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青年演員挑梁主演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10月30日亮相曹禺劇場

發佈時間:2021-10-13 09:29: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10月13日訊 10月12日,北京人藝曹禺劇場“開幕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青年導演閆銳攜全青年演員陣容金漢、張可盈、付瑤、雷佳、連旭東、魏嘉誠等首度與媒體見面。作為“新劇場”裏的又一次新嘗試,《原野》將帶給觀眾一種青年創作者的舞臺視角和曹禺經典劇作的永恒魅力。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攝影:李春光)

老作品新呈現——以青年視角詮釋生命命題

從《日出》《雷雨》到此次上演的《原野》,北京人藝用一系列曹禺經典作品的新呈現體現了一種開放與創新的態度,讓觀眾感受經典是演不盡,説不完的。在青年導演閆銳看來,“一戲一魂”是曹禺作品最大的魅力,抓住戲魂,就奠定了作品的風格和樣式。“《原野》是曹禺作品中,比較少見的以農村為創作背景的作品,從文本上就具有表現主義和象徵主義的手法,對二度創作來説,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和多種可能性。”閆銳表示。讓觀眾去感受充滿“泥土”感的原始生命力,“回歸人的本性,將人對於生的渴望和死的釋懷這一宏大的生命命題,通過青年人的視角去表現出來,體現時代感,呈現最真誠質樸的舞臺表達。”

寫意與寫實結合——表現心理時空,體現神秘氛圍

一直以來,《原野》被廣泛認為是曹禺先生筆下“最難演”的一部作品,劇中既有對人性深刻的挖掘與反思,又充滿了象徵與表意的神秘感。因此新排《原野》從內容到形式上,都運用了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將空間,心理和現實意象進行外化展現。“我們在舞臺上,其實在展現天、地、人之間的關係。”閆銳表示,通過演員表演和舞臺手段,實現一種心理感受與周圍環境的相互融合。而其中,神秘感與恐懼感則貫穿始終,營造出一種屬於《原野》的特有氛圍,正如評論家在談到《原野》時所説,“在這裡,恐懼是一條不顯形的花蛇”。讓觀眾能夠融入其中,去感知氛圍,從而進入劇中人的精神世界。

青年一代的舞臺亮相——去到“那黃金子鋪地的地方”

此次新排《原野》著實體現了北京人藝的青年創作團隊的舞臺能量。他們當中有新入院不久的新生力量,也有在人藝舞臺上不斷積累和成熟的青年一代。作為第一次獨立在北京人藝執導大戲的青年導演,閆銳之前不僅有一系列觀眾熟悉和喜愛的舞臺形象,更因聯合導演並主演《名優之死》而受到廣泛關注。

飾演仇虎的金漢,近年來,隨著《茶館》中的二德子、《雷雨》中的魯大海、《駱駝祥子》中的祥子等角色而被觀眾熟知和認可;花金子的扮演者張可盈,是今年才加入劇院的新人,第一次挑梁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值得觀眾期待;飾演焦母的付瑤,在舞臺上有著多變的角色類型,曾在《玩偶之家》《催眠》《社區居委會》等中外劇目中都有上佳表現;而青年演員雷佳與《原野》更有著不解的緣分,曾在上一版《原野》中飾演過白傻子的他此次出演了焦大星一角。作為劇組中的青年“老將”,他在舞臺上的多年打磨和飾演不同角色的舞臺曆練,都成為此次演出的積澱;再加上連旭東飾演的常五爺,魏嘉誠飾演的白傻子,他們組成的創作團隊身上既有年輕的活力也充滿了面對挑戰的勇氣。

這樣的組合讓新排《原野》不僅是一部觀眾熟知的作品,還是一組新鮮又熟悉的舞臺面孔。談及如何創作,這群年輕人用了劇中人物的臺詞去到“那黃金子鋪地的地方。”在排練過程中,彼此交流,共同探討,充滿勁頭兒地奔向自己的“詩和遠方”。相信通過作品能夠讓觀眾看到年輕人身上的創作力量。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將於10月30日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與觀眾見面。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舉辦媒體見面會(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新排《原野》排練劇照(攝影:李春光)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