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亮相國博,盡顯石窟藝術優雅生動

發佈時間:2021-09-18 10:25:47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大足石刻被譽為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它的發現將中國石窟藝術興盛的歷史延長了400多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9月17日,“殊勝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本次展覽展出82件(套)展品,包括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文物,既有端莊典雅的觀音、慈悲肅穆的佛陀、神態謙恭的供養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紋繁複的香爐等造像,雕琢精緻、題材多樣;也有全面細緻的石窟全景圖、經變圖和文物修復照片等,構圖巧妙、精美典雅、新奇獨特。

展覽分為四個單元,分別展示了大足石刻的發現過程、基本概貌、石刻特色以及研究保護成果。


YGC_1503.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YGC_1497.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第一單元“發現之旅”,通過大量圖片展示了大足石刻的發現歷程。大足石刻,這座珍貴的藝術寶藏曾長期湮沒于荒山野嶺中,直至清嘉慶年間,著名考據學家、大足知縣張澍尋幽探古、拭跡辨文,才篳路藍縷,首開大足石刻研究之先河。

其後百餘年間,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科學考察,在大足石刻發現之旅的紀念冊上,寫下了梁思成、劉敦楨、楊家駱、馬衡、顧頡剛、王朝聞、劉開渠、葉毓山等一批又一批在近現代中國學術界、文藝界熠熠生輝的名字。

YGC_1374.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YGC_1379.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大足偏倚四川盆地東南部,位於成都與重慶兩市之間,是川渝地區的交通要道,是東大路與小川東道的必經之地。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所有石窟造像的統稱,迄今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有75處之多。其中,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代表了這一時期中國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

YGC_1375.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在展覽的第二單元“蜀道大足”,重點展示了一件原位於大足寶頂山小佛灣石窟的南宋釋迦牟尼像。這件造像體現了極高的雕刻技藝水準,是宋代佛像的典範之作,也是大足地區不可多得的圓雕造像精品。

大足石刻誕生的年代較晚,匯集了北朝以來石窟藝術的精華,在吸收改造外來文化與融合三教義理方面,更顯示出超乎前代的成熟。

在展覽中可以見到,大足石刻造像題材不僅有表現禪宗題材的羅漢像,也有以柳本尊為代表的“柳氏教派”密宗造像,而世俗人像的出現則帶來了更多的人間煙火,儒、釋、道“三教合一”造像薈萃一處更詮釋出宋代流行的社會思潮。造像內容注重圖文並茂,融入多元的民俗思想,特別是將孝親與禪宗思想融入到經變相中,以世俗化的生活氣息場景完成主題思想的傳播,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及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狀況。

YGC_1399.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YGC_1421.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此外,大足石刻造像表現手法力求與通俗審美緊密結合,運用寫實與誇張互補的手法,摹難顯之狀,傳難達之情,對不同的人物賦予不同的性格特徵,務求傳神寫真。無論是佛、菩薩,還是羅漢、金剛,以及各種世俗人物像,皆個性鮮明、體態優雅,頗似現實中各類人物的真實寫照。

YGC_1423.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YGC_1408.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在展覽的第三單元“鐫岩妙相”,重點展示一件香爐,為鏤空雕刻而成,飾有龍紋、雲紋、花卉、雙獅戲球等圖案,刻工精湛,匠心別致,在大足境內已發現的香爐中,其雕刻技藝最為傑出,是明代香爐的代表作品。

YGC_1467.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千年的歲月輪轉,給大足石刻留下了纍纍傷痕,表面風化、風水剝蝕、岩體崩裂、生物侵蝕,使得石像華彩的外表已日漸斑駁蛻變,保存狀態十分脆弱。自20世紀50年代始,大足石刻研究院就採取傳統工程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全面檢測、加固除險、風化救治等系列科學手段,令飽經風霜的大足石刻得以涅槃重生。

YGC_1465.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YGC_1462.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第四單元“承故煥新”重點展示大足千手觀音修復工程。千手觀音造像位於寶頂山,開鑿于南宋年間。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近千隻手眼形若孔雀開屏,堪稱“天下奇觀”。因時代久遠,千手觀音逐漸出現石質殘缺、金箔起翹、彩繪變色等多種病害。據調查,總計有34種病害相互疊加,病害面積達到了總展開面積的38%左右。2008年,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正式啟動,歷時8年,完成了從石質胎體到彩繪層、貼金層的逐一修復,終於使千手觀音涅槃重生。千手觀音的修復歷程、手段、材質均在本單元中有所體現。

YGC_1456.jpg
展廳現場攝影:余冠辰

據悉,這是國家博物館近年來首次舉辦的有關石窟寺世界文化遺産的展覽。展覽通過傳統展示手段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傳遞給觀眾大足石刻的風貌;借助科技與藝術的力量,讓大足石刻走入民眾生活,引導大家深入了解大足石刻的獨特魅力,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