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決戰決勝姿態衝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戰——重慶市區縣委書記和部門一把手例會交流發言摘登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10-24 10:22:12 編輯:珍珍

編者按

10月23日,市委召開區縣委書記和部門一把手例會,交流經驗做法,搜尋短板不足,進一步激發全市上下幹事創業動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會上,重慶高新區、江北、長壽、江津、永川、璧山、潼南、忠縣、彭水等區縣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以下是發言摘登。

以數字化變革塑造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市政府副市長,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安疆

科學城高新區更加突出“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工作導向,全力添措施、促創新、轉動能,前三季度GDP增長8.6%,固投增長19.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8.7%,規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增長27.3%。

一、培育壯大數字産業集群。加快完善資訊基礎設施。重慶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投用,中國電信數字産業基地加快建設。引育優質數字經濟企業。主動向企業開放政務應用場景,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新增軟信企業607家,軟信服務營收增長34.9%。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增數字化生産線84條、數字化車間13個,技改後平均生産效率提高41%。2個項目入選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

二、加快構築數智科創高地。集聚數智科創平臺。新增科創平臺6個,數智科技領域市級以上研發平臺增至73個。壯大數智科創主體。科學谷數智科創園開園,已集聚領軍企業18家。全區新增科技型企業965家,新入庫高新技術企業98家,其中數智科技領域佔比均超70%。産出數智科創成果。取得數智科技引領性成果9項,4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三、全面提升數字治理效能。基層智治體系全面貫通。建成並上線區級城市運作和治理中心,10個鎮街全覆蓋建成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全市率先實現鎮街“一支隊伍管執法”,累計處理事件3.1萬件,時間平均壓減約1/3。特色應用“一件事”加快生成。全市先行先試13個“一件事”特色場景,上線高頻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套餐38項,辦理效率提升50%以上。

圍著企業轉盯著項目幹

全力扛起經濟“穩進增效”的責任擔當

江北區委書記滕宏偉

江北區持續彰顯動力引擎作用,前三季度GDP增長6.2%、居中心城區第一,社零增速居全市(行政區)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口徑稅收、區級稅收總量和收入品質居全市(行政區)第一。

一、夯實“三大支柱”,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立足金融、商貿、工業優勢賽道,金融業突出“功能帶資金”,當季新引進畢馬威資産評估等4家機構,升級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投用西部金融培訓中心;商貿業聚焦“人氣帶商氣”,中環萬象城進入主體施工,“成渝雙城消費節”精彩亮相,商品銷售總額突破5500億;製造業注重“鏈主帶鏈條”,圍繞“22411”製造業集群體系,強化鏈主帶動、鏈鏈融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心城區第1。

二、激活“三大動能”,強化經濟增長“支撐力”。推動數字賦能提效、開放聚合資源、項目牽引帶動,揭牌數字重慶應用開發中心,引進360西部總部、抖音集團懂車族全國總部;招商落戶中煤集團等“世界500強”8個,進出口總額增量全市第1;專班推進北濱路東延伸段等項目,舉辦優質土地推介會,今年出讓土地3宗。

三、做優“三大環境”,跑出經濟增長“加速度”。聚焦營商環境惠民有感、社會環境治理有效、幹事環境擔當有為,做實“百千萬”聯繫服務市場主體全覆蓋,入選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推動三級數字化城市運作和治理中心業務貫通,信訪總量、刑事發案、火災事故實現“三下降”;紮實開展主題教育,營造唯實爭先濃厚氛圍,奮力交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高分報表。

凝心鑄魂唯實爭先

全力推動高品質發展

長壽區委書記劉小強

長壽區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引領,凝心鑄魂、唯實爭先,全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前三季度,GDP增長7.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固投增長10.8%。

一、牽住重大項目“牛鼻子”,積蓄工業高品質發展勢能。存量增量兩促進。巴斯夫二期等19個項目增資擴産、追加投資81億元,實施技改項目165個,引進新材料産業鏈項目62個。結構效益兩手抓。引進戰略性新興項目17個、佔工業引資43.1%,新簽約外資項目3個、到位4620萬美元,民間投資、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2.2%、119.6%。深化“畝均效益改革”,規上企業畝均增加值增長4.5%。服務保障兩提升。探索數字重慶項目管理“一件事”,容缺審批材料46件,壓減項目落地時間80%以上。

二、提升區域發展承載力,力促市場主體倍增。厚植産業生態。促進“産業+科技+金融+人才”貫通,打造長壽産融中心,“鯤鵬計劃”培訓領軍企業人才50名。推動擴量提質。實施“十百千萬”領航行動,新發展市場主體9250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8家,上榜重慶百強民營企業8家。完善功能佈局。引進瓦裏安打造國際一流癌症防治中心,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幸福長壽示範區。

