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龍舞賦彩美好生活

發佈時間:2021-09-27 08:55:53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非遺點亮生活》

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對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這是首次以“兩辦”名義印發的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政策性綱領性文件。《意見》強調,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堅持守正創新,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當代價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近年來,銅梁積極拓展非遺保護載體,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創新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強”起來,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蜚聲中外的銅梁龍舞、精妙絕倫的銅梁龍燈彩扎、令人垂涎欲滴的銅梁三活春雞兔魚烹制技藝、激蕩人心的銅梁安居龍舟會……這些獨屬“銅梁”的國家級、市級、區級非遺項目,正在龍鄉銅梁以新姿態傳承再現、點亮群眾的美好生活。

銅梁龍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聯歡活動


銅梁龍閃耀紐約時報廣場

銅梁,中華龍舞之鄉。騰飛的銅梁龍,是藝術,更是精神。

千百年來,銅梁人把中華民族集體意識的圖騰之物——“龍”,以舞龍的形式,將天地護佑、龍神敬畏、生命崇拜、幸福祈祝一併集納于神奇的“龍舞”中,舞到了極致,舞成了大美;舞成了銅梁特有的文化名片,舞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四次舞到了天安門廣場盛大慶典的隊伍裏,舞到了美洲、歐洲、東南亞,最終舞成了“天下第一”。一代又一代銅梁龍舞人用龍舞“舞”活了文化,更“舞”美了生活。


板凳龍


水雲龍表演

龍舞成為一生執著追求的事業

2021年8月29日,對已經54歲的銅梁龍舞隊員梁志春來説,是意義非凡的一天。當天,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群眾展演廣場舞項目圓滿收官。作為重慶市唯一一支參賽隊伍,銅梁區南城街道舞龍隊以9.26分的全場最高分摘得廣場龍舞分項城市街道(社區)組第一名和最佳人氣獎。

而梁志春是這支冠軍隊伍裏年齡最大的龍舞隊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銅梁龍舞)代表性傳承人黃廷炎的得意弟子,喜訊傳來時,梁志春除了開心,更多的是欣慰。

“在54歲的年紀還能代表銅梁舞龍隊出戰,並獲得冠軍,我感到非常自豪。”梁志春不僅師出名門,自己也是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代又一代的銅梁龍舞人,通過不懈努力把銅梁龍舞發揚光大,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舞龍經驗的龍舞隊員,銅梁龍舞已經融入他的生命,成為一生執著追求的事業。

梁志春最初和銅梁龍舞結緣僅僅是為了參加當年鄉里舉行的龍舞民間遊行。“那時,我20多歲,聽説鄉里要招龍舞隊員去街上舞龍遊行,我興奮得很,馬上報了名。”梁志春回憶説,從那時起,他就對舞龍癡迷不已。專職舞龍多年,他有著嫺熟的舞龍技術和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隨著年紀增大,梁志春慢慢退居二線,如今在區中醫院擔任安保工作,但他的生活仍然沒有離開舞龍。閒瑕之餘,他常常受邀去教授年輕人舞龍,自己也參加各種舞龍比賽。

這次臨危受命,備戰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龍舞比賽項目,梁志春更是深刻地體會到了“傳承”二字的真正含義。

從廣場龍舞競賽詳細規程公佈,到完成隊伍的集結並開始集中訓練,距比賽只有20多天時間。

54歲的梁志春是這支備戰隊伍裏年紀最大、資歷最老的隊員。20多天時間裏,他們需要完全熟悉33個技術動作,還包括踩肩、挂腰、滾地等29個高難度動作。

時間緊、任務重,教練和隊員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但老將梁志春始終堅持著。他的行為給隊員們帶去了信心,大家堅定了心中的全運夢和奪冠的目標。20多天,隊伍就完成了正常情況下至少3個月才能掌握的舞龍套路動作。

這次比賽共有來自全國14個省市的24支隊伍參賽。功夫不負有心人,銅梁舞龍隊驚艷的表演獲得了裁判的一致認可,最終以9.26分的全場最高分摘得廣場龍舞分項城市街道(社區)組第一名和最佳人氣獎。

“我們年輕的舞龍隊員正在快速成長。有他們在,銅梁龍舞一定會繼續綻放光彩;有他們在,銅梁龍舞就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梁志春説,但也正是因為舞龍,讓大家平凡的人生煥發了光彩。

梁志春的老師黃廷炎,今年已經79歲了,曾帶領或指導銅梁舞龍團隊先後參加新中國成立50週年、60週年、70週年慶典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國內重大活動,也曾遠赴海外開展文化交流。

