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故事 | 鄉村校長王力輝:用不浪漫的勤懇,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鄧曉婷 | 時間: 2021-05-25 | 責編: 曾瑞鑫

用“純粹”這個詞來形容王力輝,或許還不夠立體。他代表著中國農民的大多數,黝黑的皮膚和手指間微嵌的泥土是他常年務農生活的反映。他買不起城裏的房,一家六口還蝸居在山裏。在他的朋友圈,有許多自創的詩詞,而一半的內容都在記錄日復一日的辛勞耕作。他憐惜每一株植物,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

但作為一名校長,他儀錶端莊,素樸持重,凈朗的言辭間沒有半點精於世故的影子。二十多年來,從任教到管理,王力輝盡其所能,將祖山鎮山神廟小學一步步建設成了他心目中的模樣。這期間或許並沒有什麼超前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引,他只是把學生和教師的成長裝在心裏,再勤勤懇懇地去做,去實現。

今年,第五屆“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正在籌備舉辦,我們隨桂馨基金會來到青龍縣祖山鎮山神廟小學,與王力輝校長一起談談他的教育故事。

在青龍縣祖山鎮山神廟小學,有一座全新的人工草坪足球場。標牌上寫著一行頗為惹眼的字——“鹿晗工作室捐建”。2018年,鹿晗工作室通過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了解到山神廟小學的困難,並出資捐建。之後,王力輝又聯繫到鹿晗的粉絲,陸陸續續收到了足球、球鞋等體育用品。

鹿晗工作室捐建的足球場

和縣裏其他學校相比,山神廟小學設施完備,校舍、校車、食堂一應俱全。校長王力輝任職的這些年,為了給學生們營造更好的條件,任何的受捐渠道,他都會積極爭取。也因此,他在師生們中間得了一個“化緣校長”的外號。王力輝並不抵觸“化緣”這個詞,于他而言,他的人生就是在一次“平凡”的幫助中,獲得了轉機。

“我就像路遙寫的孫少平”

路遙《平凡的世界》曾影響了一代人,書中的主角孫少平,雖出身貧寒,卻一心向學。王力輝覺得,路遙寫孫少平,仿佛就在寫自己。

“王校長和我一樣,他父親也是在他14歲時就去世了。”談及王校,這是楊麗蕓老師的第一句話。剛升初二那年,王力輝的父親病逝,以致家裏外債纍纍。“那時我就動了一點小心思,覺得自己可以去外面打工來緩解經濟壓力。”

輟學後的第三天,班主任郎老師和教導主任便找到王力輝。在農村,勸慰一個輟學的孩子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無外乎是讓他好好學習,將來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如果沒有這些素樸的希望和鼓勵,很難想像有多少孩子將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受訪中的王力輝

重返校園的王力輝,仍然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由於付不起住宿費,他只好和在果山當技術員的親戚擠在一處窩棚裏,每晚就著煤油燈看書學習。一個月後,郎老師得知了王力輝的處境,於是他和教導主任一起帶著班裏的學生把王力輝接到了學校校舍,除了免去住宿費,郎老師還寫了一封誠懇的倡議書,希望全校師生能夠幫助王力輝渡過難關。

王力輝回憶,那時一名代課老師的工資一個月只有三四十,正式老師的薪酬也只有一百多,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正因如此,這次捐助不僅在王力輝心裏種下了一生的恩情,更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對於一名還處在青春期的少年,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窘迫的家境,多少是有些難為情的,王力輝也不例外。但他深知,只有好好讀書,才能不辜負所有人的關懷和期望。

其實王力輝的成績在當時並不優秀,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只能算中下等。“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到了初二下學期,我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因為一次輟學,王力輝體會到了教師的“偉大”,在他心裏,老師們無私地勸學與幫扶,點燃了自己要成為一名師者的渴望。

