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經濟脊梁”引領新重慶高品質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0-09 10:57:18 編輯:李柯佑

編者按:新重慶高品質發展靠誰領航?答案是2023年重慶企業100強!9月26日,2023重慶企業100強重磅發佈,誕生了新的重慶企業百強以及製造業百強、服務業百強。這已是重慶市第20年連續發佈百強企業。20年來,重慶百強企業入圍門檻成倍提升,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資産規模快速增長,這些企業已然成為重慶市各行各業的標桿,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脊梁”。自2015年起,重慶市每年還會評選表彰涉及不同行業小類的40名重慶市優秀企業家。他們引領企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為國家經濟建設為重慶經濟高品質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面對國內經濟轉型的機遇和國際複雜局勢的挑戰,重慶的“經濟脊梁”還好嗎?我們將通過系列的報道逐一呈現出鏗鏘有力的答案。由中國網新重慶外宣平臺攜手重慶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和重慶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共同開展的“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重慶經濟脊梁’引領新重慶高品質發展”大型系列報道活動正式啟動。陸續回訪自2015年起評選出的重慶市優秀企業家及製造業、服務業百強企業,聆聽他們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時代,創新思路轉型發展、敢打敢拼主動作為、知難而上加大研發、行業標桿引領發展的故事,通過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報道,共同感受“重慶經濟脊梁”的責任與擔當,進一步弘揚新時代渝商的企業家精神。敬請關注。


image.png

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燈火通明。郭晉 攝

上半年,重慶實現GDP14345.95億元,同比增長4.6%。繼2022年後,重慶仍領先廣州,奪得中國經濟第四城。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數字化重慶、構建“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

站在“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起點,重慶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重大舉措,進一步釋放重慶發展活力潛力,凝聚各方合力推動重慶這艘巨輪破浪前行。

其中,有一支重要的力量——高素質的渝商隊伍。

他們帶領企業更新觀念,直面變革,探索新路子,激發新動能,實現新突破,成為行業産業轉型升級浪潮中的重要推動者和引領者。

image.png

果園港集裝箱碼頭。藍天 攝

看魄力丨科技驅動創新,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大研發投入,是助推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歷年來重慶市製造業百強、服務業百強企業發展情況來看,呈現出“研發投入不斷加大,研發強度平穩提升”的穩步增長態勢。分析2023年《重慶百強企業發展報告》顯示,100強企業2022年研發投入330.3億元,較上年增加7.65%,研發投入強度達1.39%,較上年增強0.2個百分點。

image.png

重慶兩江新區。楊起帆 攝

“越是緊縮的時期,越要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和高端研發人才的引入。”身處巨變的時代,技術、産品乃至商業模式的代際更疊愈加頻繁且週期越來越短。不少重慶市優秀企業家和百強企業負責人敏感地意識到,增量時代一去不復返,面對國際複雜局勢和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必須冷靜下來勇敢思考變革,通過科技創新驅動企業內生力量。

這,是唯一選擇。

研發是“把錢變成知識”,而創新則是“把知識變成更多的錢”。

為了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早在2015年,重慶市就出臺《關於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明確指出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推動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2月23日,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明炬在市科技創新工作會上介紹,重慶市將加快促進科技、産業、金融、人才良性迴圈,力爭今年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35%左右,科技型企業超過4.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0家。

image.png

榮昌眼鏡園區。

重慶各區縣也紛紛出臺措施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理念,用足用好各項政策,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

大足區專門出臺“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績效激勵辦法”,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最高獎勵500萬元。

榮昌區發佈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激勵政策,通過重金獎勵激發創新主體研發投入。對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的企業,單個項目最高獎勵100萬元,每個單位最高獎勵1000萬元。

江津區出臺科技創新促進高品質發展10條激勵政策,其中第一條就是“鼓勵加大研發投入”,對高新技術企業及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研院所)R&D當年投入經費按1%給予補助。

永川區在科技創新支撐産業發展激勵政策中明確,新認定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按照國撥資金1:1配套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一次性補助。

重慶高新區對新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將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

……

黨政的重視、支援和鼓勵,成為在渝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自主研發的推進器。

近年來,全市製造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大,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重慶市企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慶華介紹,在今年新出爐的重慶企業100強中,48戶製造業企業 2022年研發投入費用佔百強企業研發總投入的78.6%。其中研發投入超過3億元的企業有21戶。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有4戶,最高的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投入達83.8億元,其次是重慶小康控股有限公司,研發總投入為31.3億元。

image.png

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長安供圖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新汽車+新生態”戰略,加大研發投入,構建“雲-網-平臺-場景”全新商業模式,加速智慧化、軟體能力建設,目前已累計掌握智慧低碳技術500余項。通過研發,自主機板塊強勢煥新,成功推出10款全新車型。預計到2027年,長安汽車將在新汽車科技産業鏈累計投入超過1500億元,用於新能源及智慧化産業發展,其中研發投入將超過900億元。

