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典”亮新時代|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

發佈時間:2022-09-09 16:18:01 | 來源:央視網 | 作者:楊立新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編者按: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證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內涵,深刻闡釋中國共産黨初心如磐、歷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別策劃“典”亮新時代系列,與您一起學習領會。




  【釋義】

《抱朴子》是東晉學者葛洪的道家理論著作。該書秉持以道為本的原則,但在社會歷史觀層面上,又提出了“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時移世改,理自然也”等觀點。葛洪的變化觀與原始道家因順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迥異,顯然是對儒家入世思想的繼承與借鑒。

在《抱朴子·廣譬》中,葛洪提出:“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涂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涂,通“途”,道路。這句話的意思是,固定不變的制度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社會,一條道路不可以通達無數的目的地,在行船上刻記號無法找到落入水中的寶劍。後者講的就是《呂氏春秋》中“刻舟求劍”的故事。

葛洪的變化觀源於其“物性可變”的哲學觀。在長期的煉丹和從醫實踐中,葛洪接觸到大量物質變化現象:“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為鉛。雲雨霜雪,皆天地之氣也,而以藥作之,與真無異也。……至於高山為淵,深谷為陵,此亦大物之變化。”物質的變化現象使葛洪得出了“事物可變”的正確結論。葛洪的變化觀,既講“法自然”,又講“非自然”。“法自然”就是順應自然,不違背自然規律;“非自然”就是在自然法則之外施以人道,需盡人事,體現了儒道雜糅的特點。

【解讀】

在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勇於自我革命,始終成為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組織。對共青團來説,建設什麼樣的青年組織、怎樣建設青年組織是事關根本的重大問題。”他要求新時代共青團勇於自我革命,跟上時代前進、青年發展、實踐創新的步伐。

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百年輝煌的“關鍵密碼”之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鬥爭,不斷應對好自身在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風險考驗,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直面黨記憶體在的突出問題,以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一抓到底的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細落實。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進一步增強,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的意志和能力。

黨的自我革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慎終如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推向深入,開拓黨的自我革命的新境界,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自誕生之日起,始終以黨的政治綱領為奮鬥目標,以黨的指導思想為行動指南,以黨的中心任務為神聖使命。作為黨的忠實助手和可靠後備軍,共青團要自覺對標全面從嚴治黨經驗做法,以改革創新精神和從嚴從實之風加強自身建設,嚴於管團治團,在全方位、高標準鍛造中煥發出共青團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