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戰高溫保秋收 農業農村委全面應“烤”抓抗旱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29 16:19:26 編輯:李柯佑

今年7月以來,重慶市江津區遭遇持續高溫天氣,導致糧食、蔬菜、水産等均不同程度受災。旱情發生以來,江津區農業農村委立即響應、迅速行動,全力應對極端天氣對江津區農業生産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打贏打好抗旱減災這場硬仗。

“渴”不容緩,抓好抗旱減災

面對旱情,江津區農業農村委啟動農作物旱情日調度機制,分作物、分區域統計受災情況,實時掌握旱情發展動態,組建糧油、經作、花椒和水産等技術指導隊伍深入田間地頭,察看災情,指導抗旱。

根據天氣形勢變化和農作物長勢情況,江津區農業農村委及時編發有針對性的農作物抗旱技術措施,分作物、分品種、分區域指導鎮街落實好各項應對旱情措施。截至目前,共組織全區農技人員300余名,深入各鎮街各村居進行現場檢查和指導560余次,為全區農業生産抗旱提供技術支援。

目前,農業用水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如何協調用水矛盾?“糧油、經作方面採取覆蓋栽培、調配現有水源搶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措施,漁業方面採用合理加高水位、科學增氧、合理投喂等措施,降低因災損失。”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針對受災地塊,江津區農業農村委指導優先補種改種糧食等重點保供作物,並適時開展統防統治,堅決打好“蟲口奪糧”防控攻堅戰。同時,推廣採用無人機葉面噴施農藥,增強作物耐高溫能力,目前已在石蟆鎮先行開展再生稻抗旱試驗示範200畝。

解“渴”有招,彌補旱災損失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的大頭。為了確保秋糧“顆粒歸倉”,江津區農業農村委組織調配區內外收割機械1200余臺、烘乾設備30余臺、社會化服務隊伍40余個,搶晴搶時收穫水稻、玉米等已成熟作物。目前,全區水稻收穫進度85%,玉米95%以上。

為儘量減少旱情造成的損失,江津區農業農村委提前謀劃晚秋生産,發動種植戶種植糯玉米、紅薯、秋馬鈴薯、蔬菜等晚秋作物。當前,已下達晚秋生産計劃,蓄留再生稻9.55萬畝,秋馬鈴薯1.66萬畝,秋紅薯2.5萬畝,冬大豆1萬畝以上,切實築牢全年糧食豐收保護墻。此外,還指導蔬菜業主科學育苗整地,準備生産物資,做好定植準備,在白露節氣過後增種一批速生葉菜,擴大晚秋大宗蔬菜種植規模。

同時,江津區農業農村委大力實施相關獎勵資金項目,引導農民利用好秋冬閒田、邊角地、撂荒地等,因地制宜種植晚秋作物和擴種冬油菜。目前,全區擴種油菜1.42萬畝,發展優質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4.8萬畝,建立全程輕簡化栽培技術示範片3500畝、“油蔬肥”多功能示範片3700畝、“水稻—油菜”輪作全程輕簡化栽培技術示範片1000畝、油菜直播技術示範2000畝。

多措並舉,推進災後復産

出現旱情以來,江津區農業農村委整合救災資金,對此次受災嚴重的基地進行一定補貼,並進一步完善溝渠和蓄水池等灌溉設施,逐步提高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率,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在抓好抗旱措施落實的同時,未雨綢繆做好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應對準備,謹防出現“旱澇急轉”。

“高溫乾旱緩解後,將及時組織指定業主對果樹等修剪枯枝,對於枝梢枯死量比較多的果樹、花椒,及時用防腐劑處理切口。沒有挽救價值的果樹、花椒等植株,待天氣適宜時及時補種幼苗,做好恢復工作。”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烤”驗仍在持續,接下來,江津區農業農村委將組織做好受災情況統計核查工作,及時向上級彙報,積極爭取上級農業救災資金,並利用區財政專項救災資金,做好化肥、種子、農藥、農膜等後勤保障工作,幫助受災地區加快災後恢復生産。此外,協調保險公司與鎮街、村社、業主等實地定損,做好後續理賠工作。(楊安迪、鄧浩、趙水靈、周利文 蘇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