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老科協專家支農到地頭科學指導促增産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11 16:22:56 編輯:李柯佑

4月11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侶俸鎮文曲村的一大片旱地裏,一台中型播種機來回奔走播種玉米和大豆種子,“突突突”的聲響在地頭迴響。

文曲村的上千畝土地經過宜機化改造,地塊不僅大而且十分平整,加上溝渠、道路縱橫交錯,為機械化耕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上午9時許,銅梁區科協黨組書記柳建華和區老科協的農技專家出現在地頭,他們一大早就出發,走進生産第一線調研春播春種情況,指導田間科學管理。

“停下!停下!機播的行距有問題。”區老科協會員、高機農藝師何清中躬著身子查看機播的品質後叫停了機播,他指出存在寬行窄行不符合技術要求的問題,並手把手指導機手廖森校準機器後,再繼續實施機播。

侶俸鎮文曲村實施的玉米套種大豆示範,是國家農業農村部下達的糧食增産增收重點項目,200多畝面積將為來年大面積推廣這一耕作模式提供示範。

“高標準做好栽培管理是增産增收的保證。按照標準化栽培,玉米畝産400至450公斤,春大豆畝産120公斤,春大豆收後還可以種植一季秋大豆。要獲得高産,種植技術必須規範。”何清中説。

在地頭,農業專家就大春旱糧生産展開深入調研,通過現場查看秧苗的長勢,分析今年氣象,叮囑業主要抓住季節搶栽搶播,為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隨後,柳建華一行又趕到少雲鎮少雲村15社,現場指導業主規範化機播。

少雲15社屬於丘陵地型,上百畝的坡地被規劃種植高粱。業主抓住昨晚喜降春雨的時機,組織20多位農民工利用小型播種機搶時播種。

銅梁區老科協把10個優良品種送到業主手中後,走進地頭查看播種的品質,糾正播種技術不到位的地方,並給農民工講解下一步的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在一片玉米地裏,專家發現部分玉米苗長勢較差,通過對葉片色澤的分析,得知是施肥不均的原因所致,專家當即提出了彌補措施。

“區老科協不僅送良種到地頭,還傳授高産種植經驗,良種配良法,我們就按照專家將的意見辦。”農業公司現場管理人員周俊洪説。

在少雲鎮堰池村公路一側,幾百廂雜交水稻秧苗長勢喜人,遠遠望去,像鋪展在田疇的綠色詩行。

這片集中育苗地有50多畝,培育的秧苗能夠栽查500多畝田塊,是一家農業公司集約化經營的水稻種植項目。

農技專家仔細查看秧苗有無病害蟲斑,對起苗前科學施肥管水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並重點根據當前未下透雨部分田塊缺水的問題,向管理人員提出了抽水灌田、勻水薄水栽秧的避災措施。專家們的建議和意見讓業主受益匪淺。

“近日,重慶市老科協召開了鄉村振興交流會,要求各區縣老科協組織更多的老專家老科技工作者走進農業生産第一線,開展科技服務,為糧食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區老科協及時認真落實,組織農業專家深入到田間地頭,面對面、零距離指導農業産業特別是糧油生産,為農業增産增收做貢獻。”銅梁區老科協秘書長田時銘説。(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