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張金濤: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心得體會

發佈時間: 2022-12-30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曹洋

隨著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社會各界也掀起了傳達學習大會精神的熱潮。中國道協和各地道協紛紛通過線下會議、視頻會議的形式,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上午,我們聆聽了崔茂虎副部長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講話,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對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歡心。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總攬全局、立意高遠、內容豐富,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既體現了百年大黨的道路自信,又展現了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大會報告再次強調“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是黨和國家對宗教界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具體要求。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道教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繼續發揚道教愛國愛教優良傳統,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大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不斷開創新時代道教工作新境界。

第一,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為抓手,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我們要及時號召和組織道教界把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道教界的首要政治任務,找準道教的歷史定位、把握重大變化,突出道教優勢,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道教當前工作和今後規劃中去。深刻領悟大會精神,將為道教界加強自身建設、弘揚道教文化提供澎湃的精神動力和豐厚的精神滋養。廣泛深入地宣講道教故事,以符合新時代的要求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道教教理教義,挖掘和弘揚道教的文化價值與時代內涵;大力加強教風建設,推動教職人員系統化、規範化管理;發揮道教院校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注重師資力量培訓和使用,探索適合道教院校的教育方法,為教界貢獻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弘道人才;加強對外交往,發揮好道教獨特優勢,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第二,加強道教自身建設,依法全面從嚴治教。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全面依法治教、從嚴治教的理念,建立健全科學全面、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體系,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為開展教務活動提供規範的指導。積極響應崇儉戒奢倡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自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合發出《關於崇儉戒奢的共同倡議書》以來,在各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下,我們學習領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指示,積極響應崇儉戒奢倡議,傳承道教慈儉精神,結合“三愛”主題教育、“四進”宗教場所和江西省宗教界“五好”場所建設工作,將踐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作為道教中國化的重要內容。我們以“廣泛動員、立足實際、認真部署、務求實效”為標準,在強化實踐中夯實思想基礎,在堅持學修並舉中推動知行合一、在完善制度機制中貫徹崇儉戒奢,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永葆艱苦奮鬥的本色。

第三,鞏固和加強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兩岸道教文化交流。二十大報告指出:“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同胞血濃于水、血脈相連,兩岸道教一脈相承、同根同源。道教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兩岸同胞擁有的共同財富,同時還是海峽兩岸溝通交流的堅實橋梁和精神紐帶,在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中有著積極意義。經過多年努力,龍虎山與台灣道教界交流密切頻繁,先後舉辦了十三屆海峽兩岸道教文化論壇、十四屆在臺傳度法會、三十余屆涉臺授籙法會,數十次赴台灣交流,因對臺交流成績顯著,龍虎山被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我們將繼續推動以授籙傳度、學術研討、建醮演法等形式的開展對臺道交流,促進優秀道教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謀求兩岸同胞的福祉、為兩岸的穩定和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欣逢盛世,不負盛世。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為指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團結奮進,勇毅前行,譜寫新時代道教革故鼎新、守正創新的新篇章!(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