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北京人藝《小井衚同》再登首都劇場 重溫老北京歲月變遷

發佈時間:2022-09-03 15:50: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9月3日訊 (記者 秦金月)北京人藝京味兒大戲《小井衚同》9月2日起重回首都劇場,帶觀眾一起看老北京風土人情,重溫解放後三十年間的歲月變遷。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原作獨樹一幟,被稱為“解放後的《茶館》”

《小井衚同》由編劇李龍雲創作,首演于1985年,2013年重排上演。作品以小見大,從一條衚同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折射出建國後三十年間的世事變遷,以小人物、小環境來反映大時代,是典型的北京人藝風格的作品,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都獨樹一幟,被評論界譽為“解放後的《茶館》”。而作品的高度首先來源於作者的一度創作,“作家能看到生活的現象和現象後面的本質”,用導演楊立新的話説,“他沒有寫決勝千里之外,寫的恰恰是運籌帷幄之中”。李龍雲對於歷史和人的生活的觀察和深刻思考,讓這部作品在詼諧幽默之餘蘊含一種深厚的人文關懷,傳遞出老北京人面對不同境遇始終樂觀、堅韌、豁達的精神力量。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保持時代性,舞臺上尋找原汁原味

北京人藝經典作品的特點之一就是鮮明的時代特色,《小井衚同》也是如此。作品中描寫了1949年至1979年這一段歷史時期,如何還原、再現當時的時代特點,成了這部作品一直努力實現的目標,“儘管當下的創作者離劇中時代有一定距離,但觀眾對人藝的舞臺有著很高的要求和期待——要在舞臺上看到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生活面貌和人的面貌。”楊立新説道,一方面要保持時代特點,另一方面要體會作者描寫的生活的複雜性和人物關係的複雜性,這都需要演員有深厚的生活體驗。因此在排演之前,導演楊立新曾帶著劇組全體到前門箭樓、先農壇、珠市口、大柵欄、煤市街等地去體驗生活,隨著每輪排演,再不斷去補充歷史,展開想像,從歷史文獻、紀錄片等資料中去接近時代,理解生活。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從人物出發,人對了表演就對了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這部作品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劇中豐富且各具特色的人物。2013年重排首演至今,九年的舞臺打磨中,更多細節被充實進來,人物塑造也更加豐滿。“有時候青年演員問這裡怎麼演,其實不是這裡的問題,是要從人物出發,人對了,表演就對了。”楊立新強調,這次的排演,除了原班人馬,也有青年演員不斷加入,在排練過程中要給演員捋清楚人物背景,“這個人物的歷史身份是什麼,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他走出門去的未來是什麼樣的,都需要通過人物上場這短短的一場戲交代清楚。”在劇中,沒有所謂的臉譜化人物,“正面人物”也有不那麼符合身份的行為,“反面人物”也有著自己合理的行為邏輯,“要擁抱每一個人物”。在人物創造上下功夫,這部戲真正做到了“用人物講故事,用故事去打動人的心靈。”

本輪演出持續至9月18日。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小井衚同》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