總體來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領先於民營企業。但重慶也有不少民營企業的自主研發走在行業前沿。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下文,認定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作為重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海潤節能非常注重人才培養和科研投入,已建立海潤節能(水土)研産基地,健全各類專業實驗室,擁有以國內綠色建築、暖通工程專家團隊為代表的專業人才隊伍。其研究開發與創新水準在國內高端智慧環控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數字經濟時代悄然來臨,對企業研發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

數字化變革是重慶的“一把手工程”,是重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牽引和總抓手。不久前,重慶印發《重慶市工業企業以數字化為引領深化技術改造促進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2023—2027年)》明確將在機械製造、冶金等多個産業領域推進數字化轉型,並提出:力爭到2027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成長性規下工業企業均至少開展1次技術改造,累計新實施技術改造投資項目1萬個以上。

政策加持,利好不斷,數字化讓在渝企業擁有了科技革新驅動下的無限可能。

火熱開局的“新重慶”+數字化轉型的“經濟脊梁”=?

令人期待。

image.png

智慧化生産線

看擔當丨頭部企業引領,帶動産業穩步發展

新重慶,格外注重謀篇佈局。

今年6月5日,重慶在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大會上提出要著力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迭代升級製造業産業結構,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

3大萬億級主導産業集群: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資訊製造業、先進材料;

3大五千億級支柱産業集群:智慧裝備及智慧製造、食品及農産品加工、軟體資訊服務;

6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産業集群;

18個“新星”産業集群。

日前,為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將重慶建設成為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重慶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制定並印發《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打造“33618”的完整“施工圖”清晰呈現。

新佈局,吹響了重慶經濟快速發展的“衝鋒號”。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企業的“一枝獨秀”從來都不是春。重慶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發揮頭部企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市經信委牽頭,自2004年開始由重慶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對重慶企業百強進行排序,2015年評選表彰40名重慶市優秀企業家。每年,百強企業發佈和優秀企業家表彰,都是山城企業界的一件盛事。

image.png

長安汽車生産線。謝力/攝

“各行各業的重點企業幾乎全數躋身100強企業榜單,工業領域的汽車、摩托車、電子、裝備、醫藥、材料、消費品、能源等支柱産業的重點企業也都進入了100強企業榜單。”郭慶華介紹,近年來躋身百強的重慶頭部企業,在各種政策激勵下,勇挑責任與擔當,不僅在産業鏈上發揮牽引作用,還在積極帶動一個區域的産業聚集,形成集群效應。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宗申機車工業製造有限公司、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建峰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製造業、服務業各個領域,重慶不乏年營收超過50億的大企業。從2023重慶企業百強名單來看,營業收入超過百億的企業有58家。

怎樣從“一支獨秀”到全産業鏈精彩綻放?

image.png

長安民生物流數據運營平臺。長安民生物流供圖

2021年,重慶市召開製造業領軍企業培育暨“鏈長制”工作推進會,在汽摩、電子等重點行業篩選一批體量規模大、行業影響面廣、整體帶動力強和研發能力突出的企業,以及在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33條重點産業鏈中各自甄選1至3家“鏈主”企業,通過實施清單化管理、“一企一策”幫扶等,培育“領頭羊”企業。

2022年6月,為推動産業鏈供應鏈的鏈主企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重慶市出臺政策“幹貨”從引導企業開放供應鏈體系、開展上下游産品供需對接、聚焦産業生態和強化示範標桿推廣應用等4個方面,對鏈主企業予以扶持。

截至目前,在全市製造業領軍企業培育方面,重慶已確定了70個首批次重點培育企業。

在重慶,長安、上汽、東風、吉利、長城等國內頭部車企集聚。“推動全市建成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主導産業集群,長安汽車必須‘挑大梁’。”重慶汽車産業鏈“鏈長”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長安汽車積極引導新能源上下游優質企業、高精尖人才和相關資源向重慶聚集,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並協助重慶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補鏈強鏈。當前,長安汽車正在深入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智慧化“北斗天樞”計劃和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向科技公司轉型。力爭到2030年實現銷量500萬輛,實現收入5000億元,進入全球行業前十位。

作為重慶市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集群的龍頭企業,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從2018年以來,持續實現銷量、營收和利潤3類指標高速增長,成為全國五大啤酒公司中唯一在過去3年連續實現業績全面增長的啤酒企業。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帶動食品産業發展的同時,企業還將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下足功夫,包括實施“零碳足跡”“零水浪費”行動,做好工業節能減排、加快建設綠色製造體系。

image.png

汽車生産車間

頭部企業“引擎”轟鳴,下游企業協同共生、同頻共振,才能活力滿滿。

目前,行業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重慶百強企業發展報告分析認為,全國性的大型知名企業較少,且正向溢出效應不足,還需要在推動行業科技創新、“兩化”深度融合、提升産品品質標準方面努力。

新重慶開局如火如荼。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幹出新業績,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在全面改革創新上厚植新優勢,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上躍上新臺階……

挺起新重慶高品質發展的“經濟脊梁”,你們準備好了嗎?

(中國網新重慶特別策劃 郭輝 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