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兩江重慶首頁 頭條 要聞 經濟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遊 企業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産 大數據 時評 政務聯播 視頻訪談 成渝經濟 網上直播 特別策劃 雙語資訊
  
  > 要聞
第十五屆中國電子資訊技術年會在兩江新區舉行
作者:江亞蔓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9 11:15:26責編:尚善

4月18日下午,第十五屆中國電子資訊技術年會“新一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研究進展”專題分論壇在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論壇進一步突出了新一代網路體系結構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展示了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準的研究成果,對推動高校、研究所、企業在産學研方面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image.png

該論壇由清華大學電腦係承辦,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對新一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研討,深入分析未來網際網路發展面臨的需求與挑戰,細緻剖析新一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的技術路線,交流促進網際網路可演進發展的新思路,分享在業界具有示範價值的應用案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在致辭中表示,網際網路發展成為網路空間,其發展不僅是網路空間主權的戰略保障,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民眾生活升級的重要依賴,網路安全成為各國重大國家戰略。他表示,網際網路體系結構是網際網路的核心技術,掌握這項核心技術才能更好解決網路空間安全問題。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973首席科學家蘇金樹以《高性能網路智慧化與柔性化思考》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2020—2030年,5G三大應用場景將多維度改變工作方式、生活模式,而網路的發展需要滿足全息通信、快速反應與時間體驗等需求,網際網路內部機制將逐漸智慧化,並實現觸覺、味覺、嗅覺的多維傳感需求。“我們將用知識定義網路。”蘇金樹表示,知識定義網路是基於SDN的最新發展,將知識平面進一步具體化,構建在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上層,將智慧和推理整合到軟體定義網路的決策過程之中。此外,他還介紹了基於意圖的聯網IBN以及驗證智慧網路的部分關鍵機制與演算法。他表示,網路智慧化是可以根據場景優化參數、提升性能,網路也可以為智慧電腦提供更好的網路結構。

東北大學教授王興偉以《未來網際網路發展趨勢與研究調整》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未來網際網路面臨著理論落後於工程以及自適應、擴展性、高性能等問題。而未來網際網路的基本需求和關鍵特徵在於網路體系結構的變革可以是革命式,但其實現應該是漸進式的。他認為,未來網際網路應該是軟體定義的,多形是其基本屬性,虛擬化、軟體化、雲化、切片化、雲聯網等是其應該具備的能力。未來網際網路也應以服務為中心,圍繞內容構建網路,並具備自感知和自管理能力,同時移動支援應該是未來網際網路的內在屬性,隱私保護、信任管理、安全性等應該成為未來網際網路的基本屬性。基於此,王興偉教授表示,未來網際網路發展趨勢與研究挑戰應在於網際網路能效型路由機制、安全路由機制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內網架構與通信機制等方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李向陽以《工業網際網路最後一公里:物聯、計算、數據、安全》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網路體系架構與分佈式架構是實現工業網際網路數據智慧化的基礎,要確保網路互聯互通及時空關聯。網路安全是工業網際網路穩定運作的保障,而人—機—物的深度融合與數據智慧化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核心。

清華大學教授徐明偉、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羅洪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電腦網路與協議實驗室主任鄭凱分別帶來了《基於可編程硬體技術的網路遙測》《共生網路:理論與初步應用》《廣域網際網路弱確定性時延通信技術》主題分享。(江亞蔓)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