三、築牢鄉村振興“壓艙石”,建設幸福大美鄉村。築牢綠水青山本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保護規劃,桃花溪納入水利部全國15條幸福河流創建。推動農文旅城融合。攜手紅樹林集團共建大洪湖零碳康養旅遊度假地,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打造數字農田伏羲系統。培育自然長壽品牌。引進北農大50萬套智慧蛋雞全産業鏈項目,長壽柚成功亮相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

高水準建強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

助力服務重慶建設新時代內陸開放高地

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

江津區錨定“建強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目標,一體打造“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臺、大産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29.54億元、增長7%。

一、以大視野推動通道能級大提升。珞璜港列入國家第四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啟動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兩條集裝箱線改造工程,建設一體化海關監管平臺,啟動小南埡智慧貨站建設,通道物流成本下降15%。建成投用小南埡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珞璜港進境糧食轉机碼頭、蘭家沱進境糧食轉机碼頭。開通中老、中越等10條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今年以來,開行862列、增長157.3%,連續兩年在貨量、貨值上實現翻番。

二、以大手筆推動産業能級大提升。依託“大通道”集聚“大産業”,今年以來新引進50億以上項目6個、全國50強物流企業8家,協議引資822億元。推動“運貿一體化”,穩定開行以汽摩、通機、農機為主的企業定制班列,帶動潤通水泵出口11萬餘臺、威馬微耕機出口2萬餘臺,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聯合長安汽車等企業,打造平行進口汽車綜合整合平臺。中國西部(重慶)東盟商品分撥中心加快建設,今年以來銷售東盟進口水果3萬餘噸。

三、以大格局推動經貿能級大提升。推動中新重慶樞紐港産業園建設,力爭年底開工建設中冶賽迪先進機電裝備及數字物流産業園。在寮國建立海外倉,與泰石油公司、那塔林集團實現戰略合作,打造中國—東盟進出口商品集採分銷基地。創新“園港城”合一的開發區體制改革,建立雙向跨境産業鏈供應鏈合作機制,帶動效率變革。

堅持工業立區製造強區

加快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

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

永川區認真貫徹主題教育總要求,深入落實重慶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著力構建“2515”産業集群體系,加快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前三季度,全區GDP增長8%,排主城都市區第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

一、培育産業集群,增強發展能級。一是強化“雙招雙引”,做大增量。簽約工業項目61個、正式合同額633億元,成功舉辦中國首屆智慧汽車應用場景挑戰賽,工廠化生産影視劇。二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存量。深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工業技改投資總量、佔比排名全市第1。三是狠抓項目建設,加速放量。深化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一批項目開工投産達産,新增年産值240億元。

二、提升産業園區,夯實發展載體。一是推動産業園區化。加快建設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産業園,園區集聚度達到89.6%。二是推動運營市場化。實行園區“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促進“四鏈”融合。三是推動服務專業化。深化區領導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全面“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市場主體新發展率進一步提升。

三、優化産業生態,打造發展高地。一是強化改革創新。大力推行“畝均效益”改革;高新技術、科技型企業“雙倍增”任務完成101%、135%。二是強化人才支撐。西部職教基地院校專業與雙城經濟圈産業匹配度達到72%。三是強化要素保障。推動綜合交通樞紐提速建設,增強能源、水利等保障能力,強化“標準地”供應,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增長370%。

深化改革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

璧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江志斌

璧山區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把主題教育同中心工作統籌起來,堅持創新引領,深化改革求變,凝聚強大動能,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三季度,全區地區生産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稅收收入分別增長7%、8.6%、13.9%、81.7%。

一、以改革促創新,激活發展動能。拓展創新平臺空間。組建“指揮長+主責部門+區屬國企”開發團隊,重塑開發區體系架構,推行“一區多園”發展模式。發展研究院經濟。推廣“研究院+産業園+基金”發展路徑,培育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82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打造西南地區首個電子産品研發中試共用基地。

二、以改革促增長,提升發展勢能。抓好招商引資。圍繞“33618”發展定位,開展以商招商、駐外招商、産業鏈招商,1—9月,簽約項目134個,投資額742.5億元、增長41.9%。做好企業培育。實施四大産業培育工程,規上工業企業472家,4家企業入選2023重慶民營企業100強。助企開拓市場。組團赴俄羅斯、新加坡等地開展經貿活動,1—9月,進出口總額增長62.8%,比亞迪“刀片電池”出口額22.8億元。

