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正伯:發揮好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

發佈時間: 2019-09-11 08:59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宿正伯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發揮好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是筆者近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不是一分為二的,而是體用合一的。治理體系是“體”,治理能力是“用”。對人民政協而言,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對應的“體”,就是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能力中對應的“用”,就是雙向發力。推動人民政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是人民政協在新時代的新方位新使命。“專門協商機構”這一論斷就給予了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一個非常明確的定位,而“雙向發力”,也就是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則點到了人民政協在這一體系中如何發揮作用的根本。

建言資政,就是要對國家各領域的問題提出及時的建設性的意見建議,關鍵在於善於發現問題,能夠提出真知灼見,其基礎工作是調研。只有調研工作走深走實,建言資政才能有的放矢。

凝聚共識,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思想政治引領,一個是促進各界之間的團結和諧,所以要宣傳,要引導,要聯誼,要交流,達到既理解中央政策又相互理解的目的。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的一些開創性做法,就是凝聚共識的具體化安排,比如:全國政協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向委員宣傳方針政策,以凝聚委員共識;全國政協宣講團是委員向界別群眾宣傳,以凝聚界別群眾共識;界別考察、界別協商、界別培訓、界別沙龍、界別反映社情民意座談會等界別活動,則著重于委員相互之間的交流,以凝聚委員之間的共識。專委會組織開展的專題調研,本身也肩負著凝聚共識的使命,在調研過程中,不僅要聽取別人意見,也應當宣傳中央大政方針。調研組組長、調研組成員,很多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甚至是頂尖人物,完全可以在調研過程中發揮思想引領作用,主動向地方同志、基層群眾宣講政策、解疑釋惑,這方面可以改進,不妨探索在調研過程中穿插安排相關方面的政策宣講活動,使調研的目的更多樣、內涵更豐富。

現在看,提高雙向發力成效,選題機制很關鍵。無論是建言資政,還是凝聚共識,都需要有一個科學的選題機制,選出委員關注的問題、需要對界別群眾宣講的問題,以及需要深入開展調研以推動解決的迫切問題。選題選好了,發力發準了,專委會作用就能夠發揮得更好,政協協商議政的基礎也會夯得更實。要善於主動把握各領域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找準調查研究、協商議政的切入點,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每屆集中精力推動解決幾個重點問題,或者推動形成一系列調研成果。

要把握好重點難點、找準切入點也不容易,關鍵在於平時要下功夫,吃透中央精神、了解各領域現狀、把握委員的關注點。如何建立科學的選題機制,重點是提四個方法、四個方面。四個方法是:學習、調研、研判、集思廣益。四個方面是:委員會、委員、委員會辦公室、相關部委。筆者對四個方法分別展開説一説,穿插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學習。政協專委會工作主要是産出內容,專委會辦公室的團隊必須成為所從事領域的行家裏手,才能更好地勝任內容性質的工作,才能練就把脈相關領域問題的基本功。

第二是調研。真正好的切入點都是從基層中、實踐中、群眾中發現的,如何推動調研工作走深走實,值得研究。要善於從調研中發現調研,在選題中思考選題。參加一個選題的調研,發現更多新的切入點。現在專題調研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日程太緊、行程太滿,來不及消化,點太多、面太廣,火力不集中,還是要倡導解剖麻雀的方法。

第三是研判。只有對形勢有準確的研判,才能對需要宣傳的重點、需要調研的問題、需要發力的方向有個準確的把握。現在全國政協已經有經濟形勢季度分析座談會、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國際形勢分析座談會等研判性質的會議形式。其實,各專委會只要所涉及的領域是全局性工作,都可以定期開展該領域的形勢分析和研判,請部委通報情況,請委員發言。既有利於更好地把握問題、找準切入點,也可以成為建言資政的一個重要平臺。

第四是集思廣益。專委會每年年底在確定下一年度重點協商、考察、調研議題時,應廣泛徵集委員會領導、委員會委員、委員會辦公室、相關部委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幾上幾下,把選題篩選得更準更好,並徵求委員相關會議活動的意願,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作者係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宗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