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秋種關鍵時節,也是播種秋馬鈴薯最適宜的季節。進入10月以來,為搶抓秋馬鈴薯適時播種,重慶市雲陽縣農業農村委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蹲點負責技術指導,按照“茬口銜接”的理念,充分利用大豆玉米(高粱)帶狀複合種植收穫後的茬口空閒、坡臺地等,重點選擇中早熟脫毒種薯,不斷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增加糧食産量。
“大家動作要快,抓緊把這批洋芋種子播下去。”地不留空、季不留閒。10月7日,在雲陽縣鳳鳴鎮秋馬鈴薯單産提升行動項目種植基地,村民們趁著天氣晴好,忙著翻土、播種、施肥,搶時播種秋馬鈴薯。大家三人一群、兩人一組,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秋洋芋生長期短,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這兩天溫度合適,適合下種。”正在田間指導村民栽種秋洋芋的雲陽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劉華説道。
吳建軍作為種糧大戶,他在鳳橋社區流轉了60多畝土地,今年在雲陽縣農業農村委的鼓勵和支援下,他將土地用作種植秋馬鈴薯。“在春大豆、春玉米收割過後,為了讓土地不荒蕪不成為冬閒地,我種了60余畝秋馬鈴薯,預計畝産可以達到兩千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估計,除去成本,每畝純收入可以達到一千元左右,這樣既利用了土地資源,也增加了我們收益。”種糧大戶吳建軍説。
據介紹,秋馬鈴薯是充分利用豐富的溫光資源和春季作物秋收後的茬口空檔種植的一種短生育期作物,可以將種植戶的畝純收入從幾百元提高到一千元以上。這次播種的秋馬鈴薯採用起壟栽培,起壟栽培可以增加土層厚度,便於排水,更有利於增強秋馬鈴薯抗旱力,壟作比平作增産在20%以上。“我們推廣的主要技術是一推三改:即推廣商品性好、市場適銷對路的早熟品種、改種植戶傳統的平作為壟作;改過去傳統的稀大窩為雙行錯窩密植;改隨意用肥為使用高鉀硫基型馬鈴薯專用複合肥。”劉華介紹道。
雲陽縣是以水稻和玉米生産為主的糧油生産大縣,每年水稻和玉米收割後,當地土地有2至3個月的空檔期,種植秋馬鈴薯能增加土地利用率,實現增産增收。今年,雲陽縣將通過選用良種、提高播種密度、配方施肥等技術措施,指導全縣秋馬鈴薯穩産高産。全縣秋馬鈴薯種植面積13萬餘畝,産量15萬餘噸,産值2億元以上。
劉華表示,通過秋馬鈴薯單産提升項目,可有效提高雲陽縣13萬餘畝秋馬鈴薯的種植水準,將畝産量從1500公斤左右,提高到2000公斤以上。(譚啟雲/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