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象”抓住文旅融合“牛鼻子” 打造新型康養度假勝地

發佈時間:2021-07-12 15:33:43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7月的重慶武隆區仙女山鎮,茫茫林海,清風吹拂,涼爽宜人。7月10日至11日,仙女山鎮“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新網、國際線上、中國報道、央廣網、中工網、重慶電視臺、華龍網、重慶文藝網、上游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十余家中央駐渝媒體、重慶市級主流媒體和大型商業媒體的15位資深記者,深入仙女山采風,探究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抓住文旅融合“牛鼻子”,打造新型康養度假勝地之路徑。

據悉,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是武隆區招商引資文旅文旅融合重點項目,由重慶博象文旅集團投資興建。自2019年8月下旬正式動工至今,該項目僅用兩年時間,就已成為享譽重慶乃至全國的文旅融合發展新地標。

image.png

博象美術館

 解讀一:為什麼選擇仙女山?

 武隆區仙女山旅遊度假區是全國首批17個國家級度假區之一,也是重慶第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位於仙女山景區腹地,距離重慶主城180km,距武隆城區19公里。該項目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為主題,打造“文化藝術+避暑康養+休閒度假”旅遊小鎮,同時突出藝術生活特色,打造集康養避暑、藝術科普和少年兒童通識教育的文旅融合新地標。

其中,博象美術館是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文旅融合的核心平臺。該館總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按現代美術館要求設計,共四層,擁有三層展廳,近600米展線,可同時舉辦三個中型或一個大型綜合性展覽,館內還設有收藏室、教室、創作室、貴賓室、學術研討廳、會議室和容納320人以上的多功能會議廳。

“真沒想到,在仙女山之巔,竟然有這樣一座專業、時尚的大型美術館!”媒體記者們紛紛感嘆到。也正如華龍網集團文化藝術中心總編、重慶文藝網總監姜連貴所言,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博象文旅集團能夠在文旅融合發展投入如此大的力度、做出這麼好的成績,實在是難能可貴。

image.png

博象美術館書畫作品展

 博象文旅集團為什麼要選擇在仙女山建這樣一座美術館?全國著名高端藝術活動策劃人,博象文旅集團董事長、博象美術館館長陳博洲作出了解答。

據陳博洲介紹,博象美術館是博象文旅積極響應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文旅融合發展的號召,順應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歷史潮流,著力助推武隆地方發展的探索成果。作為一個為社會發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文化機構,該館將常態化舉辦全國書畫名家學術交流、個展、聯展、大型全國展,豐富人們文化生活,促進重慶書畫事業發展。

同時,還將邀請全國著名畫家、專業院校學員蒞臨重慶寫生,用美術的視覺藝術方式,描繪展示重慶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特色風物、人文風韻、城鄉風貌之美、充分彰顯重慶的城市顏值和品質,大力助推“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不斷提升重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據悉,自2020年8月開館以來,博象美術館已舉辦多場高端文化活動,不僅為仙女山景區提供了“以文促旅”的重要平臺,也對武隆區文旅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加持和賦能。

image.png

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萬人陽光大草坪

 解讀二:有何亮點和特色?

 隨著采風的深入,媒體記者們相繼參觀了青少年多功能藝術培訓教室、茶藝花藝培訓教室、市級示範“兒童之家”、青少年之家、畫院、黨外人士活動基地,“萬人陽光大草坪”戶外活動區、“兒童遊樂區”“農貿綜合體”“業主生態綠色食堂”等室內外配套項目。

功能齊全的配套設施、便利快捷的區位交通、週到貼心的管理服務……讓媒體記者們

初步體驗了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的專注與品質。

而博象文旅正在推進的另一項行動,則深入揭示了該項目成為重慶文旅融合新地標的“核心密碼”,也是該項目區別於其他文旅項目的重要特性。

據介紹,博象文旅正在與專業醫療機構合作,啟動了中醫康養理療中心示範基地建設。

文旅企業和專業醫療機構共建中醫康養基地——這一戰略合作,揭示了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新模式的雄心。

陳博洲表示,博象文旅的終極目標,就是著眼于打造文旅融合大健康産業的至高藍本,探索開闢一條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成功道路,探索形成既能助推地方發展,也能實現自身品牌價值的成熟模式。

按照這樣的戰略定位,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自項目謀劃之初,就確立了集高端文化藝術、傳統中醫康養、生態休閒度假于一體的建設目標,致力於打造新型文旅康養度假綜合體。

image.png

集高端文化藝術、傳統中醫康養、生態休閒度假于一體的咏山水文化小鎮

博象文旅下一步如何佈局呢?陳博洲表示,依託博象美術館和中醫康養基地兩大業態戰略支點,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鎮整合全國、全市的文化藝術及康養資源,持續組織高端文化藝術及康養健康普及活動,以項目為平臺、以活動為載體、以文旅大市場為目標,推動高端文化藝術資源和健康養生資源真正對接市場、普惠民生,真正轉化為文旅融合發展的市場化、産業化動力,真正形成文旅融合大健康發展的可持續模式。(黃姝穎/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