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十載砥礪前行,十年春華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十年,也是重慶城鄉建設飛速發展、城鄉樣貌不斷迭新的十年。10月25日起,在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中國網新重慶推出“非凡十年城建答卷——2022年共話重慶城市建設這十年”專題欄目,全方位多層次地講述和展示重慶城鄉建設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本期報道:重慶渝中區
近年來,渝中區住建委積極順應城市發展新趨勢,統籌生産、生活、生態、安全需要,深化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城市更新,持續推動渝中城市高品質發展,努力在渝中區“四化”“四區”建設中貢獻力量。(四區:現代服務業引領區、歷史文化傳承區、創新開放窗口區、美好城市示範區;四化: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現代都市)。
在行動上下功夫 提升城市品質
過去十年以來,渝中區城市品質有了質的提升,城市之美直擊人心,讓市民、遊客擁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軌道建設加速推進。十年間,軌道1號線朝天門站、軌道6號線、軌道9號線陸續開通。目前,軌道5號線一期、軌道10號線二期、軌道18號線、軌道18號線北延伸段、軌道27號線正有序推進建設,其中10號線二期計劃于2022年底通車運營。成功推動軌道18號線延伸串聯十八梯、湖廣會館、朝天門等重點區域,彌補下半城軌道線網不足的遺憾,完成了《軌道交通26號線重慶站至江北城段工程可實施性研究》,積極爭取26號線在解放碑設站,上述項目與軌道1、2、3號線串聯成網,渝中區目前軌道交通密度達1.36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市第一。另外,曾家岩大橋、朝天門隧道、紅岩村嘉陵江大橋及紅岩村隧道項目建成投用,南紀門大橋、東水門大橋品質提升等項目計劃在2022年底完工、千廝門大橋品質提升項目計劃在2023年完工,極大豐富了市民出行通道。
整體提升“兩江四岸”優化岸線功能。大力推進19.1km沿線建設,實施兩江四岸項目9個。目前黃沙溪片區岸線提升、東儲段項目建成,為市民提供了親水休閒空間。朝天門片區整治安全隱患與維修加固工程、李子壩片區等7個項目正在建設。
持續完善山城步道慢行系統。半山崖線步道渝中區支線、西南大區步道、環城墻步道等市級步道基本建設完成,115公里“一帶六橫十六縱”步行系統基本形成,依託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特色老社區為路徑串聯文旅資源,以“山水遊”、“都市遊”、“文化遊”三大主題推出步道遊線,“慢行城市”氛圍進一步烘托,渝中區集“街巷步道、濱江步道、山林步道”于一體的“山城步道”特色品牌逐步彰顯。
公共停車場供給進一步加大,供需矛盾持續緩解。新增停車位逾1.5萬個,進一步完善停車設施佈局。多措並舉建成鵝嶺公園、棉花街、交通街等多個停車場,持續緩解老舊小區、景區停車難問題。近期,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停車場項目已竣工;中華路小學停車庫項目一期完工;文化宮停車庫項目累計完成進度逾95%;馬鞍山停車庫項目、張家花園老舊小區停車庫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深化研究一批前期項目。策劃前期項目超過80個,開展率100%,項目涵蓋片區交通研究、街區風貌提升、公共交通接駁、軌道線網優化、人行過街論證、步行系統完善、地下空間銜接等多個方面,為渝中提升基礎設施服務水準、改善城市風貌打好基礎。
深入城市更新行動 治理成效凸顯
近年來,作為國家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渝中區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高位統籌、系統謀劃。成立由書記和區長任雙組長的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構建渝中區城市更新“1+1+N”政策體系,以政策創新打通政策卡點、工作堵點。制定《渝中區城市更新規劃》,明確整體更新、綜合整治、風貌保護等3種模式,引領未來城市更新發展。劃定5大更新片區,推進16個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戴家巷、山城巷、一廠影視園、貳廠文創園、上清寺V營、白象街、解放碑-朝天門大道、東村56號等8個項目已完工。十八梯、水巷子、魯祖廟等5個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大鵝嶺等3個項目正在推進前期方案論證。
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堅持“消隱患、補功能、提環境、留記憶、強管理”15字原則,從2019年渝中區啟動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以來,已完成約27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正在推進約48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渝中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多舉措實施緩堵促暢和路網更新。積極推進緩堵促暢和化龍橋示範片區、上清寺片區及下半城片區路網更新工作,印發路網更新實施方案項目清單和交通緩堵促暢工作方案項目清單,截止目前已完成上清寺中山四路、彭家花園、虎頭岩隧道、金馬小學等堵點治理,共計完成堵點治理項目15個。
穩妥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堅持“留改拆增”並舉,尊重群眾改造意願,突出城市發展需要,圓滿完成棚改國家任務數,逐步實現棚戶區“危房消隱患、小房變大房、舊房換新房”。
滿足群眾住房需求 民生保障更加到位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問題是關係民生的大事。近年來,作為國家首批中央財政支援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的試點城市,渝中區搶抓機遇加快試點步伐,多渠道保障區域內居民、新市民、青年人才的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
持續探索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加大政府支援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以盤活存量為主、改建和新建為輔,走出租金可承受、企業運營可持續、城市品質可提升的路子。渝中區以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的思路,打造了“政策”+“國資”+“市場”保障性住房租賃項目——中山四路83號“建融家園”,該項目于2022年9月27日在北京開幕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展區展出。
實現廉租住房保障“應保盡保”。通過發放租賃補貼、實物配租、入住市級公租房三種方式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簡稱“雙困家庭”)落實政策紅利。一是在安置房中通過配建、購買等方式籌集房源,定向對棚改區域的“雙困”家庭定向配租;二是對自行租賃住房的“雙困”家庭發放租賃補貼。三是爭取市級公租房房源,引導已領取租賃補貼的“雙困”家庭申請搖號入住。
精準落實人才安居工程和市級公租房惠民政策。2019年來,與長租公寓企業合作打造人才公寓,已累計籌集500余套房源作為我區人才用房。今年即將推出1440套人才公寓,積極滿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職住需求。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慶城。過去十年,渝中區作為重慶母城、中心城區,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未來,渝中區將推進建設現代服務業引領區、歷史文化傳承區、創新開放窗口區、美好城市示範區,著力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現代都市。(彭會/文 圖片由渝中區住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