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展覽上新、服務上心,博物館迎來融融“暖春”

發佈時間:2023-04-04 13:54:2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韋衍行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又約滿了”“次次週末都沒票”“剛填好身份證號碼就沒了”……這些天來,許多網友實打實地感受到博物館的人氣飆升。尤其在雙休日、節假日,不僅一票難求,就是“蹲”到參觀名額之後排隊進館也是大排長龍。

穿越歷史長河,跨越千山萬水,博物館可謂徒步就能到達的“詩和遠方”。近日,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都不同程度地迎來了參觀高峰。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與盤活館內資源,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擺在博物館面前的一大課題。

新展量質齊升為“博物館熱”增添源源“新火”

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一件酒神金碗吸引著觀眾駐足。金碗中央頭像呈希臘貴族面相,發眉骨隆起,雙眼圓睜,絡腮鬍子濃密,長髮垂肩。專家推測其應為宙斯之子、酒神狄俄尼索斯,護佑著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

這是“譬若香山:犍陀羅藝術展”展出的一件來自巴基斯坦的珍貴文物。展覽是截至目前在中國境內舉辦的最大規模犍陀羅藝術展,讓五湖四海的觀眾能近距離領略犍陀羅文化藝術的魅力。

“譬若香山:犍陀羅藝術展”展覽現場。故宮博物院供圖

今年以來,全國多所博物館“上新”不停。量質齊升的新展,為春天的這股“博物館熱”提供著源源不絕的“新火”。

上海博物館“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自開展以來,人氣居高不下。為滿足觀眾需求,上海博物館于3月28日至5月7日期間日場延時並再增夜場。並且在週三、週六夜場期間,還推出“社會大美育課堂”,為學生團組提供藝術教育導賞。

4月1日,山西博物院花費三年改造的“晉魂”基本陳列亮相。除了展品提升之外,展廳佈局也更加考究——展櫃玻璃升級為低反玻璃,視覺效果近乎“裸展”;展廳內增加了多個多媒體現代設備,注重展覽的故事性呈現、展品的通俗性解讀;運用高度沉浸虛擬現實技術復原場景,營造逼真的原生態環境意象。

山西博物院“晉魂”基本陳列。山西博物院供圖

“升級後的展陳打破空間限制,從人類文明的宏觀空間語境層層過渡到華夏文明,充分彰顯山西在中華文明研究和弘揚傳承中華文明中的責任與擔當。”山西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院趙志明表示。

加強研究闡釋讓觀眾在“大學校”“學有所成”

在這股參觀熱潮中,有許多人會認真在文物前細細端詳,並拿出手機掃描相應的二維碼查看詳細介紹。不過,也不乏單純“打卡”的觀眾——按下快門、選擇圖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時加上地點和“標簽”,完成一篇簡單的“參觀心得”。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樂見“打卡”博物館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潮流和時尚。“我們要肯定觀眾的積極性,以及他們對文物的熱情。”在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張經緯看來,只要願意到博物館來,就已經是在接受文化的熏陶。

上海大學文化遺産與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黃洋也認為,“網紅文物”“網紅展覽”能夠“引流”是個好的開始,“很多觀眾到博物館的確只是想‘看寶’,但文博工作者的工作不能止步于‘獻寶’。”黃洋表示,為了吸引更多觀眾,一些博物館或許會更偏重於推廣“鎮館之寶”,對館內其他藏品的研究和闡釋的力度相對較弱,“其實每一件文物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把更多精彩的文物故事講出來,觀眾自然會為之駐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遺址上修建的博物館為“講好文物故事”提供了新的“打開方式”。文物在其中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與其所處的歷史環境融為一體。借助展覽的種種敘事環境,加深歷史與現代的文化連接。

良渚博物院展廳。良渚博物院供圖

“隨著良渚遺址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也在嘗試新的展陳方法。”良渚博物院副院長黃莉介紹,博物院內展廳大空間佈局和相對自主開放的展線,給予觀眾最大的觀展自由度,“再通過3D列印等輔助手段,‘還原’良渚先人的生活場景,從而生動地反映出良渚文化和早期國家社會的發展高度。”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觀眾、博物館“雙向奔赴”

“博物館熱”的背後,既體現了公眾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得益於博物館展覽水準和服務意識的不斷提升——積極回應社會需求和期待,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人多了,但大家每次來如果都看的是一樣的東西、一樣的展覽,難免會有意見。”張經緯表示,要保持這股熱度,就需要博物館通過不斷地檢討、反思,以及和觀眾的互動,了解觀眾的興趣點,“這才是博物館和觀眾之間教學相長的良好過程。”

黃莉表示,良渚博物院未來將針對不同受眾,進一步細化研學活動的分類,“一方面是為良渚的‘初學者’準備的基礎性課程,這些內容普適性較強,讓他們能快速地認識良渚;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些個性化的課程,面向想要深入了解良渚的觀眾。”

科技的進步,也給博物館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智慧博物館”“智慧展廳”的建設方興未艾,成為為觀眾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的全新解法。

據悉,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智慧展廳”即將在四月對公眾開放,讓觀眾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更過癮。上海博物館也正推進“智慧上博”的建設,其中的“博物館智慧導覽”將為觀眾挑選在興趣和時間上最適合的導覽路線,並提供快速漫遊的方式,加強觀覽體驗。

萬變不離其宗。“智慧化場館建設仍應堅持‘以人為本’。”黃洋認為,在“智慧博物館”中,觀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者’,而是作為‘參與者’融入到博物館的整體活動中,“加強觀眾、文物、資訊之間的多向互動,提升觀眾的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是智慧化場館建設的題中之義。”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