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路線圖”“施工圖”敲定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26 15:58:44 編輯:李柯佑

從2001年開始,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科技活動周,至今已經開展了20屆。科技引領發展,創新決勝未來,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和編制論證,《九龍坡區科技創新“十四五”發展規劃》於今年正式印發實施,該《規劃》是進入新發展階段九龍坡在科技領域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把科技強區建設作為總命題、總綱領、總要求,為重慶市九龍坡區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描繪了“路線圖”“施工圖”。

image.png
人才服務聯盟平臺。周邦靜/攝

近年來,九龍坡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據數據顯示,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較2015年增長37.07%,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達到90.22%,在全市排名第2位,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66%。培育百億級龍頭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432家,在全市行政區排第1位。建成新型高端研發機構9家、工程技術中心和研究中心76家、協同創新中心4家、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7家。

累計集聚高層次科研團隊22個、高端人才近100人、“雙一流”人才2000余人。建成全國首個人才服務聯盟平臺,出臺“人才龍卡”制度。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8.47億元,新增小微企業7.7萬戶。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市級孵化器5家,打造國家級眾創空間5家、市級眾創空間14家。成功創建2016年——2020年全國科普示範區。

《規劃》明確指出把科技創新作為高品質發展的主動力,把大數據智慧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方向,把打造成渝“雙城”“雙核”重要的科技創新新高地、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主目標,把産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把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作為主平臺,把科技成果産生轉化應用作為主抓手,把優化創新生態作為主任務,奮力譜寫九龍坡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image.png
研發人員在重慶維冠新材料新技術研發中心進行實驗。周邦靜/攝

四大提升

到2025年,創新投入明顯提高、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貢獻明顯提升、創新生態更加優化,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雙核”重要的科技創新新高地,科技創新品質實現新跨越,有力支撐九龍坡高品質發展,具體來看。

大幅提升科技創新集聚度。匯聚高新技術企業750家、科技型企業4000家,培育新型研發機構2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機構的佔比不低於5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佔比不低於70%。

大幅提升科技創新活躍度。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年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6%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2件,科技創新活力和能力明顯增強。

大幅提升科技創新開放度。引進一批國內外一流高校在九龍坡設立分院、分校,引進國際國內高端創新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5家,大力引進“兩院”院士等領軍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超過1200名。

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貢獻度。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60%,高技術製造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20%,公民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6%,成為重慶市重要的科技成果誕生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

八大任務

著力建設“兩園兩帶”科創示範區域。兩園兩帶分別是“楊家坪——謝家灣”智慧城市展示帶,九龍半島及灣區“科藝”融合發展帶,九龍科技創新園區,西彭科技創新園區。通過實施“兩園兩帶”科創功能提升工程,努力把九龍坡建設成為“雙城”“雙核”重要的科技創新新高地。

加快推動産業科技創新。聚焦汽車摩托車、智慧産業、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現代化服務業“4+1”五大主導産業,積極發展氫能源産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大力實施“九龍智造”提質工程,組織實施重點研發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攻克新技術、推廣新模式、發展新業態,以科技創新支撐産業集群發展。

大力推動社會民生科技創新:加強生命健康領域科技創新,提升生態環保科技水準,促進公共安全科技創新。

加快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

引育科技創新人才。拓寬科技人才引進渠道,培育多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優化科技人才發展環境。

加強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示範區,推進與重慶高新區一體化建設,推進軍民融合創新,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轉變科技管理職能,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機制,建立科研誠信機制。

營造優良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應用,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強化科學技術普及,培育創新創業文化。(廖婉延/文 周邦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