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讓每一個漢字都成為一道思考題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5-25 | 責編: 曾瑞鑫

近日,由遼寧省領航校長、瀋陽市渾南區創新教育集團校長侯明飛主持編寫的大型漢字叢書《漢字遊戲書》正式出版。這是創造性傳承漢字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該書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漢字教育生動化、遊戲化,以識別漢字,提高文化修養,激發學生體味的漢字之美、文化之魅,提高學生“熱愛漢字、熱愛中國”的情感。

侯明飛提到,從大腦神經科學視角看,從“語”到“文”的發展,是大腦“威爾尼克氏”功能區和“布洛卡”功能區的有機統合。文字的語音部分激活大腦的“威爾尼克氏”功能區,文字的字形部分激活大腦的“布洛卡”功能區,伴隨心智開啟而逐漸完成“字形”到“字音”的統合。漢字所具有這種特性,使得每個漢字的資訊量遠大於拼讀文字:如果把拼讀文字比成“條碼”,漢字便是“二維碼”,其基因內涵便決定了漢字是更具先進性的語言體系。

侯明飛表示,漢字學習是兒童教育的開端,識別、書寫及運用漢字的能力決定其學習完成的速度和終身發展的品質。要激發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和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就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而對於學習漢字的外國友人來講,因漢字是圖形,是“形意”緊密連接,而英語是拼讀文字,是“音意”連接緊密。因此,外國人學習中文不能依賴“音意”習得的經驗,必須重視漢字的結構性拆解,完成“音意”—“形意”的過渡,才能更好理解中文。

基於對漢字結構建構邏輯的深入理解與認知規律的辨識,侯明飛為兒童和漢字學習者完成了漢字認知的理性鏈條:每個漢字都是圖形、結構和符號三位一體的,抽象認知的發生過程是從圖形到結構再到符號,逐級提升。而“拆解漢字”,是漢字認知者抽象認知水準提高的有效途徑。通過拆解漢字的方式,讓每個漢字都變身趣味思考題,會大幅度提升認字、寫字的速度。

時光輪轉,更因網際網路迭代之變,自然要求當代教育工作者通過多樣的漢字傳承形式,豐富中國文化之美。而漢字之魅抵達漢字教育的常態化,方才能希冀中國的文化自信融進更多國人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