2011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到山神廟小學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於是在報考志願時,王力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師。1998年,學有所成的王力輝和他的同窗面臨工作分配,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更好的學區,而王力輝則力爭並順利地回到了山神廟。由於工作出色,2007年,校領導想提拔王力輝做教學副主任,但在資歷上,候選人必須有外校工作的經驗才符合條件。

一心只想留在山神廟小學的王力輝對領導提出要求,調任可以,但時間不能超過一年,為了不離開山神廟,他甚至想著,或者乾脆別升職。2008年,完成調任任務的王力輝回到山神廟小學,他終於可以安心地紮根在自己“家門口”的校園裏。

于孩子,小事從來不小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王力輝常常把習總書記的這句話挂在嘴邊。小學是人生的奠基,一件小事,一句無心的話,都可能在孩子的心裏産生長遠的影響。王力輝覺得,教育這件大事,無非就是六個字:教好書,育好人。

在所有學科中,王力輝最喜歡教的科目是語文。“只要不進課堂,就會腦袋空空。”自擔任校長後,王力輝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管理上,為了保持教育的敏感性,他還是堅持要進課堂。

對於王力輝的要求,排課老師很直接地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覺得我平日裏有各樣的事情和會議要處理參加,這樣一來,課堂的連續性會中斷,會耽誤學生的學習進度,甚至影響考試成績。”同事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王力輝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權衡之下,2014年,王力輝開始任教品德與社會課(也即現今的道德與法治)。走訪當天,我們跟隨桂馨基金會正好旁聽了一節課,課堂上的王力輝,無疑是一名好老師。講到資源浪費和環境保護問題時,課件PPT裏出現的全都是學生們熟悉的事物:有他自己在相關會議上的合影、有祖山鎮正在建設的風力發電廠……

課堂與生活相聯結的小事更能觸發學生的熱情,他向學生提問:“你是如何知道附近在建風力發電廠的?”“是我爸告訴我的”,學生的回答雖直白可愛,但也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德育本身,就是要從了解身邊做起。不僅如此,王力輝還會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教給父母,“回到家告訴你的父母了嗎?”這是他在課堂復習時常問的一句話。

實踐基地低調生長的桔梗

時值春夏之交,校園內的勞動教育實驗田裏,桔梗在低調地生長。原本學校想在這片空置的農田新建幼兒園,但考慮到電線安全隱患,加之綜合實踐課程在全國的大力推行,於是這片農田就變成了學校的綜合實踐基地。

“農村不像城裏,城市的實踐活動多種多樣,可以去做社區服務,去敬老院等等。我們只能通過現有的土地資源,來進行相應的勞動教育。在基地裏,學生可以體會到勞動的不易,可以做數學測量、寫勞動日記、知曉農作物的生長特性。”

實踐基地的工具庫

在王力輝看來,實踐基地不僅響應著時代教育的發展,也的的確確能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實踐能力,就算哪一天真的有學生選擇去務農,他們也需要有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來做支撐。

2014年,在基地創立初期,內外都有一定的阻礙。一方面老師們有怨言,除了正職的授課任務,食堂、校舍都需要兼職來管理,基地無疑會消耗更多精力。另一方面,農村的家長在思維意識上還不夠開闊,擔心額外的勞動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儘管如此,王力輝還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動員了全校師生。

2019年6月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校

一開始,這片“生態智慧小農場”主要種植如馬鈴薯、大蔥、韭菜、白菜等蔬菜供食堂使用。2017年,在滋根組織的公益幫扶下,學校開始把農場作為可持續發展項目中的重要類別,種植種類又擴展到了藥材、山野菜等。

2019年,這片實踐基地逐漸獲得了國際影響力,接受了國內外專家的考察;2019年6月,學校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校”;2020年,學校為了更加系統地教學,還專門印刷了校本課程《探秘多彩的校田植物》,供三至六年級的學生試用。

豐收節成果展

《探秘多彩的校田植物》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校本教材,教材裏對每一種植物都從“總體介紹”、“栽培技術”、“主要價值”、“植物文化”、“食用方法”、“實踐拓展”等維度來拓寬學生的思維。

