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北京開展延慶區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

發佈時間:2022-06-09 14:54: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6月9日訊 (記者 秦金月)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北京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已啟動,修繕範圍包括延慶區大莊科3號、4號敵臺以及2號敵臺至5號敵臺之間墻體400米。

據介紹,2021年,為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工作的研究,解決長城保護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以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掛牌為契機,北京長城保護工作由一般性保護工程向研究性修繕項目轉變,選取延慶區大莊科段和懷柔箭扣段長城為試點開展研究性修繕項目探索。

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以長城考古作為第一步,從長城本體、長城病害以及長城賦存環境等三個方面開展研究,通過多學科融合參與、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經驗交流宣傳等工作,將“研究性”貫穿項目全過程,同時探索將長城保護工作“經驗性”與“科學性”相結合,將數字化跟蹤技術與實施效果評估與長城保護工作緊密銜接,是北京落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重要實踐項目,同時也為深入挖掘遺産價值,增強長城遺産的國際影響力奠定基礎。香港黃廷方基金會捐贈一千萬元資金參與該項目開展各項工作。

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佈最廣的文化遺産,以其上下兩千年、縱橫數萬里的時空跨度,成為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築奇跡和無與倫比的文化景觀,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獨一無二的普遍價值。1961年起有關重要點段被分批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長城-八達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産。

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摸索實踐“北京經驗”

2016年6月,北京啟動箭扣長城一期搶險修繕工程。彼時,正值“長城應如何保護”的社會討論之中,箭扣長城的修繕引起了廣泛的輿論關注。北京通過專家實地調研,完善設計方案,委託北京市文物工程品質監督站現場監督管理,在保證長城本體結構安全的同時,保存了箭扣長城的原有風貌,贏得了公眾認可,為全國長城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示範的作用。此後,箭扣長城于2017年、2019年、2021年相繼開展了二期、三期、四期修繕工程。

2019年起,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北京在全國率先推進實施長城搶險加固工程,通過明確範圍、細化流程、確定標準等工作,建立專家庫諮詢制度,制定工程方案的審批程式,對長城保護模式進行理念和技術的進一步探索,以支頂加固為主要方式,重點解決排水不暢、坍塌滑落、墻體開裂等問題,最大程度長城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截至2022年6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北京長城搶險加固項目共計50項。這些搶險工程通過網路發佈、紀實電視片、現場交流、國內外學術會議等方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

2020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同意,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箭扣長城腳下掛牌成立,總結提升了箭扣長城保護理念和實踐經驗方法,旨在深入開展長城保護理念與技術的研究、實踐和推廣,對全國長城保護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推動效果。

2021年,為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工作的研究,解決長城保護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時間、技術、經費等諸多問題,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以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掛牌成立為契機,北京把工作重心由長城一般性保護工程向研究性修繕項目轉變,選取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和懷柔區箭扣長城為試點開展研究性修繕項目探索,通過以考古挖掘為開端,多學科研究為手段,數字化跟蹤記錄為保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展示利用為目的的實施方式,摸索“慢慢修長城,邊修邊研究”的經驗模式,力爭總結出一套長城保護修繕可複製、可推廣的北京經驗。

北京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前期工作成果

北京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從長城本體、長城病害以及長城賦存環境等三個方面開展研究,通過多學科融合參與、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經驗交流宣傳等工作,將“研究性”貫穿項目全過程,同時探索將長城保護工作“經驗性”與“科學性”相結合,將數字化跟蹤技術與實施效果評估與長城保護工作緊密銜接,是北京落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重要實踐項目,力爭通過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保護修繕項目能夠在國際遺産保護修復技術方面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該項目是以價值為本的文化遺産保護理念的創新實踐。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十分重視對文物本體的搶險和修繕保護,注重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相對地,對文物所內涵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和挖掘,影響了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認識、傳承和展示傳播。開展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是一種遺産保護理念在保護實踐中的探索,是為更全面深入立體認識長城價值,是為了讓長城精神更好融入當代生活、助力文化自信建設,是為了進一步增強長城遺産的國際影響力。

長城考古工作是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的第一步,是以配合長城保護方案的制定為主要目標,具體內容為明確長城建築四至、建築形制、建築材料、建築工藝和工程作法、建築間的時代早晚關係。嘗試明確導致長城産生各類病害的根源,為科學編制保護方案提供全面、系統、科學的依據。

據介紹,北京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目前取得的工作進展如下:

1.明確了延慶3、4號敵臺的地基作法。兩座敵臺在營建前均在原山體岩石上開鑿基槽,其中4號敵臺因距離山崖較近,先將山崖岩石劈鑿後,再開鑿基槽。上述作法尚屬首次發現。

2.明確了3、4號敵臺的建築形制。考古發掘基本復原了敵臺的建築形制,顯示與周圍的2號、5號敵臺基本一致,屬同一時間段營建。

3.明確了長城廢棄後的狀態,特別是4號敵臺的坍塌過程。

4.明確了該段長城墻體的地基作法,3座敵臺所連接的3段長城墻體地基作法有3種。種類豐富。

5.明確了登城便門的建築形制與結構。

6.明確了植被對長城建築的影響,為今後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參照。

7.本次延慶大莊科研究性修繕工程項目將前期專業性、規範性的考古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其意義還在於實際工作體現“長城是古建築與古遺址兩種遺存形態並存、以古遺址遺存形態為主的文化遺産”,通過規範化的考古工作改變以往簡單的將長城視為建築,將坍塌部分視為“建築渣土”進行清理的粗礦做法,認真的對待全部的遺跡現象。

8.本次的考古將與後續的勘察修繕緊密結合,對考古清理的所有建築構件及材料進行有序分類碼放,儘量對應前期勘察的分段釘樁,以便後續修繕中的構件歸位更加接近初始情況。

9.本次考古除注意遺跡遺存資訊外,還將努力辨識敵臺或墻體殘損至坍塌的時序、形態,探尋其可能的損毀的原因,為修復工程“度”的把控提供可能的依據。

10.本次考古過程中將儘量開展多專業學科之間的交流溝通,共同研究,從而打破專業自身固有的認知方式,共同研究大莊科長城形制、建造工藝乃至材料加工、殘損及病因,並探討後期修繕加固方法。

11.考古工作的全過程影像記錄將幫助後期總結回顧、發現問題,為將來的磚石質長城考古工作提供幫助。

1號便門考古前(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1號便門考古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2號便門考古前(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2號便門考古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3號便門考古前(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3號便門考古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3號敵臺考古前(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3號敵臺考古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4號敵臺考古前(東向西)(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4號敵臺考古後(東向西)(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