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雲陽:做實食品産業聚鏈強鏈穩鏈“大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02 16:07:18 編輯:珍珍

今年以來,重慶市雲陽縣圍繞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提出“加快推動“十鏈産業·千億製造’高品質發展”的目標。隨著“十鏈産業·千億製造”的縱深推進,一大批惠企政策落地實施,産業耦合成鏈、項目聚鏈成群的發展態勢也愈發明顯。為進一步凝聚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十鏈産業·千億製造》,助推雲陽縣域經濟發展壯大。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近年來,雲陽縣統籌推進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將食品及農産品加工作為全縣“十鏈産業·千億製造”的重點支柱産業,突出融合為先、品牌驅動、嚴管壓艙,千方百計做實食品産業聚鏈強鏈穩鏈這篇“大文章”。

在日前召開的第十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資訊工作交流大會暨全國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上,雲陽縣《聚焦“融、品、嚴”做好食品産業聚鏈強鏈穩鏈“大文章”》被評為2023年度“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十佳案例,是我市唯一入選案例的區縣。

image.png

堅持融合為先 

推動食品産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

重慶市全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大米和白酒生産、銷售的一家小微企業。2020年下半年,在廣州做生意的王德全、王德雙兄弟回鄉創業。兄弟倆在大陽鎮雞鳴村承包了1100畝耕地種水稻,準備種産銷一體化路子。

“這條路怎樣才能走得穩、走得好、走得合法?營業執照怎麼辦理?食品生産許可證怎麼辦理?”兄弟倆遇到了難題。

得知這一情況後,縣市場監管局主動介入,指導兄弟倆通過“渝快辦”線上申辦營業執照,同時現場指導他們做好選址佈局、廠房設計、制度建設等前期工作。2022年3月17日,重慶市全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現場核查,成功取得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登記證。

企業的生産問題解決了,但是銷售渠道又成了王德全心中的一塊石頭。2022年6月中旬,王德全給南溪市場監管所負責人打電話:“我們公司的大米想進商超,但對方讓我們提供食品生産許可證。我們聯繫外省商家,他們説小作坊要備案。我擔心到外省銷售會被查處。”

“各地關於小作坊的地方法規有所不同,小作坊食品進大中型商超方面存在一定阻力。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幫助企業提檔升級,取得食品生産許可證。”李林介紹,於是他們邀請專家對該公司原料查驗、過程關鍵控制環節、實驗室設計裝修、出廠檢驗必備儀器設備及使用等“一對一”培訓考核,幫助企業建立食品品質安全管理制度和風險防控清單等。

2022年7月1日,該公司全面完成廠房硬體升級、人員配備、品質管理制度建立、試製産品檢驗等工作,向縣市場監管局提交食品生産許可申請。7月5日公司通過了專家組現場核查,取得了食品生産許可證。

此後,在市場監管部門的“點對點”幫扶指導下,該公司又取得了白酒小作坊登記證,公司利用大米加工産生的碎米等副産物作為原料,釀造白酒,有效延伸了産業鏈。 

image.png

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市場監管部門既是市場主體的監管者,也是市場主體的服務者。縣市場監管局立足“大山區大庫區”特點,建立了立體服務機制,構建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內外聯動的“大服務”格局。

“機制融合使得服務對象全覆蓋。對外,我們與鄉鎮(街道)、招商引資部門建立資訊互通機制,及時掌握縣內食品産業投資資訊,精確定位所需服務的具體事項;對內建立‘科+所+隊’聯合聯動機制,建立服務台賬,確保幫有結果、扶有成效。”縣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産科科長陽春梅介紹,自2022年以來,全縣通過融合機制為縣內178戶食品及農産品生産加工主體提供具體事項服務295次。

同時,縣市場監管局採取科室、市場監管所、技術專家“三方”聯動技術融合,“線上”和“線下”雙線融合模式,為食品生産企業和小作坊提供便捷服務,切實解決申證人“折返跑”“重建重改成本高”等堵點難點問題,實現效果效率“雙效”提升。2022年以來,持續培育以糧油産品、肉製品、調味品為主的食品産業,為食品企業和小作坊免費提供選址佈局服務260次,免費設計圖紙180余張,指導27個小作坊和3家食品生産企業提檔升級創建示範單位,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産值達到27.8億元,同比增長15.8%。2023年,全縣食品及農産品加工市場主體達到1405戶,其中食品及農産品加工企業792戶,佔56.4%,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集群初步形成。

image.png

堅持品牌驅動 

激發食品産業內生動力,強鏈壯群

又是一年菊花香。眼下,位於盤龍街道的三峽陽菊生態園內,300多個品種的菊花競相開放,各色秋菊爭奇鬥艷,繽紛奪目,市民遊客徜徉其間,盡享秋日美好。

作為一家以菊花全産業鏈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企業,雲陽蕓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有機菊花種植、精深加工和銷售。從一朵小小的菊花華麗蛻變,三峽陽菊已經成為了一個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

