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防汛“安全堤” 重慶打算這樣做

發佈時間:2021-07-23 10:46:22 來源: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暴雨天氣對城市排水防澇是一大考驗。

城市內澇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城市安全運作底線。為抓好排水防澇工作,昨天,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召開城市排水防澇聯席會議,筆者從會上獲悉,重慶將從加強排水防澇應急系統建設等方面入手,通過一系列舉措,全面提升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意識和能力。

排水防澇主要面臨四大問題

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治洪介紹,今年入汛以來,重慶市氣候呈現總體降水偏少、但極端性強的特點。截至目前,出現了“5·2”“5·15”“6·17”“7·8”“7·12”“7·16”6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全市累計出動搶險人員4000多人次,及時消除了積水隱患。其中7月11日16時—12日10時,受持續強降雨影響,中心城區最大降雨量達到116.6毫米,30個雨量站達到暴雨級,經過及時搶險,未造成人員傷亡被困等事故。

“重慶屬於典型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大、洼地多,地面雨水匯流速度快,降雨雨峰集中,較平原城市更容易發生局部嚴重內澇,造成災害的概率很高。”楊治洪介紹,當前,重慶市排水防澇主要面臨四個問題。

一是排水設施存在短板。由於過去普遍存在的“重地上、輕地下”觀點,導致部分區域排水設施建設滯後,雨水管渠規劃設計標準偏低。

二是山洪入侵影響較大,重慶市地面集水時間只需要5分鐘,明顯快於平原城市的10—15分鐘。

三是應急搶險能力不足,排水防澇搶險隊伍存在人員少、專業化低等問題,全市每人平均排水管網養護長度約15公里,是北京、上海等地區的2-3倍。各區縣特別是遠郊區縣排水防澇搶險車輛、泵車等專業設備極為短缺。全市的排水防澇應急指揮平臺尚未完全運作,線上監測設備極為短缺。

四是部門協同聯動不夠,排水防澇關係民生安全,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但因責任主體多,在實施過程中統籌難度大。如涉水項目建設通常存在審批部門多,管理程式不一致,建設時序無法統一等問題。應急搶險時也存在各自為戰,聯動性不強等問題。

重點監控線網邊坡、隧道地質

會上,市發改委、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水務集團等相關單位就各自領域排水防澇工作做交流發言。

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去年受災情況,針對性的實施了防洪升級工程,在風險區域設置水位標識線及歷年最高水位線,啟動實施主城箱涵防撞工程,低標高供水泵房抬高工程(供水泵基礎加高)等。啟動主城排水系統防倒灌限流工程,通過對低標高排水管網通氣井分批封閉及二級管線設置疊梁門45處,有效限流及防止排水倒灌。

市軌道集團表示,已通過開展地質災害的排查,對線路、車站、車輛基地周邊的地質情況進行了多次專項全面排查(共2350人次),掌握了地質災害情況,做好了地質災害防範措施,累計排查出積水、滲漏水、汛期樹木侵線等各類問題隱患53個,針對檢查的問題均已按要求整改或採取防護措施;同時已建立自然災害隱患與災害危險點24個,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同時,對線網邊坡、隧道地質進行監控,重點監控了二號線佛圖關至大坪區間、六號線銅鑼灣隧道區間,遇暴雨安排人員值守和巡查,發現險情及時報告和處理。

將加強排水防澇應急系統建設

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委將從5方面入手,抓好排水防澇工作。

首先,加強水情雨情汛期監測分析和調度,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其次,強化值班值守和資訊報送,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保障城市安全運作;再次,全面開展隱患排查確保整治到底,圍繞下凹式立交橋、下穿道、地下構築物、地鐵站出入口、低窪地帶的棚戶區和老舊小區等重要區域再排查、再檢查。

加強排水防澇應急系統建設,將城市道路監控、山洪災害預警監測平臺、水庫監測站、雨量站、水位站等各級各部門平台資源整合起來,加快解決當前系統功能不完善、資源整合度低、實時線上監測預警能力有限、應急響應指揮功能缺失等問題,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快速響應、有效救援。

此外,開展排水防澇宣傳培訓活動,要讓廣大群眾知曉遇到突發緊急狀況如何避險,增強群眾的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將通過一系列舉措,全面提升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意識和能力,切實防範應對暴雨等引發的災害事故。(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