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安區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為民導向、發展導向,通過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不斷強化社區軟體和硬體建設,推動社區資源整合、社會組織協同、多元主體參與,
夯實“三大”基礎,打造多元治理平臺。一是黨建引領,夯實共治基礎。通過區委黨建集中攻堅行動,採取實體化單建、區域性聯建、功能型組建等多種方式,2020—2021年新成立兩新黨組織35個。由區級領導帶頭聯繫“兩新”組織負責人、職能部門分領域推進,解決企業發展難題212個,推動社會企業參與城市治理。通過實施街道黨工委、兩新黨組織“組織聯建、支部聯動、黨員連心”三聯工程,調動全區87個兩新黨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實現“黨建引擎促發展”。二是凝心聚力,夯實人才基礎。今年3月,廣安區高品質完成居委會換屆選舉,全區55個社區中53個實現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一肩挑”率達到96.4%。依法選舉産生235名居委會委員,其中男性101人、女性134人;平均年齡45.8歲,較上屆降低3歲;大專及以上文化學歷87人,較上屆增加39人;積極吸引15名轄區能人進入社區“兩委”班子。同步選優配強配齊居民代表、居民小組長、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等社區治理力量。通過實施廣安區五年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幹部大講堂”和實施“一把手領航”“年輕幹部鑄魂”等9大計劃,幫助街道、社區領導幹部開拓視野、轉變觀念、學習先進,持續提升基層幹部治理能力。三是多方共建,夯實陣地基礎。在市、區各級領導的支援幫助下,主城區32個社區陣地面積全部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白塔社區陣地面積達到2700平方米,實現社區有陣地服務、有條件創新、有場所自治。通過堅持服務為民、綜合便民、整體親民思路,2020—2021年整合區級社區建設資金3700余萬元,對32個城市社區全面實施親民化改造,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白塔社區、柑子園社區等陣地建設,打造具有社區特色的會客廳,實現“一社區一主題一特色”。豐富社區綜合圖書墻、多功能會議室、兒童之家、休閒等候區等陣地功能,創新“六點後”和節假日等多元陣地運營方式,有效增強社區陣地凝聚力和承載力。
注重“三類”探索,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一是探索“社會企業參與治理”。結合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工作,在岔路社區探索社會企業參與社區治理。建成岔路社區便民服務創享中心,引進成都社創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成都螺絲釘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廣安便民生活圈”微信公眾號,打造線上“公益+低償”模式服務平臺,探索提升社區自我造血能力、加快培育社區企業。以社區為發展平臺,通過引進企業指導,成立廣安岔路生活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岔路創享中心企業、公益機構及社會團體的管理指導,將社區企業所得利潤反哺社區,用於社區公益活動開展,形成“社會企業+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用運作模式。二是探索“服務項目進駐小區”。堅持以打造為民服務項目為抓手,精準高效實現為民服務,整合省級試點資金420萬元和統籌區級各類社區建設資金764.1萬元,積極開展省級社區治理試點。在廣福街道廣惠社區開展“幸福鄰里”鄰里互助服務項目,探索社區志願服務積分制。在中橋街道解放社區、萬盛街道神龍社區、濃洄街道柑子園社區等6個社區制定並實施了關心關愛、助殘扶孤、“一修就好”、助子成長、“快樂足球伴成長”青少年體能提升、“律樹成蔭·法潤民心”法律知識普及宣傳、“歌聲傳萬家”市民文化渲染等65個項目,直接服務和惠及人群達到10000人以上,有力破解了社區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三是探索“五社聯動提能增效”。創新形成“黨組織統籌、社會組織參與、社工人才投入、專業社會工作團隊打造”社區治理工作體系,引進市、區41家社會組織服務社區,吸引成都善可為社會組織發展中心、廣安市廣安區遂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大邑縣福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入駐。投入40萬元開展社會工作試點,邀請重慶高校專家對100余人進行線上社會工作培訓,全面推進微調研、微心願、微幫扶、微關愛、微培育“五微”服務開展。大力發展社區志願者,新註冊志願者達到16009人,新組建社區矛盾調解服務隊、網格志願服務隊、家電維修志願服務隊、關愛弱勢群體志願服務隊等24支志願服務隊伍。通過“投入+引進+培育”的模式,積極探索“五社聯動”促治理。
健全“四項”制度,規範民主自治實踐。一是健全議事協商制度。根據省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協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區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進一步梳理社區民主自治協商內容、協商主體、協商形式、協商程式等內容。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政府主體作用,通過共駐共建聯繫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等形式開展社區協商工作,不定期由區級部門及鄉鎮(街道)牽頭,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小區、院落召開壩壩會、問政會、座談會,圍繞基層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教育、醫療、就業等進行協商,推動基層群眾自治實踐。二是健全居務公開制度。建立政府領導、民政牽頭、紀委監委、組織、農業農村、財政等多部門參與的村務公開治理體系。進一步壓實鄉鎮(街道)公開責任,明確鄉鎮(街道)黨(工)委、政府領導為“第一責任人”,民政所所長為“第一指導人”,社區“兩委”為“第一執行人”。規範居務公開,明確17項村務公開內容、四大類39項民政領域村務公開事項、分類分項公開時間和具體公開程式,指導村(社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確保居務公開更加及時、全面、高效。建立健全居務監督委員會,由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推選産生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政策法律意識強、公道正派、群眾信任的監督委員會主任及成員,監督居務公開工作開展。三是健全居民公約制度。結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在2020年下半年及時要求和指導鄉鎮(街道)修訂和完善居民公約,堅持黨委政府主導、居民為主體的原則,突出基層群眾在民主自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廣泛徵求意見、集體會議討論等程式,積極將疫情防控、杜絕浪費、環境保護等內容納入居民公約,有效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同時,全面建立居民公約“紅黑榜”,明確“紅榜”正面清單和“黑榜”負面清單以及“知榜、評榜、管榜”三榜評榜流程,通過居民民主自治,進一步提認識、轉思想、促提升。四是健全社區減負制度。深入開展調研摸排,積極加強與區級有關部門的對接,梳理形成我區社區23項依法履職事項指導清單、43項協助辦理事項指導清單、7類嚴禁交由社區辦理事項指導清單。由民政、組織、財政、農業農村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城鄉社區工作實行準入備案制度的實施意見》(廣區民發﹝2021﹞96號),明確我區社區“三項清單”、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城鄉社區規範掛牌、持續開展“城鄉社區萬能章”專項整治等具體工作內容,積極構建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工作框架。開展2輪社區掛牌清理工作,結合社區陣地親民化改造,有效整治了社區掛牌亂象,社區服務陣地更加整潔美觀。
廣安區民政局局長陳維波表示,該局將加大力度,推動社區治理走深走實。強化社區自治制度運作。建好制度的同時更要抓好落實,增強社區自治能力。督促和指導社區落實好議事協商、居務公開、居民公約等自治制度,暢通民主自治渠道。培育發展公益性、志願性、專業性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區組織作用,增強社區治理活力。提升居民參與度。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組織的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援居民在社區民主管理中發揮作用。通過各類載體活動,提升居民知情途徑,增加社區治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責任感,進一步融洽鄰里關係,消除矛盾糾紛,深化城鄉社區“微自治”,提升居民自治參與度。長效開展社區減負。結合此次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重點工作,長效推進社區工作事務準入制度落實,通過建立長效的督查監督機制,進一步激發社區自治活力。全面推進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驗區建設。在開展全省首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基礎上,繼續加大組織力度,整合社區建設資源,探索“黨建引領居民小區治理”機制創新。(廖小兵、許婷、甘東于、徐浩添/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