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現基層社會治理成果,共話激發社會治理新動能,日前,在重慶市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場會召開前夕,與會者分四個組先後前往重慶市萬州區鐘鼓樓街道桑樹社區廉租房小區、牌樓街道石峰社區、雙河口街道富康花園小區等地實地觀摩。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據悉,近年來,萬州區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升基層精準有效服務群眾的能力,將治理成效轉化成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擦亮群眾幸福生活的底色,找到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獨特“配方”。平安幸福的老舊小區、文明和諧的城鄉風氣、積極參與公眾事務的居民群眾……初冬的萬州區,基層社會治理呈現出的無限活力,給來自全市各區縣的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鐘鼓樓街道桑樹社區廉租房小區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讓黨旗飄起來、讓黨員幹起來、讓能人站起來、讓群眾動起來、讓人心聚起來、讓服務優起來、讓氛圍活起來、讓環境好起來”走進萬州區鐘鼓樓街道桑樹社區廉租房小區,這些標語隨處可見。
自治小區成員在“議事亭”認真討論小區事宜,居民們有的在樓院長廊悠閒拉家常,有的圍坐一起喝茶下棋,好不熱鬧……
原來,該小區在2019年以來,成立小區黨支部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發動12名黨員業主牽頭領事,廣泛開展”黨員輪值參事“等活動,引導居民共商共建共治共用。成立小區自治小組,組建小區治安巡邏隊、矛盾糾紛調解隊、文明勸導隊、便民服務隊等自治隊伍,自主管理小區事宜。經過自治管理,小區環境煥然一新,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提高。
牌樓街道石峰社區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萬州區牌樓街道石峰社區是一個新型城市社區,但由於地處城郊結合部,居民主要由徵地拆遷與農轉城購房戶組成,矛盾糾紛一度居高不下。近年來,該社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黨委統領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為骨幹治理網路,緊緊圍繞“家庭和睦、樓棟和順、小區和暢、社區和諧”這“四和”抓治理,通過評選最美家庭,打造五好樓棟,引進“大牛機器人”智慧普法系統,“我為小區獻一策”等一系列治理機制,推動社區煥然一新,實現了社區建設的“四和”目標。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排查化解這場大考中,該社區在涉湖北往來人員居多的嚴峻形勢下,組建7支突擊隊,形成了社區帶發動、黨員行動、幹部帶動、群眾聯動的“四動並舉”排查機制,實現了零陽性、零疑似、零確診、零涉疫矛盾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雙河口街道富康花園小區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萬州區雙河口街道富康花園是1999年因移民遷建形成的直管公租房小區,一段時間以來。移民矛盾糾紛多,積怨大,小區臟亂差可謂一踏糊塗。
萬州區在推動“樓棟工作日”治理行動中,幫助該社區建立了13338治理方式,讓小區6名黨員真正站出來,亮身分、亮承諾、亮服務,激勵小區內的16名退役軍人組建志願服務隊。從拆違清障、環境整改、行為規範等居民最急盼的事情做起,現在小區花有人認養,樹有人管護,場地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居民們爭相“以德換得”“以德為榮”“以幹為樂”,成為了萬州小區治理的標桿社區。
百安壩街道富民花園小區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在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富民花園小區,該社區黨委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下的“五子之治”機制,發揮黨建“一面旗子”引領作用,自治“一個臺子”平臺作用,法治“一把尺子”規範作用,德治“一頂帽子”教化作用,共治“一大家子”融合作用,實現小區由亂到治。通過治理,小區共拆除違建102處,新增停車位161個、便民設施30余處,借助100余個視頻鏡頭在小區開展線上線下同步巡邏。
甘寧鎮楠橋村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擁有4A級景區萬州大瀑布的甘寧鎮楠橋村是“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國家森林鄉村”,近年來,楠橋村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激活院落自治動力,實現“現代治理助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提升治理水準”的良性迴圈。
該村堅持自治強基激活力,將黨組織延伸至網格、院落,開展安防、應急、調解;堅持德治教化塑新風,引導制定村規民約,推進“婦女兒童之家”“學習強國書屋”進院落,開展“守法示範戶”等評選表彰;堅持智慧建設強支撐,安裝200多個高清攝像頭,打造平安鄉村數字平臺,安裝智慧大屏,增強智治能力;堅持産業富民促護理,憑藉治理營造的良好環境,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飲等企業26家,收入大幅增加。
楠橋村堅持就地取材、因勢而建、變廢為寶,充分挖掘並保留鄉村院落原生態風貌。為了讓村裏更有文化氣息,還邀請鄉賢量身打造清新簡潔的村規民約、詩詞,增添溫暖明亮的人文底色。
代表們在楠橋村看到,古井變景觀、輪胎變花盆,水缸成盆景,石磨成點綴,美學與自然和諧共生。“古樹別院”“毛家屯院落”“團包子”“尹家灣”“石門院子”為代表的人居環境示範院落,各具特色。
代表們表示,楠橋村正是因為打造了良好的鄉村環境,才吸引了遊客的到來,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從而讓村民將更多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鄉村治理,進而推動鄉村振興。
長嶺鎮安溪村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圖片由重慶市政法委提供
作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重慶市民主法治示範村”,萬州區長嶺鎮安溪村探索創新“333”基層治理模式(即創建三支隊伍:紅袖章志願者服務隊伍,鄉賢隊伍,法治隊伍;三個平臺:法治宣教平臺,德治教化平臺,智慧監控平臺;深化三項機制:依法治理機制,矛盾排查調處機制,積分考核評估機制)。
安溪村從過去的深度貧困村發展到現在的鄉村治理全國示範村,村集體年收入超過百萬元,每人平均收入由2016年的0.3萬元增至2.3萬元。與會代表饒有興致地參觀了該村的鄉村民宿、滑翔、水上娛樂、溜索、步步驚心等十多個遊客攘攘的鄉村振興産業項目。
在該村法治長廊上,有0-75歲的法律責任刻度,有村民對法治、公平、正義的一句話解讀等等(例如“自由就是不能任性”“法治就是天平秤不能一頭偏”,這樣來自老百姓自己的土言土語,相互教化感染,相當接地氣。
觀摩後,大家紛紛表示,近年來,萬州區圍繞黨委政府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問題入手,充分運用智慧化手段,黨建引領,幹部帶頭,群眾廣泛參與,走出了一條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特色治理之路,帶動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大家從中學習了基層治理的創新解決方法,大大拓寬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的思路。(重慶市政法委/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