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8月26日評論:高校就業率“注水”貽害無窮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尤其是今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可是許多高校(特別是一般院校和民辦高校)所顯示的就業率依然很高,大多在九成以上。果真如此嗎?顯然,這其中有一些高校存在“注水”、弄虛作假的現象。
高校在就業率上造假,其不良影響是相當嚴重的。高校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殿堂,而學校弄虛作假,學生還能相信學校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嗎?既然學校可以玩數字遊戲,弄虛作假,那麼,當學生在考試中舞弊、在論文中隨意編撰數據時,學校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高校還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嗎?這樣的惡性迴圈只能讓高校和學生雙雙受害,最終損害整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和社會風氣。
高校就業率造假有百害無一利。從長遠來看,如果一些高校不能懸崖勒馬,而依然沉醉在造假的沾沾自喜中,那麼,這樣的高校將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逐步失去具有的優勢並放大其日益累積的劣勢,最終被淘汰出局。[詳細]
數年前就被曝光和批判的“被就業”,為何至今還屢禁不止
最難就業季 至少10%的崗位拒絕女性
據安徽日報8月26日消息,2013年的找工季,被譽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剛踏出校門的鄭楚然,在找工作時面臨了和很多同學一樣的難題:工作很難找,而且存在性別歧視。她告訴新公益記者,當自己和同學們在各類人才市場上期待找到心儀的工作機會時,卻發現女性比男性就業更難,“因為市場上有10%的崗位拒絕女性”。
這一冰冷的數字,讓鄭楚然大感失望。她暗中走訪南方人才市場調查發現:在市場約350個攤位裏,有30個以上的“限男性”和“男性優先”的招聘廣告。這些廣告基本上是招聘“業務員”、“司機”、“編輯”等不屬於國家規定的、禁止女職工從事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工種。
“在招聘過程中設置性別限制,基於女性的身體和生理等非崗位要求而做出的區別對待,侵害了女性的平等就業權,是赤裸裸的就業歧視。”鄭楚然決定做點什麼,讓公眾引起關注。7月底,穿起學士服,在好友的陪同下,她站在南方人才市場外舉起了標牌,牌上用黑筆寫著“女生畢業很有才,限招男性很無奈”。儘管路人訝異以對,但她仍在圍觀中淡定微笑。
“我覺得還是沒有引起關注。”鄭楚然絞盡腦汁,決定給廣東省人社廳寫一封信,除陳述女性就業歧視難題外,還力邀其相關工作人員陪她逛人才市場,了解女性就業困境。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準備,信在8月7日被寄出。第二天,廣州各大媒體均報道此事,鄭楚然得到讀者和網友的讚賞。
8月9日,人社廳回應稱,南方人才市場已清理存在性別歧視內容的招聘資訊。他們還要求各地加強日常巡查,通達受理投訴舉報渠道,並對所轄人力資源市場的招聘活動進行集中檢查,及時發現、糾正性別歧視和其他各類就業歧視現象。隨後,人社廳約談了鄭楚然,雙方一談就是兩個小時。[詳細]
另據京華日報消息,在看到招聘啟事上標注的“僅限男性”要求時,更多人選擇放棄或改投其他公司,而2012年求職者曹菊卻打起了官司。一直關注就業歧視的律師黃溢智免費代理了此案。這就是著名的“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
黃溢智認為這是一起打破就業歧視的公益訴訟,更多遭遇就業歧視的人應用行動為自己維權。
儘管,今年,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等部門相繼發佈通知,要求保護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嚴禁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
但就業歧視現象仍屢禁不止。[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