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水系連通 水美鄉村”水利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22 16:55:39 編輯:珍珍

古有《富春山居圖》,山巒起伏、平崗連綿、層次豐富、神采煥然,生動展示了富春江一帶林密蜿蜒、翠微杳靄的優美風光;而今,隨著“水系連通水美鄉村”重慶市黔江區建設試點項目的全速推進,沉睡千年的袁溪河谷正在因水而醒、因水而興。歡暢奔流的山澗溪流匯聚成湖,塵封已久的鹽丹文化重放異彩,密集離奇的民間傳説自成一景……河谷如詩如畫、靈性奔涌。正可謂:水系連通,連出“武陵新風景”;水美鄉村,美成“黔江山居圖”。

image.png

兩幅“山居圖”,一江一河、一古一今。前者因自然而美,後者黨恩惠及而成。各美其美、異曲同工。

水憶黔江:憶出“老區人心結”

水,乃萬物之源。水利,是黔江發展的命脈。對於地處武陵山區腹地、革命老區的黔江而言,一直以來,“十年九旱”便是常態。據史料記載,在其解放後的23年裏,就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夏旱、伏旱和秋旱共計39次,平均每年發生旱情1.7次,乾旱持續天數都在20天以上,最久達43天。1972年6月,經過長達12年的前期籌備,《關於黔江小南海工程設計任務的批復》終於獲批,“南海堰”也正式動工修建。1980年,在近3000民兵整整8年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戰之後,30余公里長的“南海堰”終於全線貫通。至此,一道溫柔水脈穿越綿延群山,潤澤千溝萬壑,10萬畝貧瘠山地變沃疇。黔江這座曾經壓根兒就“稱不上城市的城市”,也在其惠澤之下,逐漸發展成為渝東南區域性中心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説,“南海堰”改變了黔江50萬老區人民、土家兒女的命運。它的全線貫通,讓黔江這片歷經苦難的革命老區,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逐漸擺脫了祖輩旱渴的折磨。因其建設難度之大、建設工期之長,“南海堰”也被稱為“西部紅旗渠”。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重慶直轄之後,黔江區委區政府以及全體水利人一如既往,始終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促進發展為己任,先後多方籌資新建一大批重點水利工程,不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産生活條件,為黔江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黔江區委區政府進一步堅持“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理念,一方面加大農業、工業、生活和服務業節水力度,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顯著提高;一方面又在充分利用已有水源工程的基礎上,新建骨幹水源工程,補齊補足供水水源短板,切實提升了城鄉水資源保障能力。

但從《黔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看,對標新時代新要求,黔江區水安全保障工作仍然面臨著防洪保安體系存在薄弱環節、供水保障體系亟待升級、水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形勢嚴峻等挑戰。其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發展環境,依然決定了全區治水難度大,治水要求高。要真正實現“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水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水準顯著提升,水生態環境狀況全面改善,防範化解水安全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目標全面實現,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智慧化水準達到全市乃至國內先進水準,為‘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建設起到強力的支撐作用”最終目標,“缺水”依然是一個嚴峻的課題。

水系連通:連出“武陵新風景”

很顯然,對於如今的黔江來説,持續開展全域水系綜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全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必有措施,也是保護農村水資源、修復水生態、防治水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更是進一步保障城鎮生活供水、工業企業供水以及城區生態景觀河流補水不可或缺的“核心一環”。

2021年4月,水利部規劃計劃司、財政部農業農村司下發了《關於開展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的通知》(規計計函〔2021〕16號)。同年5月,《黔江區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市水利局參加競標評審中排名全市第1名,並通過了水利部復核順利納入中央水利發展資金支援的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黔江也成為了全市獲得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項目的唯一試點區縣。

