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一首《出塞》道出了千古寧夏。其實,這一被黃河滋潤的“塞北江南”並非只有“蒼涼遼闊”的一面。
寧夏是繼海南後全國第二個全域旅遊示範省級創建單位。按照“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模式,寧夏全力發展全域旅遊,把全區當成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加快了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化。
實現寧夏旅遊高品質發展,暢通旅遊交通“最末梢”極為關鍵。7月9日,在自治區政協“我區旅遊景區周邊道路建設情況”協商會上,這個問題被大家關注。
“目前,我區在景區道路建設方面,加快了‘內通外聯’的交通網路建設,區內交通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對標高品質旅遊的需要,仍然存在‘短板’。”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劉勁松説。
寧夏全區高速公路基本連接了區內所有4A及以上景區,但通往個別2A、3A級旅遊景區、景點的旅遊公路依然使用既有的普通國省幹線。調研發現,“雖然普通國道二級以上公路比重達到92%,三級以上達到96%,但是依舊有鄉村旅遊景區未能實現幹線公路連接,景點呈‘孤島式’。”專家代表劉雅靜説:“沙坡頭南岸半島·宿集是中衛市著力打造的集休閒、文化、觀光于一體的民宿集群。這個‘詩和遠方’深度融合的地方,卻因為路的問題影響了遊客的體驗感。”
“風景再好,可進入性不強,遊客也會‘想説愛你不容易’。”劉雅靜建議:“根據景區旅遊規模、建設條件,科學確定公路建設標準,重點鄉鎮旅遊公路按縣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普通旅遊村級公路在原有基礎上適當擴寬。”
5月中旬,自治區政協組織政協委員、有關廳局負責人及專家學者,赴全區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景區進行深入調研。調研報告指出,部分景區周邊道路基礎設施、服務品質等還不能滿足全域旅遊的需求。“需要健全鄉村旅遊交通管護機制,推行‘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以縣為主、鄉(鎮)村配合’的養護管理機制,逐級落實養護管理責任主體。”
“設施不足,功能不完善。這其中包括標識、停車場、觀景臺、服務驛站、廁所燈。”劉勁松委員説。
“提起標識,我想説兩句。”自治區政協委員彭生選説:“區內諸多景區路牌不清楚,不明顯,景點簡介簡單無新意。我們有故事,卻講不出來,單一死板根本吸引不了遊客的眼球。”
自治區政協委員丁洪點頭認同:“江蘇陽澄湖林式主題服務區已達到‘不入蘇州城,盡覽姑蘇景’的目的,率先在國內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與全域旅遊融合式發展,很值得我們學習。”
“建議自治區和各市縣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旅遊景區規劃建設管理,將遊客中心、停車場、特色驛站、生態廁所、汽車營地、旅遊標識牌等設施與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讓遊客處處都能體驗到寧夏的魅力。”
“努力實現旅遊目的地和市、區、鄉、村四級旅遊目的地之間,城區與景區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的旅遊交通無縫對接,才能更好釋放陸上縱深腹地旅遊紅利。”
“強化旅遊重點交通樞紐站點配套,開通跨旅遊景區的觀光巴士,實現附近景點‘景景通’,硬化和拓寬旅遊道路,疏通旅遊的‘毛細血管’,讓美景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
委員們幾分鐘的發言全是“幹貨”。
“我們將和交通廳、文化和旅遊廳的同志積極溝通,認真規劃這些問題,汲取大家的觀點措施。”自治區發改委黨組副書記馬堅表態。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龔鐵軍表示,要進一步凝聚共識,要從上到下壓實責任。
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最後説:“景區周邊道路建設是自治區政協著眼從‘小切口’反映‘大課題’的有益嘗試和探索。通過這次協商,進一步明確道路建設主體責任,探討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的方式,為加強道路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落實管護責任等提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要進一步修改完善協商報告,做好協商成果轉化。”