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將“甲方”“乙方”綁在同一“戰車”上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擁有159年曆史底蘊、37年造車積累,全球有14個生産基地、33個整車、發動機及變速器工廠。2020年,長安係中國品牌用戶累計突破1900萬,領跑中國品牌汽車。
近日,各大車企2月銷量數據出爐,長安汽車繼續穩坐“自主一哥”交椅,市場佔有率再增1.5個百分點。業界人士認為:這與長安汽車的産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不無關係。
長安究竟做了什麼?3月9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一探究竟。
剛進門,記者立即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裡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穿著各色工作服,與身著白色工作服的長安汽車員工涇渭分明。但他們又與長安的員工一起,忙碌在各個研發部門的崗位上,密切交流、不分彼此。他們,是長安配套企業的工作人員。
研發部門,是企業的“核心要地”,非長安本企業人員為何能深入這裡?
長安—青山聯合創新中心項目總監王海兵,是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特殊人群”的一員。他介紹,目前,長安和青山正在就混合動力汽車的智慧驅動進行聯合攻關:青山工業派出機械、液壓、軟體、電機工程師團隊“駐紮”在長安汽車,共同完成産品策劃、定義、論證,並在長安汽車現場進行産品設計;到了樣機試製、工程化開發階段,長安汽車則會派出相應的技術團隊常駐青山工業。
在這種聯合開發模式下,青山工業在核心部件,以及長安汽車在動力總成匹配上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發揮,開發速度是“各自為政”的兩倍以上。
事實上,長安汽車與許多配套商之間,都已從過去供應鏈上的“甲方”“乙方”,演變成為利益共同體。高效協同研發,是這個利益共同體的關鍵特徵。
重慶八菱汽車配件公司,是長安汽車的前臉格柵供應商之一。近期,在長安一款最新車型立項前,長安汽車突然召集八菱的技術人員到研發中心。一同被召集來的,還有數十家其他配套商。
長安汽車向各家合作夥伴拋出了關於新車型的想法:新車型必須要有眾多的獨創性設計和亮點。其中新車前臉的無邊界格柵設計,就需要和八菱來共同實現。
長安汽車採購中心副總經理陳津介紹,傳統的汽車開發流程,一般是由整車企業先出設計方案,再根據方案進行採購,如果發現供應商有不符合或達不到要求的零部件,就要進行設計層面的更改。幾個來回,週期就會變長,也會産生額外的試錯和溝通成本。
而現在,在新車型立項前就邀請主要供應商提前介入,把最優的設計,以及最優的成本、技術、交付的路線都確定好,這樣可降低成本10%、單款車型開發週期縮短兩個月以上,且産品的品質一致性和設計理念的實現度都會更好。
和長安“綁”在一輛“戰車”上的“乙方”越來越多,且早已不限于汽車製造領域。
剛剛開啟預售的長安高端車型UNI-K,搭載了騰訊和長安合作研發的汽車智慧系統,該系統可以與人展開語音對話,響應收發微信消息等請求,同時能和手機實現跨屏聯動。
據騰訊智慧出行戰略設計總經理沈沛透露,早在2018年7月,騰訊和長安就合資成立了北京梧桐車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騰訊利用自身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專業能力,為長安汽車賦能。由騰訊、長安等多家單位聯合打造的智慧超算中心,也佈局在長安汽車公司內。
近年來,隨著重慶汽車産業鏈向高端化、智慧化延伸,大型網際網路企業與重慶車企的合作風生水起。除了騰訊外,阿里巴巴也正與長安福特共建汽車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大數據、智慧化、雲計算方式促進長安福特全生態鏈上萬家企業降本增效;百度則在永川建設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與示範運營基地,為車企智慧化産品提供測試場地、連結自動駕駛領域相關資源。還有華為、科大訊飛……知名科技公司“跨界”賦能,讓重慶汽車産業越來越有智慧。
“失真訂單”為何在青山工業不見了?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所屬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始建於1965年,資産總額逾36億元,品牌價值逾40億元。中國民族變速器行業領先者,DCT(雙離合變速箱)在自主品牌中排名前三,現有配套企業100余家。
長期以來,製造業生産鏈供應鏈上的企業,都面臨一個共同痛點:銷售訂單“失真”。
什麼意思?簡單而言,銷售部門將訂單傳達給生産部門時,為了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等不可預計的情況,需要保證一定的冗余。生産部門傳達給採購和各級配套商時,又會層層“加碼”。這樣會增加供貨商的成本,導致資金流更緊。
對汽車這種比較長的供應鏈而言,多層訂單的冗余負擔逐級放大,最終可能影響到整個生産鏈供應鏈的效率和成本,甚至傷害到産品本身,業內人士將這一痛點,稱為“牛鞭效應”。
青山工業卻給這一痛點開出了“藥方”。
“藥方”就在青山工業的電腦裏。記者看到,在聯網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上,清晰顯示著銷售和採購的準確資訊,以及變化趨勢。任何一個部件,在系統上下單以後,就會通過系統進行自動優化分配。
