系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實訓教學、工程實踐、項目開發、科學研究等方面深入展開闔作。教學中重點將藍盾公司安全行業先進技術和理念向學生輻射,推動安全技術與人才梯隊建設。企業接受學生實踐教學,專業直接對接産業,實現畢業即就業。教學任務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承擔,校企互聘共用、雙向挂職鍛鍊、橫向聯合研發和聯合建設專業。藍盾網路空間安全實訓平臺、競賽平臺、實體設備平臺帶入學校,全方面參與人才培養。師生在工程實踐教學、項目開發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成績,當年即獲得廣東網路空間安全優秀工程項目特別獎。

産業學院在建設進程中,採取“3+1”培養方式,始終將專業對接行業放在第一位,前三學年在校學習、定期到企業觀摩見習,第四學年依託企業資源頂崗實習並實現就業。量身開發教學體系,通過項目實踐教學模式學習和體驗全真式教學環境,培養企業所需專業技術能力並取得相應執業證書,實現了課程設置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競賽+靶場促提升,專業核心課程實踐環節不低於30-50%並來源於企業倣真實項目案例,實現了教學組織創新。授課教師接受校企雙重評價,企業組織學生培訓,鼓勵學生參加學科專業競賽並提供技術指導,實現了考核評價機制創新。經過五年的探索,産業學院建設探索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校企協同育人成果顯著,解決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課堂與工程脫節的根本瓶頸。

多年來,廣州理工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走産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道路,大力彰顯“新工科”辦學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已建成省重點學科2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獲批省級品質工程38項、省教改項目40項,建成校內實驗室138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118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粵港合作BIM工程技術中心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2020年被評為廣東省民辦教育40週年突出貢獻機構,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就業工作、創業工作先進單位。(黃菲青 陳英徵 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