根據《方案》,整個項目涉及黔江金溪鎮、城南街道、城西街道、城東街道等4個鎮街7個村(社區)。包括黔江河流域的洞塘河交匯口至關雲段、金橋河童子堡段,袁溪河流域的平溪溝段、蛇盤溪段以及袁溪河干流情人谷至瓦窯堡水庫庫尾段,重點打造平溪溝的窄頸子、情人谷、桃花凼節點。項目共建設引水隧洞3.9公里,河道清淤疏浚16.6公里,河道岸坡整治12.2公里,治理河道18.8公里,水土保持工程5處以及區城市管理局、區生態環境局、區交通局、區農業農村委、區鄉村振興局、區水利局等整合項目共11個。

“項目全面建成後,一是通過水系連通可實現調水補水。通過實施平溪溝——洞塘河水系連通,每年可向洞塘水庫補水267萬立方米,解決骨幹水源工程補水問題,實現黔江城周邊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解決洞塘水庫下游河道生態基流不足問題,改善黔江河生態環境;二是治理河道實現防洪保安。通過實施平溪溝、蛇盤溪、洞塘河和金橋河河道綜合治理,提高河道防洪保障能力,保護沿線居民生命財産安全;三是系統治理實現水美鄉村。通過對平溪、桃坪、關雲、洞塘、金橋5個片區,特別是重點將平溪溝至瓦窯堡水庫段打造成水美鄉村建設示範區,建設防污控污、河岸綠化及生態修復、水文化及其配套等設施,挖掘水文化底蘊,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黔江區水利局局長王燎説,按照重慶市水利局、重慶市財政局批復的《方案》以及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整個項目從設計到實施,都堅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遵循“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打造代表武陵山區乃至全國山區地貌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樣本,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鄉村,“成為武陵山區治水過程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水美鄉村:美成“黔江山居圖”

根據《方案》,“水美鄉村”包括平溪、洞塘和金橋—桃坪—關雲三個片區。其中,平溪片區批復投資7536萬元,實施區域為:袁溪河工程河段上起情人潭,下至瓦窯堡水庫大壩。主要建設內容為河道治理長度12.9公里、河道清淤0.46萬立方米以及瓦窯堡水庫和道路工程水保措施和水文化廣場2處;洞塘片區批復投資3876萬元,實施區域為:洞塘河段上至洞塘水庫管理處,下至洞塘河河口。主要建設內容為:岸坡整治工程、清淤疏浚工程、水文化水環境建設工程等建設內容為治理河道長度4.6公里、清淤0.18萬立方米以及水文化廣場2處;金橋-桃坪-關雲片區批復投資3836萬元,實施區域為:金橋河段上起金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處的橋梁,下至金橋河河口附近;洞塘河段上起關雲村便民服務中心處便民橋,下至河道下游約290m處;蛇盤溪工程河段上起蛇盤溪引水壩後消力池,下至田壩居民點蘇寧橋上游約60m處。主要建設內容為:河道治理長度1.3公里、河道清淤0.12萬立方米、水文化廣場1處以及防汛公路12公里。

談到“水美鄉村”時,黔江區水利局局長王燎表示,黔江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人文。通過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實施為抓手,持續完善和優化全區水利工程建設,統籌推進全區水生態環境治理,夯實鄉村振興水利基礎,努力實現水美鄉村、水富鄉村、水興鄉村的壯舉,早日將黔江打造成為一方獨具特色的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全面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黔江山居圖”。

水系連通,黔江更加獨具魅力。不難發現,通過“水系連通水美鄉村”項目的實施,無異於又一道靈氣十足的水脈在黔江大地“穿針引線”,將方圓3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與鄉村串點成線,滋潤著黔江“水利助推農業增效、水利助推農村增美、水利助推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之路。

水美鄉村,黔江加速化蝶之旅。毋庸置疑,通過“水系連通水美鄉村”項目的實施,無數個添彩黔江之美的城鄉景點,又將破繭而出、羽化成蝶。期待黔江之美因此而如初升的朝陽、若綻蕾的少女,在“水系連通水美鄉村”的潤澤之下,展無限生機,顯無盡魅力,從而將黔江2402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化成一幅最美、最靚的壯美藍圖!(王華松、蘭丹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