“我們建立了標準化的種植基地,形成了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菊花産業鏈,還讓現代農業産業園變成了景區,實現品牌全面發展。”雲陽縣蕓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雪梅介紹道。

目前,雲陽縣蕓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形成中藥原料、菊花飲品、菊花餅為代表的快消品、菊花用品四大系列産品,年加工三峽陽菊幹花超2000噸,並先後獲得中國、歐盟、美國和日本有機食品認證,獲得中國國家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認證及美國FDA認證,産品遠銷北美、新加坡、南韓等地,年産值超2億元。

三峽陽菊品牌化發展是雲陽縣食品産業鏈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雲陽“土特産”的潛力不斷被挖掘,這些産品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品質提升等一系列舉措,為産品發展賦能增效,讓優質農業品牌“立起來、亮起來、強起來”,既推動了鄉村的産業發展,也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雲陽縣已成功創建龍缸茶葉、泥溪黑木耳、三峽陽菊等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柑橘、辣椒、油橄欖和三峽雲菊等市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2022年,成功發佈《雲陽鮮面》《三峽陽菊》團體標準,32.6%的食品生産企業制定備案企業標準,45.5%的規上食品生産企業通過HACCP、ISO22000等各類品質管理體系認證。

為支援引導企業加大新産品研發投入,注重工藝提升,以品牌打造提升産品綜合競爭力,雲陽縣強化政策扶持促産擴銷,制定出臺《雲陽縣智慧財産權資助和獎勵暫行辦法》《雲陽縣農業産業扶持政策》等,加大了對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2022年通過“免申即享”兌現食品生産主體智慧財産權獎補253家,覆蓋97%的受獎補食品生産主體。

目前,雲陽縣已建立重慶市首批、雲陽首個商標品牌指導站,正在進一步延展商標品牌服務觸角。全縣食品及農産品主體註冊商標佔全縣註冊商標總量的32.2%,“雲陽紅橙”“雲陽烏天麻”“雲陽小茴”等地理標誌商標和“三峽雲菊”“三峽雲海”“宏霖食品”等馬德里商標差異化培育,助力産業發展呈現地域特色品牌效應。

與此同時,雲陽縣還依託覆蓋全産業、全品種、全門類的“天生雲陽”區域公用品牌,採取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母子”結合品牌模式開拓市場,讓“天生雲陽”産品成功走出國門,享譽世界,截至目前銷售額突破150億元,正在著力打造“中國馳名商標”,以優質品種供給助力消費升級新趨勢正逐步顯現。

image.png

堅持嚴管壓艙 

構建食品産業共治體系,穩鏈固群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礎保障和頭等大事。通過科技賦能,雲陽使“後廚”成為了可視、可感、可知的“透明廚房”。

在雲陽縣實驗中學監控室,筆者看到,通過監控,學校廚房的食材品質、衛生狀況、實際操作等都一目了然。同時為保障師生的食品安全,縣市場監管局不定時抽查全縣各學校食堂內的食品購買、留樣、加工、出售等各個環節,全力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升級‘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實現了對食品生産加工全過程的可見、可感、可知。”學校有關負責人朱長清介紹,目前,學校接入了“重慶陽光食品”APP,借助“AI識別”系統,他們的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師生也吃得更安心、更放心。

科技加持讓消費者可知、可感,市場監管部門監管也更有力度。在縣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科,工作人員可以通過“AI識別”喊話,讓食品安全實現“雲監管”。

“通過‘AI識別’,可以對廚房加工操作畫面進行智慧識別,提取從業人員未佩戴口罩、未穿戴工作服、加工區域出現有害生物等風險畫面,並在系統內進行風險預警,實現全天 24小時的值守。”縣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科科長劉祖海介紹,依託“重慶陽光食品”APP,全縣95%的食品生産經營企業全面入駐,建成了“網際網路+明廚亮灶+AI識別”廚房1100余戶,實現“一老一小”、大型餐飲服務單位全覆蓋。

image.png

近年來,雲陽通過搭建“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治理體系,實現了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有機融合。出臺《雲陽縣小微食品生産企業共用檢驗室建設試點工作實施細則》,指導鏈上企業共建共用實驗室,提供全産業鏈檢驗檢測服務。全縣食品主體全覆蓋配備食品安全員、食品安全總監,壓緊壓實全鏈條主體責任。推廣運作“重慶陽光食品”APP,食品生産經營企業全面入駐。“網際網路+明廚亮灶+AI識別”數字監管體系化運轉,實現風險隱患精準識別、及時預警、閉環化解。運用“智慧食品安全監管服務平臺”,實現全過程網路留痕、全鏈條閉環管理、全環節社會監督。

下一步,雲陽將全面提升縣域食品安全監管和餐飲服務水準,借助科技優勢,健全長效監管機制,通過示範引領推動餐飲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以高效能的市場監管服務助力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高品質發展。(劉婷/文 雲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