40多年來,黃廷炎編導或參演的龍舞作品獲得群星獎金獎、“山花獎”等國家級獎項9次。2008年3月,黃廷炎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銅梁龍舞)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先進工作者。

“我有幸成為龍舞傳承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多做一些事。”黃廷炎説,“傳承龍舞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愛好。”

如今,79歲的黃廷炎仍然活躍在龍舞場上,將苦心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

龍舞進校園


扎龍

龍舞進校園  非遺有傳承

在銅梁,舞龍是從娃娃抓起的。2005年,銅梁將自編的龍舞及龍文化鄉土教材發放到中小學。如今,全區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舞龍隊。

今年6月1日,銅梁二中舉行第六屆校園舞龍舞獅比賽,傳承非遺技藝,弘揚傳統文化,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這次比賽共有50支隊伍參加,比賽套路為規定的龍舞龍獅套路表演。

隨著音樂聲響起,激烈的“龍獅爭霸”上演。一條條龍時而上下翻騰、左右盤旋,時而倒地平舞、蜿蜒遨遊,造型栩栩如生,套路靈活多變。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加油聲、喝彩聲和掌聲不絕於耳。比賽中,一支由女子隊員組成的舞龍隊伍格外引人注目。她們流暢的動作、颯爽的舞姿,得到了全場觀眾和裁判的一致好評,最終獲得了比賽一等獎。

銅梁龍舞的種子在校園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如今,有不少學生從入學就開始參加了學校的龍舞集訓隊。今年17歲的周辰伊睿一接觸到龍舞后,就被深深吸引。她在舞龍隊伍裏是龍珠的位置。“龍舞充滿蓬勃活力、充滿向上精神,是一項十分有價值、有意義的運動。”周辰伊睿説,“我們將繼續發揚奮進拼搏的精神,傳承好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舞出最美麗的龍舞。”在銅梁二中,像周辰伊睿這樣的龍舞隊員還有很多。銅梁龍舞藝術正在他們身上得到不斷延續和創新。

據了解,銅梁二中具有專業水準的舞龍隊3支、隊員30多名,具有舞龍基本技術水準的300人左右。另外,每個班級都有舞龍隊。如今,銅梁二中是全國中小學舞龍舞獅教育示範學校,以其為班底演出的《龍把子》還獲得全國第十八屆群星獎。同時,銅梁二中編寫的《龍舞教學校本教材》也推廣到了全區中小學校。

目前,龍舞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等工作在全區中小學實現全覆蓋,每所學校每週至少安排1節舞龍訓練課,讓中小學生全面了解和熱愛龍舞藝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更好地普及與傳承。

在銅梁各個學校裏,常常可以看到黃廷炎手把手教學生練習龍舞的身影。而由他一手教出來的張明星、張順生、黃文燦、張永江、梁志春等得意弟子們,又帶領著一茬又一茬的龍舞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正是在黃廷炎、梁志春等一代又一代龍舞人的努力推動下,昔日的“街頭雜耍”銅梁龍舞不但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也讓銅梁龍文化産業蓬勃興旺。


火龍表演


舞龍慶豐收

銅梁龍舞演變成文化産業

銅梁舞龍風俗由來已久,從唐宋至明清經久不衰。近年來,銅梁加大對龍舞、彩扎等非遺文化保護力度,發掘傳統文化本質內涵,致力打造鄉村振興路上的銅梁特色龍文化,將龍舞變成展示銅梁人民昂揚精神面貌和時代風采的民間藝術。

以龍舞為代表的銅梁龍文化的興盛,帶動銅梁全域文化産業鏈發展。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銅梁龍舞”不僅僅是一項體育競技活動,它還逐漸演變成了一項産業。

按照銅梁區委、區政府制定的龍文化産業發展工作方案,現已建成龍燈彩扎基地6個、彩扎車間1個、龍燈彩扎廠1個,扶持20余家龍燈製作和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採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開發龍燈系列産品120余種,銷往全國各地和美、英、日、俄等10多個國家;200多位技術嫺熟的扎龍技師活躍在全國各地,1500余人以舞龍為業,每年組織商業演出1000多場次……以彩扎、教習、研發、展演、産品為一體的“一條龍”文化産業在銅梁日益壯大。

為深入挖掘文脈、把文化變為資源,推動銅梁龍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之銅梁,鎮鎮建起舞龍隊、村村爭創扎龍村,年年都有龍燈會、周周上演火龍秀,龍文化産業鏈年産值超過10億元,實現了“辦好一個節會、傳承一批技藝、壯大一項産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謝鳳、唐彬、聞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