三、以改革促轉型,釋放發展潛能。向高端化蝶變。靶向突破半導體晶片等領域核心技術和關鍵工藝,康佳MLED商顯線實現量産。向智慧化迭代。開展“百企技改升級”專項行動,完成智慧化改造項目330個,培育智慧工廠8個、數字化車間65個。向綠色化轉型。推行産業負面清單制,加快建設綠色新型材料産業園、迴圈經濟産業園,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工廠17家。

全方位重塑耕地保護工作體系

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

潼南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成群

潼南區把高品質耕地保護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試金石,著力構建數量、品質、效益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新格局。1—9月,全區凈增耕地5860畝,糧食産量增長2.38%,農業增加值增長4.6%,GDP增長7.1%、全市第6。

一、堅持“保總量”和“提品質”雙線耦合,守牢耕保紅線。強化一貫到底,制定4張清單,完善6項機制,已完成全年耕地恢復目標任務88%。堅決動真碰硬,在全市率先航攝0.2米解析度高清影像,率先啟用“渝耕保”線上監測。開展全域整治,列為全市首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獲批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二、堅持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全面提升耕地效益。突出科技引領,加快建設重慶(潼南)農科城,獲評全國油菜制種大縣。集約化發展設施農業,平均畝産提高20%。突出改革求變,耕地流轉率達52%,在全市率先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跨區開展農機服務500余萬畝次。突出數字賦能,在全市率先建成“數字農業一張圖”,“慧養雞”上線運作,建成特色經果品種園物聯網系統、油菜數據採集系統。

三、堅持鞏固成果和共同富裕雙向發力,讓耕保成效更多惠及農民群眾。聯通金融鏈,創新“擔保公司+金融機構+經營主體”協同機制,“7·28”百年一遇特大洪災後及時理賠2247萬元。夯實産業鏈,打造潼南檸檬中國第一品牌,發展“我在潼南有塊地、有塊田、有棵樹、有頭豬、有壇酒”共用田園220個;創新聯村聯耕模式,37個試點村農戶年均增收2萬元。織密利益鏈,推行“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13.7萬村民土地入股;組建10家區域性土地合作社,與大型企業合作形成20余條穩定供應鏈。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奮力交出強縣富民高分報表

忠縣縣委書記李電

忠縣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落實市委書記袁家軍調研忠縣指示要求,紮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1—9月GDP增長6.6%。

一、用好存量與增量“辯證法”,高品質推進産業綠色轉型。在存量上扶大扶強。支援特瑞新能源、天地藥業等企業開展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建成數字化車間12個、國家級和市級綠色工廠各1個,鋰電産業集群被認定為2023年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烏楊工業園區成功創建市級綠色園區。在增量上招大招強。強化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管控,實施“三長一專員”招商機制,引進萬順場儲氣庫100億級項目1個、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等50億級項目2個。

二、聚焦産業與生態“兩興旺”,高品質推進生態價值轉化。推動産業生態化。發展柑橘等生態産業55.2萬畝,綜合産值60.5億元,提高森林覆蓋率12個百分點,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3441元。推動生態産業化。做大森林康養、農産品精深加工等産業,大力發展“強村公司”,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成功創建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瑞竹竹纖維環保食具獲2023年國際竹業品牌博覽會金獎。

三、奏響保護與開發“協奏曲”,高品質推進文旅深度融合。高水準保護文化遺産。保護用活長江文化遺産,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成為長江三峽首個開園的考古遺址公園。高品質開發旅遊資源。全面融入巴蜀文旅走廊,深入開展“忠州八景新景開·忠義之城請您來”系列活動,加快建設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知名目的地,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步伐。

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

積極探索山區強縣富民的現代化新路子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石強

彭水自治縣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以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推動強縣富民見行見效,前三季度GDP增長8.3%、居全市區縣第一。

一、聚焦守住底線,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化“六訪六幫”固底板,健全“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動態清零和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無返貧和新致貧。做特“一主兩輔”産業促增收,紅薯全産業鏈産值8億元,在地中藥材10萬畝,畜牧業産值10.2億元,脫貧人口收入增長8.3%。開展“三查三訪三評”提質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居全市綜合比拼榜前列。

二、聚焦全面振興,著力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推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示範,前三季度招商引資落地項目46個,到位資金14.4億元。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連續五年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前三季度接待遊客數量、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增長61.5%、63.8%。推動城鄉協同發展,引進9家央企推動城市更新提升,實施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項目28個,水、空氣品質居全市前列。

三、聚焦黨建統領,著力提升整體智治效能。提高黨的領導力組織力,紮實開展主題教育,實行市管幹部“三聯繫兩包保一專班一牽頭”制度,推行“四個一線”工作法,形成比學趕超、唯實爭先良好氛圍。打造新時代“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全部清零、50萬元以上12個。推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落實“141”基層智治體系,上榜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全國優秀案例,平安報表居全市第三。(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