學校的會議室裏,堆放了滿屋子的課程材料和計劃手冊。除了特色教材《探秘多彩的校田植物》外,還有《可愛的家鄉山神廟(上下冊)》、《貼畫》等校本課程。

活動室的貼畫墻

“如果你想知道山神廟地名的起因,請看《山神廟地名的來歷》;你若想了解中華人引以為傲的萬里長城的壯美和山神廟這一段長城美麗的傳説,請欣賞《極具神秘色彩的“媳婦樓”》、 《長城上的“金飄帶”》……”這是《可愛的家鄉山神廟》校本課程的節選片段。

直面每一次難關

在王力輝的帶領之下,山神廟小學逐漸在趨近他心中好學校的模樣。王力輝很感謝老師們的踏實共進,除此之外,社會公益組織的力量,也為山神廟小學帶來了不小的資金支援。

對於鄉村學校而言,當地教育局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撥款,每個學校都有對口的幫扶機構。但之於學校的日常開支和進一步的運轉提升,資金卻遠遠不夠。2015年,王力輝從前的學生暴國慶聯繫到他,並通過自己所在單位“純艷教育”的一次公益活動,聯合“924歡樂調頻”、“最美中國字”等機構為山神廟小學捐助了大量的圖書。

學校圖書室

2017年前後,王力輝通過市教育局認識了滋根組織,滋根給學校捐了20多萬;2018年,鹿晗工作室捐贈了24萬;2019-2021年,其他基金會也在持續跟進資助項目……隨著學校的條件逐漸向好,王力輝在欣慰之餘壓力也隨之而來。目前,山神廟小學是全縣鄉村小學裏唯一一所擁有標準化足球場的學校。而令王力輝犯難的是,學校27名教師中,卻沒有一個專職的體育老師。

“足球場建好後,王校長想了很多辦法,在外校專門請了兼職的足球老師,中途也換了好幾個,師資的問題一度讓他很頭疼。”在高艷秋老師眼裏,王力輝是一個堅持的人。即便他也會向同事們吐苦水,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

為了能讓學生們上好足球課,王力輝還抽時間向兼職老師請教足球技法,但術業有專攻,對於沒有基礎的人來説,要在短時間內練就教課水準,幾乎不可能。由於兼職老師在其他學校也有全職授課任務,時間上常常無法調配,王力輝又去秦皇島足球俱樂部請了教練。“我並不是説一定要讓學生習得多麼專業的技術,只是想讓鄉村的孩子能夠接觸到這項運動,多激活他們的體育細胞。”

山神廟小學操場

除了體育老師外,音樂老師也是一個缺口。目前全校師生的音樂課,都由一名從幼兒園借調的女老師擔任。一談及師資,王力輝就愁容滿面。他特地讓桂馨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去聽了一堂音樂課,他目的單純,只想聽聽他者的意見,並對不足之處進行彌補。

採訪間隙,王力輝想到了他班裏的學生並沒有收集廢棄的礦泉水瓶,他有些遺憾,因為孩子們又錯過了一次實踐寫作的機會。

“王校是個挺純粹的人。”桂馨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這樣評價王力輝。雖然和他只有短暫的相處,仍然能感受到某種質樸的性情,無論對學生、老師,還是外部的人際交往,王力輝都顯得簡單而真誠。這或許和他常年務農的踏實性格,並愛惜每一寸草木生命息息相關。

“不浪漫”的勤懇

“城門起火,殃及池魚。幾年心血,化作碳灰。”這是王力輝微信朋友圈裏最新的一條動態。對於朋友們的關心,他作了統一回復,原來是鄰居的田地起火,他家裏的栗子樹也被燒燬了四五棵,淩晨一點得知消息後的王力輝感到很心痛。