“這完全改變了供應鏈的資訊傳遞方式。”青山工業採購配套部副部長葉虹麟介紹,汽車一些複雜零部件,可能會對應3級甚至4級供應商,而有的零部件又往往不只對應單獨一個供應商,整個體系極其複雜。如果是傳統的人工傳達、干預和調整,不但效率低,稍有不慎還會因反饋不及時出現疏漏。
現在,通過資訊化手段,不但能及時反饋梳理銷售和採購的準確資訊,還能智慧研判變化趨勢,實現與供應商的快速無縫對接。
“我們還建設了供應商與青山的協同管理系統。”葉虹麟稱,如果有了關於新品開發的階段性要求,每一個階段需要供應商完成哪些工作,供應商上傳確認,工作人員和供應商可以實時監控工作進度並分析風險和問題,100多個零部件的具體情況一目了然,每個供應商都能看到準確的供貨時間點和量。任何項目方面的調整,比如延遲或者提前,也會通過這個系統第一時間發佈,供應商可以隨時掌握。整體效率比“人工時代”高出數倍。
資訊化、智慧化給青山供應鏈帶來全方位變化。近日,該公司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實現了DCT自動變速器上的核心部件——液壓模組的自研自製。目前,首個基於自主技術的液壓模組已下線,成功填補國內産業空白。
“該液壓模組能夠自製成功,不僅體現了我們技術水準的提升,更體現了供應鏈的整體進步。”採購配套部副部長王承斌表示,過去由於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不夠,無法支撐這個模組的製造,而青山近年來通過資訊化、智慧化給供應鏈體系賦能,最終把這條供應鏈給打通了。
金康為何能造出全球首款續航“破千”新能源汽車?
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2年,是國內最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汽車科技公司,現有配套企業170家左右。
日前,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康”)推出SF5自由遠征版,該車搭載三合一電驅+智慧增程系統,其NEDC(歐洲續航測試標準)綜合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是全球首款NEDC綜合續航“破千”的新能源汽車。
近年來,國內有不少汽車品牌提出將量産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新能源車型,但最終第一個實現的卻是金康。分析個中原因,其搭載的全新駝峰智慧增程系統功不可沒。
該系統由金康和華為共同研發,實現了金康領先的三電技術和華為Drive 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整合。這也是全球第一套融合華為Drive ONE三合一電驅的智慧増程/純電動力系統。
除了“駝峰”,金康的“絕活”還有很多。例如,由其研發的首款基於自主封裝碳化矽(SiC)器件的逆變器,近日成功通過電驅動系統聯合測試,成為國內首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
研發,是金康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16年1月,金康就在美國矽谷成立研發中心,最多時有超過500名研發人員。金康還獲得加州了自動駕駛牌照,並聯合美國密歇根大學成立了智慧駕駛研究中心。
近年來,該公司將更多研發資源投入國內,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了重慶兩江智慧工廠。目前,金康在新能源領域的全球專利已經超過1000多項。
近期,金康已在高寒、高溫、高原等極端的測試條件下完成了産品的定向交付,而下一代的增程器、全新的電機和電控的核心技術也將進入量産階段。
除了立足於自主研發,金康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新能源核心技術的投資佈局,成功投資了美國新能源三大領域的頂尖公司,包括固態電池、鐳射雷達和智慧駕駛等。
如今,在新能源最核心的領域,無論是增程還是純電,液態還是固態,同步電機還是異步電機,金康都走在了行業最前沿。
它給國內900多家車企當“醫生”
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3年成立,屬於國家級汽車檢測機構,擁有汽車和摩托車兩個國家級質檢中心,獲批籌建國家智慧網聯汽車品質檢驗中心(重慶),客戶已覆蓋國內900余家汽車、摩托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
“幸好發現並整改了,不然車輛上市後有可能引發車禍……”3月11日,在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車檢院”),覃延明博士説起之前檢測中發現的一個問題,如釋重負。
前不久,作為國家級汽車檢測機構,重慶車檢院接到某品牌車企的一款新能源車整車測試訂單。測試期間,負責汽車電磁相容(EMC)測試的覃延明團隊意外發現了一個漏洞——車輛電磁波干擾信號太強,檢測結果偏離正常區間值太遠。
“如果不整改,車輛在運作中可能會出現換擋、制動、雨刮器等失效的故障,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針對此,覃延明團隊及時排查干擾源,分析並提出整改方案。車企按方案整改後,産品再次測試通過驗證。目前,該車已上市銷售,贏得消費者喜愛。
實際上,作為一名“老測試工程師”,10多年來,覃延明遇到的類似案例數不勝數。僅檢測電磁波干擾信號的電磁相容實驗室,每年至少都要測試200輛整車。
作為重慶汽車産業鏈的重要一環,重慶車檢院目前已建立起整車、排放、動力、碰撞、部件汽車電子等多個實驗室,擁有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各種儀器設備約1750台(套),其客戶包括國內900余家汽車、摩托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