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召開黨工委(擴大)會議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新區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1-06-17 11:26:34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羅儀

6月16日,重慶市兩江新區黨工委2021年第25次(擴大)會議召開,認真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專題研究部署新區推動科技創新工作。

image.png

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段成剛主持會議並講話。

會議嚴格對標對表,緊密結合新區實際,對落實好新區出臺的《兩江新區關於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兩江新區打造産業創新高地行動計劃》《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關於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2021年重點任務》“1+2”文件進行部署。

會議指出,按照市委五屆十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把創新作為新區“一號工程”,繪就藍圖、做好佈局、全力推進,一步步把科技創新“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新成果,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兩江新區高品質發展的新成效向建黨100週年獻禮。

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推動科技創新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推動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對我市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出全面部署。兩江新區各級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戰略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奮力推動新區科技創新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極端重要性、極度緊迫性、極為艱巨性,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要理解把握我市推動科技創新目標任務,準確把握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提出的“七個主”總要求、“五個優勢”、“四個方向路徑”、“三大主攻領域”、“六項任務抓手”以及“一個決定”、“一套政策”、“一張清單”等,推動我市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充分認清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職責使命,用好目標定位、資源稟賦、平臺載體等方面的優勢,久久為功、持續用力,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會議強調,要加快推動科技創新重點任務落地見效。推動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集中優勢資源,瞄準重點領域,實施攻堅作戰,不斷提升科技創新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加快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三大科創平臺建設,不斷取得大數據智慧化創新成果。要加快推動産業創新集群發展,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産業鏈,以科技創新促進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建設好魚復、龍興、水土三大新城,切實把産業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要加快增強民生類科技供給,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科技創新服務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城市治理提升,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快促進産學研協同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佈局實驗室體系和大科學裝置,打通協同創新通道,打造系列創新聯合體,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要加快集聚高水準人才隊伍,以政策吸引人才,以服務留住人才,以激勵用好人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要加快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堅持高水準開放合作,堅持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手抓,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金融體系,促進創新交流合作,打造“近悅遠來”的創新生態。

會議要求,要持續做好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推動科技創新,必須調動一切創新資源,激發一切創造活力,形成強大工作合力。要突出項目化、場景化、事項化,結合新區“兩高兩區”十大工程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保障,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快馬加鞭謀創新、抓創新,推動科技創新決策部署落實落地落到位。要強化機制保障,完善科技創新推進機制,鞏固拓展重大項目領導小組、指揮部、工作專班等機制,構建高效快速決策機制,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主動靠前服務。要強化政策保障,狠抓各項政策兌現落實,大力宣傳和用好政策,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更好推動項目落地建設、人才引進培育、大型科研設備落地。要強化環境保障,提升服務水準,以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把問題清單變為“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讓科技人才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會上,兩江新區創新平臺公司、高校研究所、科技型企業代表圍繞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作表態發言。

重慶兩江新區全體在家委領導出席會議。兩江新區國企、街道,各部門、駐區機構、事業單位負責人,部分重點企業、科研院所代表列席會議。(郭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