工作之餘,王力輝最鍾愛的事情,就是種植。“我們家承包了三四十畝荒山,種有一千五百多棵栗子樹,還有三百多棵核桃樹、棗樹、桃樹等。”王力輝説,幹農活、種植果樹能緩解很大的精神壓力,這些體力勞動能讓他迅速地調整狀態,排遣煩憂。

“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閒暇之餘幹幹農活總比無所事事東遊西逛強。同時,種樹和育人是有相同的道理的。”他曾寫過一首打油詩:“十載種樹木,百年育人才。不灑辛勤汗,花朵難自開。”

王力輝家承包的荒山

王力輝家庭美滿,妻子在學校的食堂工作,兩個女兒一個在縣裏上八年級,另外一個在自己所在的小學上一年級。但或許外人很難想像,全校只有四個人沒有在市裏買樓房,這四個人當中,校長就是其中一個。

一方面由於經濟壓力,一方面要照顧老人。王力輝一家至今還和父母蝸居在山裏的老房子裏,父母住一間,他們四口人擠一間。

“爸爸,什麼時候我才能有自己的房間?”大女兒時常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每次女兒這樣問,王力輝都會勸慰她,要獨立的房間很容易,打一個隔斷就好,但她希望女兒能多和自己的母親相處,有什麼問題母女間能夠多溝通。

“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故土難離,作為晚輩,我們也要理解他們。”每週五,王力輝都會回家替老人分擔一些家務,他很少説自己孝順,在他心裏,盡到一份責任是應該的。

平日裏,他和妻子劉金鳳分別住在學校的男女宿舍。和妻子分開住,也是為了避免不佔用其他老師的住宿條件。妻子劉金鳳是個靦腆的人,在她心裏,王力輝雖不浪漫,但老實、勤懇,有責任心。

十多年前,由於家境貧寒,老師的收入低微,王力輝的戀愛路也因此受阻。“那時大多數的女孩子都願意嫁給鐵礦工人,他們有家屬院,工資是我們的三倍多……”在一次鄰里的閒聊中,王力輝的姑姑一邊做粘豆包一邊感嘆侄子至今還單身,一位鄰居當時就説:“把我們家的女兒給你”。原本以為是一句戲言,但鄰居果真看重了王力輝的踏實,並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了他。那位鄰居就是如今王力輝的岳母。

踏實的心性是王力輝一如既往的品質。“其實我在生活上是個安於現狀的人,對人生並沒有太大的規劃。在工作上,我唯一想的,就是不忘師恩,牢記初心。”王力輝説,他只想留在山神廟小學,把“家門口”這所學校辦好。

待我們離開時,王力輝陸續收到了幾份快遞。他給學校老師每個人都買了禮物——每人一本關於教育的書。

桂馨基金會簡介:桂馨基金會是一家成立於2008年11月,關注中國發展中地區基礎教育的公益慈善機構。基金會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則,以務實和專業的方式,致力於中國貧困地區教育環境的改善,促進教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基金會專注發展中地區兒童閱讀成長、青少年科學教育和鄉村教師群體的關注和支援,形成了桂馨書屋、桂馨科學課和桂馨鄉村教師支援三個核心公益項目體系。桂馨基金會運作規範、透明,中基透明指數(FTI)連續9年滿分,獲“自律透明榜樣獎”,連續兩年獲評慈善透明榜樣,榮獲第七屆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組委會獎,獲評5A級社會組織、北京市社會組織示範基地、中國慈善榜基金會(非公募)榜單TOP50、中國慈善信用榜TOP30等榮譽。

“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 “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簡稱“南師計劃”,原南師獎)是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生前捐資發起,2012年10月由桂馨基金會與南懷瑾文教基金會設立。南師計劃關注鄉村教師群體,以弘揚師德精神、倡導有價值的教育實踐與創新為目標。2013年實施了首屆評選,至今已舉辦四屆,共60位優秀鄉村教師入選。“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致力於成為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民間教師支援項目。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